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乡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西岩茶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郭善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西岩茶 参观纪行 景色风貌 西岩茶场 企业概况

    西岩山田去年,鲜花盛开的五月,在梅州工作的女儿红梅、女婿世璇和在读高中的外孙女张瑶与世璇的同事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张凤梅站长和她父亲、弟弟、黄司机等一行十人趁假日驱车前往西巖茶乡参观。二日上午十时,我们在东风市场佳家利超市门口等候。当小车到了县城后,红梅下来叫我们上车,一路上春雨绵绵,微风细雨淅淅沥沥,飘洒的雨丝在路边池塘上荡起无数的涟漪,有时烟雾弥漫一片朦胧,小车经百侯、枫朗、大埔角,再往前开去到了上山下小学侧角,向左驶去便上了蜿蜒的环山旧路,只见翠绿

  • 文章深坑遊覽鎖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易文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深坑乡 游览琐记 历史背景 知名豆腐

    深坑之陈秋菊与捷升,为北部抗日义军主要领袖,曾率众袭击深坑派出所及会攻台北城,日本总督府基于治安的考量,于明治三十四年(一九〇一年)设立深坑厅,管辖木栅、景美、深坑、石碇、新店、坪林、乌来等地,厅址设于深坑街。当时街上并设有「台北地方法院深坑登记所」、「深坑邮政电信局」、「深坑公立学校」、「深坑区街长事务所」等机关。至明治四十二年(一九〇九年)深坑废厅,并入台北厅。以前景美溪水位很高的时候,自石碇可经深坑、木栅、景美而一直到万华。去程载运本地土产及叶,回程

  • 文章憶鄕情話品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品茶 茶文化 家乡 茶社 茶叶

    读明人任环「烹茗」诗:「扫雪撼庭梅,烹折槛竹,淸生腋底风,香润林间屋」。这正说明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境界,也显示了烹茗的风雅之情,令人羨煞!可是曾几何时,由于经济繁荣,民生乐利,使社会形态在现实主义冲击下,大家为了赶时髦,于是崇洋心理的作祟,使古朴雅逸之风的「品茗」,日趋式微。尔后如再不加重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笔遗产,迟早会被无情的「西风」所蓆卷!我国工业起飞后,不但一般社会阶层在倾向西化,即政府官署,团体、学校也急速在跟进中,擧凡集会,游艺、娱乐

  • 文章夏日雨题

    来源期刊:《浦東》 第37期  作者:楓林 出版时间:1984-07-15
    关键字: 芦粟 大麦茶 思念

    已经没有甚么病人了,可想而知,芦粟确是有益健康无疑了。据我所知,眞茹南翔一带,也有种植另外崇明也有出产,其它各地,我就不得而知了。台湾人称水菓王国,唯独缺乏芦粟,问或有人移种植之,但也未见产品上市,乃土质之不宜,实为原因之一也。届时令而思念鄕物,写此琐谈,聊慰思鄕之情,鄕亲们,不也有此同感吗?麦在家鄕申江,称之叫大麦,每当炎炎长夏,多数人家都爱喝它,因为它有强化的胚芽滋养素,给人带来健康长寿,还有淸凉袪暑之效,其味香醇,百喝不厌,比之一般飮料,实在

  • 文章故鄉瑣憶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9期  作者:曹墨石  出版时间:1975-10-01
    关键字: 乡土回忆 家乡农田 家乡茶馆 家乡交通

    莳田,把红花头连根翻过来压在土下,放水以后,让它腐烂变成肥料,有一些改种蚕豆的田,豆萁根也同样可以变成肥田料,新蚕豆在立夏前后几天味道最佳,又嫩又甜,可以连皮吃,立夏秤人的旧习俗,对儿童们也是顶新鲜好玩。有一天我在中华路上看到一家小馆,五六只小桌子,十来把旧籐椅,简陋不堪,囘想起家鄕的馆,眞是热闹有趣。台北市有几家广东楼,虽然规模颇大,但只供应点面食,塡饱肚子走路,非常单调,毫无情趣,家鄕的老式楼,大都从淸早就开始营业,一直到深夜十一时才打烊。吃

