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邹鲁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童年恶梦影响邹鲁一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黃奕珍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邹鲁 名贤传记 童年故事

    邹鲁自幼嗜学,但因私塾嫌其家贫,不愿收容,所以一直延迟到八岁才正式启蒙,于是终日努力用功,连睡觉也不忘背书,常被背不出书的恶梦惊醒,这种情形,竟持续了一辈子!……

  • 文章海師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4期  作者:李加勉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邹鲁 往事回忆 感谢恩师

    鄒校長海濱先生(下簡稱海師)於民國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在臺北溘然長逝,迄今已逾二十三週年了。海師爲本黨元老、開國元勳,一生對黨國的功勳和貢獻永垂史册,他的嘉言懿行足爲後世師法,永爲後人所景仰。民國十二年冬海師卅九歲,奉 總理命兼併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廣東法政大學、廣東農專等三校爲國立廣東大學,十三年夏組織成立,海師爲校長。 總理重視廣大,不僅爲國家培育人材,並要爲本黨訓練幹部。故自十三年一月廿七日開始,每週必躬親蒞校演講三民主義。是時筆者已由海師委任爲廣大附...

  • 文章鄒海濱先生二三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4期  作者:黃友訓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邹鲁 名贤传记 趣闻轶事

    我从小就知道邹海滨先生的大名,因为他是中国开国元勋,革命先进,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大家。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尝听老师说:吾埔有一位出人头地,人尽皆知的邹鲁(海滨)先生,他跟随 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卒把满淸政府推倒,民国建立后,又参加讨袁,护法诸役,对国家贡献很大。我听完之后,内心无限敬仰!后来在梅县乐育中学读书者,硏习中国革命史书籍,其中有谓中国革命有四大寇,那就是 国父、陈少白、尤烈、杨鹤龄;又有称 国父之下,也有四大寇,即汪(精衞)、胡(汉民、邹

  • 文章鄒海老的風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期  作者:曹定一 出版时间:1964-07-01
    关键字: 邹鲁 名贤传记 功业 风度 往事回忆

    海老(邹鲁)是大埔开邑以来,最有成就的政治家,教育家和革命者,他成功的条件,固然很多,可是最突出的是奖掖后进和雍容风度。台北市大埔同鄕会会刊征文于予,因篇幅的限制,故亦只能略谈这些一、二事。民国卅年秋,海老因随从祕书沈昌焕先生(即今之外交部长)要到外交部任职,函嘱承乏。是年八月十五夜,我到达重庆郊外陈家桥,因暴雨冲毁了桥梁,在李士梅先生(海老随从医官)的诊所宿了一宵,次早才造白鹤场复兴居海老的公舘。行装卸下不久,见海老因隔壁冯玉祥祕书陈哲甫先生送呈预谢画

  • 文章永懷師恩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4期  作者:劉禹輪 出版时间:1977-12-01
    关键字: 邹鲁 名贤传记 往事回忆 感谢恩师

    鄒先生與我,半是世伯侄,半是師生關係,前者父親(仲允公)與他,淸末埔城樂羣中學,嘗同級就讀,後者民國十三年,我肄業廣東大學農院,他任校長,似此世伯侄兼屬師生,親上加親,殊覺難得。我十四歲就讀大埔中學,校址在埔城儒學裏,世伯之封翁石壽世伯祖住宅,同在儒學裏內,與本校相距,僅爲三、四百碼之遙,課暇常隨父親造訪,因父親時亦在校任課,他長孫善羣世兄,亦埔中同學,常有交往,儀表擧止,酷似其父,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我懂事後,世伯視我如子侄,我接受他恩惠,計有二次...

