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雁荡共返回5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新、剛健、激動人心《南雁索泉》評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雁荡 南雁 瀑布

    雁荡有北雁、中雁、南雁之分,同为浙南胜景。江湜有话叹道,欲画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其实他的足迹仅限予北雁,未能见到雁荡的全貌,只能算享到“半生”的乐趣。中雁在瑞安,俗称仙岩,小巧玲珑;南雁在平阳县境内,奇峰怪石遍地皆是,激流瀑布奔腾其间,特别是山中洞壑似横交错,曲折通幽景色秀丽,别具一格,由于交通不便,诗家罕到,故不似北雁那样素负盛名。七十年代第一春,作者寄意南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正如标题所示的那样,求索泉源是贯穿通篇的主线。全词分三段。从

  • 文章雁荡鸣春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8期  作者:許師慎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吴稚晖 许师慎 雁荡 游览

    吴稚晖敬恒先生是「我国当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社会改革家。」[1]同时也是喜好游山玩水的旅行家。吴老先生除了国外到过英法德日等国,国内已遍游名山大川,「行踪所至,东极于海,西曁川陕,南入云贵,北抵蒙古,就名山而言,凡五岳及黄山,天目三峡,峨眉诸胜,均已先后登临。」[2]笔者有幸,民国二十五年春天,竟有追随畅游浙江省雁荡山的机缘。事隔五十五年,不妨略述经过,以志怀念长者之厚泽。(注:本文作者许师慎先生原任本会常务监事。为国内著名

  • 文章雁荡山蛙斗蕲蛇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恆源 出版时间:1992-06-01
    关键字: 雁荡山 山蛙

    雁荡山,久以风景优美闻名于世,而山蛙斗蕲蛇的奇观,却鲜为人知。山蛙与蕲袉,共栖在雁荡山区的碧潭边,山涧里,巖隙中,一般来说,有蛙的地方便有蛇。它们既是邻居,又是死对头。每逢夏天,蕲蛇经常偷偷守在山蛙出没处当山蛙专心捕食毫无准备时,就猛扑上去,一口咬住,当作美食。到了秋日养得体强力壮的山蛙,敢与蕲蛇搏斗,并战而胜之。其战斗之剧烈,场面之壮观,令人惊骇。一只山蛙在涧边发现了一条蕲蛇,就大叫一声。蕲蛇一见山蛙,就循声扑去。山蛙机敏地双腿一蹬,扑通一声潜入

  • 文章雁荡天台总是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3期  作者:朱潔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雁荡山 朱希晦 诗歌

    ,卒于明初洪武年间(生卒年月已不可考)。他因物寄情,伤时感事,一生写诗千余首(一说数千首),[2]可惜大都散佚。明代永乐年间其子朱豳,正统年间其玄孙朱美,曾先后持希晦诗稿请人为之作序,至嘉靖七年(公元一五二八),始由其七世孙朱谏将诗稿选辑为「云松巢集」三卷,刋行于世。淸代将此诗集收入于「四库全书」,仅存诗一百八十二首。淮海十年流战血,楚天万里接妖氛。(「忧时」)中原虎鬪干戈满,四海人忧杼轴空。(「感怀」)凭谁说与观风使,要活疲民去吏饕。(「和习之郑先生

  • 文章雁荡山旅游纪胜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張天涯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雁荡山 旅游 游记

    雁荡山山势雄浑,绵恒在浙江省乐清县的东北部,面积四五〇公里,主峰百岗尖一一五〇公尺,是我国东南名山,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素有「天下奇秀」之誉。相传,主峰之一的雁湖岗顶有水荡杂草丛生,秋雁宿之,因以为名。其原名曰芙蓉山,后以芙蓉名村,村以花名,山以鸟名,故有花村鸟山之美称。群山层峦起伏,奇峰峻壁,美不胜收,风景点见于山志记载者,有三百六十余处。风景区域之划分,旧以东岭、马鞍岭、谢公岭为隔,划为西外、西内、东内、东外四谷以及南、北阁。今分为雁湖、大龙湫、灵岩

