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访古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澳门碑刻访古录之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7-09-30
    关键字: 澳门 碑刻访古録 碑刻介绍

    ㈧蓮峯廟前道光六年兩廣部堂示禁碑澳門之蓮峯廟,位市之東北隅,右接蓮花莖,後枕蓮花山,創建於明代,迄今已四百多年。廟前舊有 頭,供漁船鹽艇灣泊,灣畔漁村名蘆兜城。前淸道光年間,該區弁兵對路經及灣泊該處之漁民,攔截勒抽魚更,商民害甚,後經兩廣部堂示諭,嚴禁抽索,並於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勒石永葉。碑石立蓮峯廟前,今仍存。文云:「署香山縣事、高明縣正堂、加十級、級錄十次、祝(淮):抄奉兵部尙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廣東廣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孝(鴻賓...

  • 文章祖父 李根源 在蘇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2期  作者:李成寧  出版时间:2002-12-25
    关键字: 李根源 苏州生活 问学 访古 开小王山

    祖父倡办实验农村,正値日本侵略我国,由于他力主抗日,引起了当时主政者的注意,他们百般刁难,善人桥实验农村办了不到一年,终于夭折。祖父的心愿虽然未能实现,但他思国为民的眞情永远留在吴县父老鄕亲的心中。访古祖父热爱名胜古迹文物,他无论在哪里,都宣传文物,保护文物,并身体力行。在西安重修了碑林,在广东重修了南华寺、唐代名相张九龄祠墓,在海南整修了明代海瑞、邱浚等人祠墓和儋县苏东坡故居等。苏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有东方威尼斯之称。为进一步发掘苏州的文化遗产

  • 文章燕茹詩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王燕茹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燕茹诗词 探访古道 秋游 石棚山

    ●探訪海州塔山古道老松新竹郁蔥蔥,石磊山間古道通。坎坷前行難邁步,崎嶇抬驕必彎躬。如龍騾馬曾經處,訪客佳賓可探蹤。喜看今朝高速路,小康致富展雄風。●秋遊海州石棚山(臨江仙)悅目秋光堪入畫,塔山古道陰涼。野花爛漫映驕陽。靑松岩縫立,石危聳山梁。摯友尋幽觀古蹟,微熏酒助疏狂。高歌一曲樂無疆。石棚山回應,詩意欲飛翔。●海州石棚山秋韻(一剪梅)秋到石棚山色嬌,風過枝搖,影動花翹。迎賓喜鵲叫聲高。歌入雲霄,心漾波濤。古蹟而今名氣昭,靚了山腰,醉了山郊。登高遠眺市景...

  • 文章獨留青塚向黃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6期  作者:王重光 出版时间:2001-07-10
    关键字: 《敕勒歌》 昭君墓 昭君出塞 《詠怀古》 《昭君村》 《汉宫秋》 《明妃曲》 《内蒙访古

    的统一国家,人们对于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昭君墓前有一通高大的汉白玉诗碑,上书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儢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气势不凡的诗作,一扫历代文人的陈见,热烈赞美昭君的远见卓识和千秋功业。已故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一书中写道:「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蹟是永远不会被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

  • 文章兩次盛會見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劉子暎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江西省书院研究会 京九铁路 贯通庆典 寻访古迹 交通建设

    等博物馆负责人,曁江西省知名学者、专家以及湖南岳麓书院、福建省博物馆代表远道专程到会祝贺,共七十余人。在开幕与闭会式上,吉安地巿党政领导莅临祝贺并讲话,会期三天,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并安排参观「文天祥纪念馆」、「古吉州瓷窑」、「白鹭洲书院」与「青原山净居寺」等地,寻踪访古,姚公骞会长在闭幕词后朗诵贺联:事业足千秋 白鹿导前迎白鹭忠贞播万里 丹楹启后育丹心㈡京九铁路全线铺轨贯通庆典在九江举行「九江日报」(1995年11月17日)头版出号红字大标题:「京九铁路

  • 文章詩四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王革勛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诗词赏析 文学欣赏 漳河访古 曹操陵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漳河访古一九六七年五月二日黄沙漫漫邺城鎭,清水潺潺漳河桥。无际槐林杏花园,铜雀奇秀独挺高。犹传隧道十五里,讲武城下健儿操。驰骋中原平群雄,曹魏功罪终分晓。丰乐更有大夫碑,西门治漳千古谣。幸福渠中击一水,人民八亿胜舜尧。雾夜望亳州一九八五年一月三日十里向东南,贡酒天下传。孟德盖三国,文武兼双全。拜谒曹操陵二〇一〇年一月五日高穴邨西曹操陵,汉隶石牌魏武铭。疑冢七二谜已破,功盖三国大英雄。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廿五日一部中国文字史,浏览华夏上万

  • 文章青城山访古七律五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9期  作者:何緝生 出版时间:1982-09-06
    关键字: 青城山访古 七律五首 成都中央军官本校 上清寺

    修成眞仙,其他仙眞来往,难以枚擧,昔张献忠造反,曾据此山为塞,夹谷为杀人槽,仙境被汚,观者感叹,山中多寺院,最大者为上淸寺,寺中有道师,当时上将冯玉祥亦在山中,余幼年求道,好游山水,今来此仙山,觉有夙缘,问道论经,乐而忘归,赋七律五首以志之。一、孙师携我访靑城,郫灌相望百里程,水动索桥如荡漾,云游玉垒若浮行,修仙此内无尘浊,学道其中有上淸,眞个名山天下秀,古今福地天生成。二、师生报国皆英豪,访古不离磨宝刀,忘记沙场喋血苦,岂言梯路登天劳,炼丹始觉阴阳变,踵息

  • 文章澳门碑刻访古录之三澳门同善堂内纪念碑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澳门碑刻访古录 碑记 澳门同善堂 堂内纪念碑

    (本文作者:蕭國健先生現香港珠海大學研究所敎授,兼本刊社務委員香港分社主任,著述甚富)

  • 文章琉球访古咏怀八首并纪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楊仲揆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琉球文化 文献考证 琉球访古咏怀八首 中琉关系 学术研究

    摄影留念。(李与黄同为四川人)。淸末,日本呑并琉球,我国国势日衰,无力援琉,琉球为日本所并,从此与中国再无官式往来,亦极少文化往来。我到琉球时正在美军托管之下,等于已经预定交给日本。看到五六百年间中国前哲的遗迹手泽,太半毁灭,不禁神伤。旅琉期间,因为工作轻松,每逢周六及周日,即驱车出游,遍访古迹。或静坐图书馆、文库等。搜阅古人遗著及琉球文献,以与所见互相印证。亦颇有乐趣。窃思,自淸末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赵新于光甲奉使册封琉球以后,中国即再无册封使赴琉,亦无文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