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面食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面食(续)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2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面食 故乡 惠山 特产

    家庭裏常做的是餛飩,我們不知道有餃子的名稱,餛飩有薄皮和厚皮不同,都是四四方方的,薄皮的名叫小餛飩,厚皮的名叫大餛飩,小餛飩包的餡少,在麵皮上加入少許肉餡,用手一捏即成,煮的時間也短,煮好撈入高湯內外加香干和蛋皮切成的絲再加蔥花就好吃了。大餛飩則不同,無論暈素,都用多量的餡包入皮內,對角一折再灣過來沾點水將皮角黏緊,如用蒸的,就是蒸餛飩,也是別處所講的蒸餃,用水煮的,撈起來放在盤子裏吃,我影象中記得最好吃的時候,不是在起鍋時,而是等他冷卻一點再吃,那是餛...

  • 文章槓子頭自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許保榮  出版时间:2012-12-01
    关键字: 杠子头 自述 特色面食

    俺叫槓子頭,外貌黑皺皺。打從山東來,武大是俺友。※ ※ ※別瞧俺貌醜,入嘴香滿口。細嚼酥鬆脆,口爽心樂透。※ ※ ※小姐吃變瘦,身材稱一流;免用減肥藥,窈窕又輕柔。※ ※ ※跛子吃下後,田徑上競走;耐久不會餓,生病不耽憂。※ ※ ※山友帶俺走,不畏斷糧愁;祇要喝泉水,可登玉山頭。※ ※ ※抗戰八年久,隨軍南北走;一人帶兩個,不怕餓昏頭。※ ※ ※大戰喜峰口,送俺到壕溝;若無俺獻身,陣地早失守。※ ※ ※論功俺沒有,戰史將俺漏;因爲名不高,委屈心難受。※ ※ ※不是俺吹牛...

  • 文章山西面食在台北表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山西面食 台湾美食展 面食表演

    二〇〇四台湾观光年,第十五届美食展,自八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台北市世贸一馆展出四天。山西面食团一行六人,受主办单位财团法人台湾观光协会邀请,提前于十日到达台北市,住进圆山大饭店后,就各自露了一手,十日晩间电视新闻,十一日各大报都有报导,而十二日至十五日在美食展「技艺活动表演场」,一天表演五场,更是场场爆满,精彩非常。六位师傅都是来自山西省太原市,领队史先锋女士与副领队邵卫红女士,是山西省烹饪协会干部,编辑出版「山西面食」一书,史为主编之一,邵为编委。史先锋

  • 文章家鄉味河南扶溝蛤蟆虼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作者:秦公讓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家乡味道 小吃做法 面食

    家鄕河南扶沟,叫靑蛙的幼虫为蛤蟆虼蚪。每年入夏之后,我们家鄕有一种面食叫「蛤蟆虼蚪」,因为作成之后,与蛤蟆虼蚪很相似,所以这种面食取名为「蛤蟆虼蚪」。工具—漏斗一个备用,其漏斗下面钻若干小洞,但粗细以小指为准。家鄕是以老圆胡芦作的。做法—将面粉调成糊,特别注意,不可太稀,也不可太稠,要适中,因为太稀到锅中不成型,太稠漏不下去。等锅中的淸水大开之后,将面糊倒在漏斗中,漏斗在锅上摇动,而面糊从漏斗的洞中漏锅中,每一个小面球有一个小尾巴,如同蛤蟆虼蚪在锅中

  • 文章由吃麵想到中原小麥季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元濱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小麦 面食 中原 气候 农作物

    我國北人吃麥麵,南人吃米飯,這是當地生產,個人習慣。說到吃麵,自然想到小麥。華北地區,大都產麥,尤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黃壤鬆土,肥沃深厚,氣候適度,種麥最宜。論品質豫東商邱、豫北安陽,確屬第一。論產量豫南郾城許昌一帶爲最。麥爲六穀之一,俗稱麥子,有小麥、大麥兩種。小麥一名來;大麥一名牟」。詩經有句:「貽我來牟」,卽給我小麥大麥也。中原種麥,以小麥爲大宗,約佔「夏作」百分之九十。大麥與豌豆、遍豆等,僅共佔百分之十。所以中原稱夏季爲「麥季」,稱小麥爲「正...

