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雕刻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开元寺的飞天雕刻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开元寺 飞仙雕刻 佛教雕刻 基督建筑

    的天使。第一类的飞天雕刻可再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翅膀的飞天;另一种是不具翅膀而有飘带的飞天。前一种的体形特大,每个飞天连其伸出的手臂测量起来有2米长,如开元寺及城隍庙大殿的柱头及屋顶下梁椽飞子上和魁星楼第四层转角铺作昻下的飞天羣便是。第二类也可分作具有翅膀和不具有翅膀而有飘带的两种,前一种多见于聂士脱里派的基督敎墓碑石及佛寺的石经幢最末层的四个角。这些飞天,除两只手臂外,全身是一木(樟树木)雕成,各用其头,顶住上面的莲花斗拱,而以其上半身出现于云间,双手

  • 文章唐三彩·陶藝至精史博館·典藏最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唐三彩 陶艺 造形 雕刻

    國立歷史博物館擁有的五百件古陶,一向備受世界古物博物館羨慕。原因是,在古陶瓷文物中,陶器火度較低,易於破碎,質料粗糙,不受重視,加上年代久遠,至今遺存的完整古陶(而非陶片)爲數有限。而在史博館館藏的古陶中,藝術性最高,博得讚賞最多的,則是多達百件的唐三彩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何浩天解釋說,「唐三彩」這個名詞,在古籍中沒有記錄,直到民國元年前後,北平琉璃廠忽然出現大量的唐代多彩陶俑,才引起古董商的重視。實際上,這批爲數衆多的三彩陶俑,是由於民國前七年興建汴...

  • 文章藝術之家筆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姜良仁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艺术之家 雕刻 游记

    一个下着濛濛细雨,突又放射出温暖阳光的亚热带冬晨,我因欲觅一位善于雕刻人像的匠手为一位洋知己的太太用艺刀写一座半身像,在新竹中华路跑了许多木刻公司都不得要领。信步而行,不觉到了艺术之家。记得这个公司廿余年前曾去过,当时这个公司是择址于新竹市南大路,正隣新竹国小的地段。荜路蓝褛,方由香江迁此创始。规模甚小,设备简陋,仅平房数楹而已。大门是木栅式的,包装还利用露天工作,公司、工场联合作业,办公室、接待室、餐室、会议室是四者合一。如今是现代化的巍峨楼房,有准

  • 文章雕刻名师范凌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范凌云 雕刻艺术 雕刻特点 传统工艺 创作作品

    范凌云(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五),大埔县大东鎭泮溪村人。他出身贫苦,十多岁就跟伯父到福建平和、漳州、龙海等地学习木雕工艺。他心灵手巧,刻苦学习,很快成为有名的雕刻师。他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年先后两次到台湾剑潭寺等地从事雕刻业,(「剑潭寺」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一次他游览此地因不愼,宝剑跌落水潭,后人为纪念此事而得名)。他到台湾后在工艺上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由于他工艺美术比较全面,擅长为大型建筑,名胜古迹,庵堂庙宇,房屋椽角门楣等装饰雕刻花卉、人像

  • 文章敦煌石窟的藝術寶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郭晉俠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敦煌石窟 千佛洞 雕刻艺术 彩绘艺术

    种种遗闻不忍听;五步内亡二道士,十年前毁一楼经。」民国三十二年,我政府为鼓励硏究此一无价宝藏,特成立敦煌艺术硏究所,将完整的壁画、塑像和石洞加以编号,总数得四百三十八个石洞,包括两魏二十个,隋代八十八个,唐代一百七十七个,宋代一百零二个,元代七个,淸代二个,尙有其他无法考证和残缺者四十二个。石窟雕刻艺术,虽然是来自印度,但印度的雕塑,系以石雕为中心。在敦煌鸣沙山上的石质,乃是沙土变质的砾岩,不适于雕刻。但我国古代的艺术匠师,以巧妙手法,把佛敎艺术,与我

  • 文章龍游人在新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方鳳揚 出版时间:1968-10-31
    关键字: 雕刻木器 办厂经历 招聘启事