  • 文章雁荡三胜十二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6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雁荡山 雁荡 山中夹水 峰下有溪 雁荡十八寺 雁荡三绝 雁湖

    宇内名山尽越中!天台雁荡秀为雄;盘来弱水烟鬟满,何处巫云更有峰?昔人陈梦说「游雁荡记」云:「宇内名山水,越中尽之。越中名山水,西湖天合,雁荡尽之。」徐霞客尝云:「绝壁四合,摩山劈地。」言其峰有若黄山之奇。又谓:「夹溪皆重重怪峰,突兀无寸土,雕镂而态,峰峰奇峭,离立满前。」这「山中夹水,峰下有溪」为我国各大名山之所无,故世称「山水窟」。以吾观之,雁荡之胜,虽无黄山之云与松,峨嵋之佛与猴,但石与水,则千状万形,极造化神工之巧思,或孤标如立杖,或含石如弄珠

  • 文章雁荡十二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能文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雁荡山 雁荡十二绝 灵岩 大龙湫 显胜门

    以余观之,雁荡之胜,惟石与水。欲于雁荡求黄山之云与松,无之;欲于雁荡求峨眉之佛光与猴羣,亦无之。惟石与水,则尽态极姸,千形万状,造化之巧思,殆穷于斯矣。石之孤耸者为峯,连亘者为嶂,窅然而中空者为洞,划然而立者为门;或标孤挺如立杖,或含圆石如弄珠;出其余緖,则听诗叟、接客憎、老猴披衣等,神态逼肖,虽巧匠未能逾也。水之悬垂者为瀑,停留者为潭,潺湲而平流者为溪,激越而奔腾者为溜。石不赖水以炫奇,水则随石而变态,故龙湫之瀑,随风飞花,西石梁瀑,倚崖裂帛,他或奇为

  • 文章丹青引贈張大千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14期  作者:顧一樵 出版时间:1964-02-25
    关键字: 张大千 雁荡 名山 旧游

    锡山顾一樵(毓琇)先生,现正在美讲学,诗文并茂,写作俱佳,此诗系最近由美寄来,其中详敍大千先生曾游东南及西南诸名山,惟独遗瓯东之雁荡。大千系川人,抗战前曾与粤之黄君壁,苏之谢稚柳,冀之于斐庵诸先生同游雁荡,寓雁山招待所,愚时正于役乐淸,相见甚欢。大千喜山水,对雁荡大小龙湫诸瀑,酒后,叹为观止;并以深山能啖海味,认为擧国无二兴发,一夕之间,各为愚写山水踰廿幅,均系四大名家合作,四君子籍隶东南西北,旅途均未携印章,当由同游之金石国手,永嘉方巖(介盫)立镌

  • 文章雁山春茗味通仙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雁茗 茶叶 历史 雁荡山

    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谷雨前。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试新泉。玉川漫逐清风去,顾渚空将紫笋傅。却笑平生陆鸿渐,暮年翻著毁茶篇。这是乐清县明朝成化进士章元应盛赞雁茗的诗。雁茗,大名「雁荡毛峰」,「雁荡云雾」,是一种烘青绿茶。要在清明、谷雨之间采摘,选用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的初展肥嫩芽叶。上等明前茶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制作精细洁净,品质形状紧结,肉质细嫩,芽毫隐藏,色泽绿润,汤色浅绿,芽叶朶朶相连。品饮一杯,浓香扑鼻,滋味醇和。清朝巡抚阮元赞曰:「一瓯春

  • 文章清季詩雄江弢叔與溫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張憲文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中秋 福州 雁荡山 江湜

    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这两句话,不知扣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都还记得这是长洲江弢叔赞美雁荡的题句。江湜(一八一八—一八六六),字持正,一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清江苏苏长洲人(今苏州市)。他是咸、同间的著名诗人,著有《伏敔堂诗录》十五卷·《伏敔堂诗续录》四卷。彭蕴章序其诗,谓「古近体无一切谐俗之语错杂其间,戛戛乎超出流俗。」陈衍《石遗诗话》更赞赏有加,说他是咸、同间的一位诗雄,近人郑子尹(珍)、金亚匏(和)都比不上他

共59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