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识字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阿毛從軍記之四)誓掃倭寇復國土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1期  作者:徐枕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士兵 识字 穷困 帮会 回忆

    续上期)在士兵的心目中,写信是一种非常严肃的事,例如如何称呼,那一句应该抬头,不能有别字,最后结尾应如何写,都有一定规律,家中人都不识字,收到了要请别人去看,弄错了就是大不敬,或为人讥笑。由于这一老八股的思想,竟然把写家信视为一种大学问,虽然已识字不少,总不敢下笔,害惨了士兵与家人的相互沟通。识字课是当时学科上非常重视的一节,书到用时方恨少,亦是士兵们最用心最感需要的一课,奉连长之命阿毛担任了敎官,除依识字课本进度敎学外,并指导他们如何写家信。这是书信

  • 文章續說「莊稼舊用雜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王廣健  出版时间:1981-06-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农业生产 识字教材

    作者係軍醫退役,現從商,孔孟學會會員,書法學會永久會員,易經學會會員,家庭敎育協會名譽理事,現年五十六歲。

  • 文章莊稼雜字箋釋(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張存武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庄稼杂字 识字教材 农村幼学教育

    懂。事实上,这些人根本不想去了解,而且社会相改变后,除了历史家之外,也没有了解的必要。因之此处所笺释,除了宣泄我少年故鄕生活的情怀之外,不过替未来的同行——历史工作者多留点资料而已。以下先对「杂字」及本书书名与作者加一讨论。杂字是以往初学识字敎材。汉书艺文志有周代史官敎学童所用「史籀篇」等十家三十五篇字,汉代书馆(蒙馆)用「仓颉」、「凡将」、「急就」、「元尙」等字书,而以「急就」流传最久。南北朝梁代「千字文」出,宋代「百家姓」、「三字经」问世,而形成了「三百千」联

  • 文章談井研廖平「六書舊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期  作者:方遠堯  出版时间:1962-09-01
    关键字: 六书 廖平 文字 象形 识字

    在当前实是很重要的。这便是我写本文的动机,因为六书即是认识我国文字的一种最简便方法!鄕人廖平,是近代学术界全国知名的学者,在经学中算是今文学派颇有成就的一位,康有为梁启超的学术思想,都受他很大的影响。他活了八十多岁,在民国二十一年才死的。六书旧义虽然不是他的代表作,但由此可见他注意识字方法,况其中颇有许多可采的地方。如像他说:「最初造字,只如作昼,象形在先。象形皆实字。有物即有事,故于象形外别出象事(指事)一门,从象形中脱化而出,面目仍为象形,实义则专在事

  • 文章识字不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2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0-08-15
    关键字: 汉字 文字简表 中文字数 读书 识字

    我国文字习惯上常称为「汉字」,我认为用这一「汉」字来代表中国文字,似乎不尽妥善,用「中华」或「华」字来表示,或许更为确当。不过这里为了省事,仍然从俗,称为「汉字」,以免立异之讥。以前人常说「读书识字」,把「读书」和「识字」连在一起,这句话有两层意义:第一是旨在读书识字。由此可见识字是读书的最基本要求和目标。第二是读书必须识字,读了书就能识字,识了字就能读书。不读书自然不识字,不识字也就不能读书。我觉得读书似乎不难,只求会意,不求甚解,不识的字也能读

  • 文章故鄕憶舊之四(二)厚橋農民敎育館厚橋小學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1-01-20
    关键字: 农民教育馆 识字班 厚桥小学

    农民大都不喜欢集体活动,很少有人主动找到农教舘来,能以推展农民教育工作,都得自己想法子,出点子。先是办了一个识字班。胡校长的父亲是当地的族长,一般农民都听他的,由他指定那些不识字的农民,不分男女老幼,照规定的名额,收足学生都来上课。时间是晚上六点到八点,共二小时,学校在五点已经放学,可以利用他的教室施教。那时广播事业刚在启蒙阶段,无锡社会教育学院,设置了一个实验用的教育电台,每晚上播放音乐和通俗讲话,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矿石收音机,请他们个别试听,大家都

  • 文章半生戎馬記(十五)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王青亭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缅甸远征军 电化教育 “国民识字”教育 飞虎队

    不肯放我前去,双方公文来往争论,反使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因为大家都是对我好。后经协调,让我暂以「借调」名义前往服务。我去数月后,终碍于营无指导员编制名额,故仍囘原服务的二八七团,却也辜负了林营长的一番美意,临别他也对我感到十分抱歉!当时政府在抗战的后方,为扫除文盲,大力推行「国民识字」敎育。军队在训练之余,便兼负起这项任务。本团便在黑林舖,由我筹划成立了民众夜校。学生皆为当地失学的中、靑年羣众,每日自下午六点至十点,上课四小时,不收任何费用,连敎材都由军方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