  • 文章懷念民國三位鄉先賢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陳以令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邹鲁 罗卓英 范其迭 名贤传记 往事回忆

    民國成立以後,吾埔人才輩出,蔚爲國用,蜚聲中外。筆者交遊不廣,每愧相識的不多。惟有鄒海濱(魯)先生是肄業國立中山大學時的校長,羅慈威(卓英)先生是服務國防研究院時的副主任,范漢傑先生是三河區滸梓村的小同鄕,他們三人給筆者的印象,較爲深刻。現因大埔同鄕會出版會刊,來函徵稿,爰把對他們三人的一些感人事情寫出來,略表筆者一點仰慕之情,並以應同鄕會徵稿之命。但因僅憑記憶所及,所述事實,可能有不完全符合的地方,仍祈高明給予指正。一、鄒海濱的注意獎植青年嘗讀海濱先生...

  • 文章鄒海老青年時期成功的奧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0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74-02-10
    关键字: 邹鲁 青年时期 人物事迹 成功条件

    而长征;瞻念前途,计虑得失,益使人欲哭乎无声!白云之麓,五羊之城,广袤而浑雄之黉舍,虽仍存乎画栋与飞甍,但茫茫前路,受业等何处系乎心旌?!谨洒泪而奠请:愿少鉴乎赤诚!长牖后学之智慧,使其在等命行列,永无蹶越于征程!完成人性革命之任务,使得吿 灵于故京!邈哀思而无极兮,全人类敬仰之情!尙飨!(此文系43年2月17日定一受中大同学之推托草拟者。)

  • 文章发挥海滨邹鲁的精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3期  作者:新嘉坡 陳延反 出版时间:1984-03-01
    关键字: 海滨邹鲁 东晋移民 晋水之滨

    自从公元四世纪,中国被北方的胡族侵入,东晋士人大量南迁,促使南蛮之地获得移民的开垦,到了宋朝时期,文化兴盛,我们家乡人材辈出,如陈从易、曾怀、洪天锡、留正、曾从龙等人,或为宰相,或为状元,都是以文学胆识影响中国的政教人物,所以,我们的泉州一时有「海滨邹鲁」的称誉。「邹」是指孟子的家乡邹县,「鲁」是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是文风茂盛的地方,以此来形容我们僻处海滨的泉州,那是特殊的光荣。我们泉州人,都是东晋移民的后裔。遥想我们的祖先在千余年前,避难南迁,聚居在晋

  • 文章发挥海滨邹鲁的精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5期  作者:新嘉坡 陳延反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晋江 泉州 宋朝 海滨邹鲁 新加坡

    自从公元四世纪,中国被北方的胡族侵入,东晋士人大量南迁,促使南蛮之地获得移民的开垦,到了宋朝时期,文化兴盛,我们家乡人材辈出,如陈从易、曾怀、洪天锡、留正、曾从龙等人,或为宰相,或为状元,都是以文学胆识影响中国的政教人物,所以,我们的泉州一时有「海滨邹鲁」的称誉。「邹」是指孟子的家乡邹县,「鲁」是指孔子的家乡曲阜,都是文风茂盛的地方,以此来形容我们僻处海滨的泉州,那是特殊的光荣。我们泉州人,都是东晋移民的后裔。遥想我们的祖先在千余年前,避难南迁,聚居在晋

  • 文章中古時代的刺桐城泉州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葉苔痕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海滨邹鲁 华人汇聚地 刺桐城 中古内外交流石刻

    凡是居住闽南较久的人,都会知道泉州是座古代的文化城,因为这个地方历代文人辈出,在文化上有了很多贡献,所以有『海滨邹鲁』的雅号。近代以来,由于晋江人的向外拓殖,相率南来,菲律滨,马来亚,印尼以及印度支那,处处都有晋江人的足迹。因此,这个闽南的文化古城,便成为海外华人眷属荟聚之区了。据笔者所知,古代的泉州,不仅仅是座文化城,最重要的,它还是个中国中古时代对世界通商的大港。元代以后,世界各国人士的来到中国,都是从泉州港出入的。公元一二九〇年(元世祖时)来华任枢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