    笔者是半个龙游人,现在来介绍两位龙游老鄕,在台奋鬪成功的事实,以借鄕长们参考。你知道你家里精工雕刻的木器家具是谁制造的吗?你知道这些木器家具正在海外大受欢迎,替台湾带来大笔的外汇吗?我吿诉你,这些木器家具就是「奴农」龙游老鄕王东林、王极源两父子制造的,他们正在新竹开着一片规模宏大的「艺术之家雕刻木业有了限公司」,他们今日的成就,说明了我们浙江人的聪明才智是多方面的,是无往不利的;这是「阿拉」浙江人的光荣,更是「奴农」龙游「农」的光荣。王东林、王根源父子

  • 文章晶瑩透剔的奇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徐華鐺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玻璃雕刻 香港回归 吴子态 玻璃艺术馆

    ㈠一九九七年九月的北京,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吴子态拿过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凝神静气地在每分钟五〇〇转的砂轮上或重或轻地磨砂。重磨时,如刀剑交击;轻蹭时,似晓风拂柳。他掌握的砂轮像一支奇妙的神笔,落笔成章,笔笔生辉,不到三十秒钟,玻璃杯上便出现栩栩如生的对虾,既有丹青意趣,更富金石韵味,配以流畅的「虾趣」题款,俨然是一幅笔墨精巧国画。当夜观看刻花艺术的,参观人员,也分别以合影、题词等形式对吴子态的玻璃刻花表示赞赏。㈡在国外,吴子态的玻璃雕刻同样受到广泛的赞扬

  • 文章記重振中國木器彫刻技藝的四位鄕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1期  作者:韋逸丞  出版时间:1983-11-10
    关键字: 中国艺术 木器雕刻 新竹木器

    全球人们的喜爱。木器雕刻这门技术,相传在满淸入主中原以后,发展已至全盛时期,无论建造宫廷楼阁?殿宇台榭,以及淸末慈禧摄政时,花费不赀的颐和园内所雕琢的画栋彫梁,无不雄伟至极,华丽无比,敢云睥睨世界任何一国的皇宫后阙。据其参与建造的工匠而言,都是一时精英,征自全国各地的翘楚,其中很多便是吾县鄕人应征入选的名匠。当时入选的还有一位以后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名的大画家—齐白石。主事者鉴于圣命难违,事关天朝声威,不敢草率行事,对最精细入骨,瞩目显眼部份的重要雕琢,在百家杂

  • 文章大雅大俗曹家院——访摄影家葫芦雕刻家曹群鄕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徐恒足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曹群 摄影家 葫芦雕刻家

    過城北大橋,沿人民北路向北,約三公里就到了童家灣。這裏是農村,但卻集中了一些工廠企業。農民和在工廠服務的城鎮居民雜居在一起,結成「工農聯盟」,相互依存,和諧共處,是名副其實的城鄉結合部。在鹽城電化廠宿舍門前北側,有一座院落,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原鹽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曹群的居所。女主人在世時是位農民,房子就建在她的住宅基地上。三間主屋靠後面南。下坡是一塊五、六十米的小園子,它是當年村里分給女主人的一塊自留地,面積雖小卻長過小麥、水稻,還種過棉花,如今已被...

  • 文章流坑一绝——书画雕刻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北子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流坑村 民间文化 书画雕刻 文献古物 古建筑

    乐安 北子流坑是个古建王国,也是座艺术宫殿。村中书画雕刻,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俯仰皆是,美不胜收。据统计,流坑现存古代书法精品四〇〇多幅,其中木匾书法作品九十多幅,墙匾书法作品二五〇多幅,对联书法作品五十五对。木雕、石雕、砖雕、壁画、彩绘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眞是一个书画雕刻艺术的海洋。流坑书画雕刻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都臻上乘。特别是流坑的书法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文天祥在《衣冠图》上题书的「世珍」、朱熹在状元楼上题书的「状元楼」、明代宰辅杨士奇为董琰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