  • 文章故鄉之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饮食 故乡 回忆 美食 面食 凉粉 稀饭

    吃起来很爽口。据说有个村塾,老师下午因事外出,校门口来了位买凉粉的在吆喝,有四个学生各凑一文钱,合买了一盘,正要你一口,我一口分而食之的时候,老师回来了,学生就礼让老师吃,没料到老师眞的吃了,他们心中很不服气,经商量过后,每人说一句打油诗写在校门口,诗云:四个学生,兑钱四文;打盘凉粉,先生独呑。当时农村困穷的状况,由这个故事不难想像。北方的吃食,自然是以小麦为中心,也就是面食,变化很大,可以作成很多种的食品,最常吃蒸的有馍、包子、花卷等;烙的有油饼、烙(薄)饼

  • 文章谈冷飲食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3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冷饮 食品 凉粉 凉面 冰粉 凉糕 冷淘 面食

    淸明過後,雖然還有凍桐花奇寒之日,但爲時短暫,大體上氣温步步上升,雜花生樹,菌子出土,農忙耕種。無論城市鄕村,天氣暖洋洋的,冷飮涼食,漸漸上市,令人回味無窮,思鄉情更切。涼粉涼麵:三四月間,惠風和暢,城牆上,校場壩,四門郊區,游人如織,放風箏兒童尤其多,涼麵擔子,跟着人羣趕生意,成都人最喜歡吃一份鴛鴦。坦坦的碗,一半涼麵,一半涼粉,加上麻辣作料,望文生意,也不禁垂涎。涼麵作法,北方用冷淘,四川高級吃法用空氣冷却。麵用手工趕刀切,煑至恰恰熟時,起鍋入筲箕中...

  • 文章讀「對日抗戰拾零」後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7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1-07-06
    关键字: 读后感 磨面 粮食 小麦 面食 磨房

    本刊第一四五期(七十年五月出版)中,有王惠民先生「對日八年抗戰拾零」一文,其中談到抗戰時,在江西黎川慰勞集團軍司令上官雲相時,有「不知將軍是那省人氏,除了鷄鴨魚肉款待遠客外,並將最白的麵粉做高莊饅(應做饅)頭供客人果腹,席間卽有人詢問將軍如此白淨的麵粉,在前線從何而來?答說自製,法以磨麵前將小麥用水漂洗一過,接着用風吹乾,而後用石磨去皮,麥皮復帶幾分潮濕,磨時才不會碾碎,麵中沒有麥皮曆,自然白如霜雪……座上客聆悉之餘,覺得此法甚然,大可倣效一試」。按王惠...

  • 文章故鄕面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1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7-05-20
    关键字: 面食 故乡 压面 汤面 面饼

    面食是指用面粉做的食品,面粉是一种食品的原料,其制品却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食品。先讲面条,故乡所做的面是一般所说的细条面,不像北方人所吃的粗条面,也不像广东人所吃的黄黄颜色的蛋面。在我幼年时机器压面还没有流行,面店里制面条都用人工压起来的,压面棍扁扁的,一头套在铁环内,将和好的面粉团,放在桌面上压面棍下,人骑在压棍上,用人体的重量来压面,如此可以减少用手压的力量不够而制不出好吃的面条来。压的次数愈多,面条愈是结实吃时有弹性,无论煮汤面或干拌面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家乡特色 面食 关中地区 陕南地区

    一、家乡之馍类与面食凡今天在市面上所见之:烧餠、馒头、煎餠、火烧、葱油餠、杠子头等,在家鄕均谓之馍,唯将名称冠于馍之前,如:烧餠馍、蒸馍、摊馍、乾定馍、油餠馍者是。留有深刻印象的,如陕北的烤蒸馍,饭馆里早晨做完菜肴之后,将蒸馍置于做完菜肴之热炉中,由于炉灶士厚保温力强,经久不会冷却,尽它在内慢慢温烤,等烤到上色酥脆之后,用手一揑即散,夹就腊汁肉(卤肉之俗称)吃,那种:松、脆、香、散之味,迄今思之,垂涎难忍!在甘、陕道上,常见妇女们凭其技巧,做出一种供馍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