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迁徙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雄珠璣巷掌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卓其昌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珠玑巷 历史掌故 民族迁徙

    新种梅花岭路香,古松夹道午阴凉。旧车小歇珠玑巷,六百年前认故鄕。番禺谢照山孝廉句粤省广州府辖各属世家大族,多谓其祖先系在南宋时由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是以很多人都认为珠玑巷是他们的故鄕,上录番禺谢孝廉诗句即为明证。对此种有关我国民族迁移历史之传说,兴宁罗香林敎授曾于民廿一年间亲赴各该处考访,撰有「珠玑巷移民事迹」一文;惜余生也晚,罗敎授之大作迄未拜读。迨抗战期间避地曲江,始就近至南雄转珠玑巷一逛,藉悉传说始末。当时该处父老所述故事殊堪玩味;事隔卅载,印象

  • 文章古代中原姜姓氏族徙殖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西北大族 姜姓起源 姜姓迁徙中原

    允姓之陆浑,隗姓之鬼方,姫姓之骊戎则被称戎狄之异族矣。不论先后为何,姜姓大族之由西而东的迁徙事蹟固彰彰可见,亦可为中华民族由西而东迁之铁証也。即此一端,是可扩淸其他种种不同之民族来源谬说矣。硏究民族史者其注意焉。[1] 水经云『漾水出陇西氏道县嶓冡山东都沮县为汉水』即禹贡导漾东流为汉者,是汉之上源为漾水,漾、从羊水,即羊水之义也。[2]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妻,今我复与大骆妻』[3] 见春秋庄二十四年传。[4

  • 文章猶太人在中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張樸民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犹太人 民族迁徙 犹太人来华

    看到五月七日中副張舜華先生所寫「硏究中國猶太人將有重大發展的」大文,想到關於猶太人在中國的生活,歷代都很少有人記載和硏究,大家僅知道淸末民初陸續來華的猶太人,定居上海後,由傭工當司閽當買辦,以至炒地皮做生意大發財源,如上海哈同花園的主人哈同,與沙遜大廈的主人沙遜等;都是猶太人的大富豪、哈同死後其華籍夫羅迦陵,曾捐資辦學校及慈善事業,篤信佛法提倡佛敎,但他數十個養子女,鬧財產糾紛的新聞不斷發生;爲社會人士所注目,因而哈同的知名度特別高。其實猶太人來中國,並...

  • 文章三槐王氏支譜重修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王世煥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三槐王氏 迁徙历史 追念先祖

    竊以修纂族譜,旨在宏揚祖德,敦親睦族,團結互助,砥礪志節,使後世子孫知其來之有自,明支系,别昭穆,繩其祖武,克振家聲。史載(古今圖書集成)我王氏先祖,族派甚多,至唐始定爲三旺族:曰京兆、曰瑯琊、曰太原,然支派繁衍,各爲互族,自可斷言,吾支遷沭始祖、景華公,原籍世居金陵(南京)自明代中葉遷居沭邑東鄕大湖之濱(碩項湖),辛勤耕作,漸成康富,子孫蕃衍,蔚爲著姓,清代雍乾之間,六塘河疏浚成功(嘉慶海州誌載)湖水漸涸,良田漸增,我先祖乃向外拓展,至遜清末年,已聚居...

  • 文章不忘本的客家人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5期  作者:林中靑 出版时间:1990-10-10
    关键字: 客家人 迁徙 海外华人 崇正总会 客语

    客家人」实在就是从中原辗转迁徙的一支逃难人家。所谓「客」,就是客户,到了新遵的地方,便成为「客居之人」。他们由中原的「主人」沦为他鄕的「客族」,其中眞有说不尽的辛酸,也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所谓「时时作客时时客,处处无家处处家」。客家人在国家的动乱中,时常集体逃亡,不断流徙,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拓荒精神,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中原礼俗(如天足),而且在我们的语音里面,保存著许多中原古音。其实,汉民族由中原向南迁移,到达闽、赣、湖、广的,早已于当地早期

  • 文章回憶國立二十二中西遷路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李之勤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国立二十二中 西迁路线 迁徙往事回忆