  • 文章浦東瑣談(續)

    来源期刊:《浦東》 第13期  作者:陸志明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饮食习惯 台湾菜 茶馆 家乡菜 宴客菜肴

    半饱。前两次到美国加州去探望儿孙,也因为食不对味躭不了多久,赶快囘来。三十年的岁月,一瞬过去,台湾的菜,也早已大陆化了,但对于儿时的吃,仍是那么怀念。「那么故鄕的飮食,究竟如何好法,値得你时隔三十年,仍是如此的念念不忘?」其实对一般人说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在我这深具偏食习惯的老顽固看来,却确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其中奥谛何在,且让我逐一道来,以供许多在台出生的「浦东裔」靑年同鄕们参考。先说「飮」江南人讲究的是「白天皮包水,晚间水包皮」,意思是白天上馆喝

  • 文章老虎灶,担,浴锅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7期  作者:鄒人傑  出版时间:1978-09-20
    关键字: 老虎灶 浴锅 家乡风俗

    本文報導過去故鄕的風俗習慣,原已在中國時報副刊發表。王夢凡鄕長閱後,以此類懷鄕念舊的記述,最爲一般久離故土的同鄕們所歡迎,特將剪下,送交本刊轉載。

  • 文章阳诗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廖崇希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茶阳诗坛 诗词 家乡咏诵 乡贤

    芦花竞白头。楚骚扬风 前人楚骚吟帜耀长空,文化根基两岸同,泗水青萍供拾翠,尼山鸟栖喜题红,词源浩荡云烟盛,藻绘淋漓笔力雄,四海一心齐步调,洞庭泛棹共扬风。贺大埔文艺界迎春献艺 谢如剑迎春百卉永芳妍,艺苑欢声彻九天,虎啸龙吟歌盛世,唐音宋调颂新年,振兴文艺襄千业,作育英才耀万川,众彦峥嵘酬壮志,同奔新纪喜扬鞭。永芳堂颂华楼壮丽绚春妍,万紫千红春满园,奉献邦称典范,弘扬文化作中坚,怀仁履义耀先祖,明德亲民启后贤,艺苑向荣多盛事,星辉月照道统传。贺星阳励志社

  • 文章花香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張超我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陈化店镇 花乡 茶文化 传闻轶事

    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地根値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之中,构成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俗话说:”自古文章风水”。善于饮的人,总是把名和好水相提并论,加以品评和欣赏。花鄕鄢陵陈化店水美香,声名远播。沿三一一国道东出曹魏故都许昌二十公里便是中州名鎭—河南省重点鎭陈化店,这里是著名的花鄕,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荫如潮。陈化店鎭在历史上曾有两个名字,东名医和陈画占,也有两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三国时神医华佗行医到今天的陈化店鎭,发现一泓清泉,清澈透亮,叮叮

  • 文章阳镇安乐村慈顺亭诗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謝如劍 鐘家譜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茶阳镇安乐村 慈顺亭 诗联 家乡文化建设

    慈祥和谐焕挚诚,顺心畅意享佳名。亭联高雅丰神韵,好景流徽幸福勍。大埔阳镇安乐村前临汀江,背倚群山,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旅外乡亲饮水思源,热爱桑梓,崇仁明义,热心公益。有旅深圳乡贤谢梓平昆仲慷慨捐建慈顺亭一座。亭上诗联,金石流徽。钟家谱撰、郭云汉书联云:慈心硕德安平泰;顺境宽和乐岁华。廖蕴山撰、钟世修书联;慈爱温良,志在相夫益子;顺仁明义,期乎克已齐家。钟家谱撰书联:慈善嘉漠,芳泽人间霖雨润;顺民令德,躬临大地惠风清。钟家谱撰书诗云:兴盛年华克己铭,建斯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