    一九九八年八月初,國立二十二中高五級一班同學,在西安古城盛會中,談及籌編國立二十二中校史一事時,咸認學校自安徽阜陽遷往陝西安康一段事蹟,不可或缺。惟在場校友,多不復記憶西遷路線,無從細述。在我自己兄弟面前,不敢藏私,遂直言西遷路線,我記憶猶新,蓋因當時年少,視西遷爲長途旅遊,沿途所見所聞,均感興趣盎然,牢記心間,歷久不忘。於是在座同學公推我主寫此一段史實,在盛情難卻之下爰記述如次:我在校時,年不算最小,卻很幼稚,心中只想二事:一是讀書,二想遊玩。故往事如...

  • 文章法官的一生(二)——山東流亡學生的辛酸與成長——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史錫恩  出版时间:1998-12-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求学经历 校园生活 学校迁徙 途中见闻

    第二編 抗戰時期完成中學教育第三章 為求學奔向南方(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至同年三月二十四日)第一節 尋找求學機會一、曾到菏澤中學去報到我考取了三所初級中學,選擇了菏澤中學爲第一志願。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一日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到菏澤中學去報到,然而因爲當地不久前才發生過大地震,菏中的房舍多已坍倒,尙未能修復,並且那時抗日戰爭業已爆發,北平被日軍佔領,戰線很快就延展到山東。菏中老師對學生說,你們回家等候,另行通知上課的消息。我在學校斷牆殘壁中走了...

  • 文章閒話「天下第一關」與「小雲南」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天下第一关” 小云南 历史迁徙 故土回忆

    (一)天下第一關是誰寫的?我在北平讀書時,課外選修書法。敎書法的是馮臼厂先生。他曾領着我們幾個學生到前門外去看嚴嵩寫的匾額「六必居」。馮先生一進店門先向老掌櫃的打招呼,然後由一個年輕的夥計帶着我們走到後邊的正庭。正庭中間,横懸着一塊匾,是用紅綢子遮蓋着。小夥計用竹竿把綢子挑起,便露出「六必居」三個金字。看完了走到前門又向老掌櫃的道謝。出了門,馮先生說就字來看不像奸臣寫的;因筆畫圓潤,不矜不躁。又去看「西鶴年堂」四字,與「六必居」的筆法態迥乎不同,我懷疑不...

  • 文章(故里風采)青島韓家民俗村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韓韡 出版时间:2009-01-20
    关键字: 由晋迁徙 韩家民俗村 韩家文化纪念馆 合影留念 纪念馆藏头诗

    韓氏虔公之傳人,繼清、景中、咸文公三兄弟,於明、成祖一永樂元(癸末)年(公元一四〇三),奉命由晉、洪洞縣小雲南地區,率族衆遷魯,傳至廿世孫韓平德,排萬難獨資,假青島市城陽區紅(陰)島東海岸邊,後韓家村隔鄰,建造了一所佔地近百餘公畝,美侖美奐,萬載存留的觀光休憩區—「韓家民俗村」附圖之一。(見下欄)前排 薛秀貞 韓明斐 韓明顯 韓郊善(韡) 韓明揚 韓先生 韓平德內設有—「韓家文化紀念館」一座,陳列遷魯六百餘年來,先祖列宗們生活中所使用的傢俱及器册等物,和...

  • 文章蔣公 總統愛民記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8期  作者:陳載道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大陈军民 蒋公巡视 体恤民众 大陈战役 迁徙赴台 祝寿楹联

    一大陳島,即浙江省溫嶺縣之鳳尾鄕,爲一彈丸小島,總面積僅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不及兩萬。臺灣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勞軍,曾說:「想不到在地圖上找不出芝蔴大的大陳島,今日竟會成了一位沉毅的巨人,把守在臺灣海峽的北門。是中美兩國的前哨堡,是太平洋遠東的一座如鋼似鐵對海對空雷達站。眞有英國的馬爾太島,和美國太平洋的夏威夷,同樣有價値。這個歷史稀有記載的大陳,如今給祖國添了不少史頁。」三十八年,大陸失陷,僅溫嶺縣縣長兼浙南沿海**救國軍第一支隊司令王相義守在松門。七月十三夜...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