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自治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滃洲人談滃洲(十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9期  作者:金禮門 出版时间:1976-10-01
    关键字: 滃洲 地理 保甲 自治

    五•滃洲县政治设施沿革概况(七)滃洲县地方自治之基层组织我国地方自治实行法:「确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而鄕鎭为县的基层单位,保或村街为鄕鎭的细胞组织,鄕鎭之划分以六保至十五保为原则,并应顾及历史关系及自然条件。」但滃洲县系集岛成治,地理环境与大陆各县不同,似乎比较复杂,故鄕鎭划分更不得不采取比较弹性的原则。滃洲县各鄕鎭划编,起源于民国十九年二月岱山设立区公所之时,首任区指导员系本县兰秀鄕人士厉雪帆先生,以本县人主持区政,轻车熟路,自然比较方便。民国

  • 文章宛西紳治替代官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齊惠吾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别廷芳 保甲 剿匪 《宛西自治丛书》

    河南省在保甲时期,有所谓宛西自治者,应运而起,内鄕别廷芳,性慷爽,有侠气,拥中人产而幼失学,値土匪蜂起,民不聊生,思所以抗之之策,集壮丁,制枪炮,尝乘夜击匪于要隘,匪畏避,民众爱戴,乐受指挥,由近及远,范围日益扩大。鎭平彭锡田,归里御匪,与别联防办自治,相得益彰,不数年间,声誉震全国。其事迹分述如左:(甲)办保甲:别、彭二公,既以肃清匪患为职志,加之地处边陲,土匪纷扰,官厅既已束手,伊二人之倡办自卫,政府当然不能阻止。遂照保甲成规,将内鄕、鎭平、淅川三

  • 文章(鄉情憶舊之六:)最長的一日—敵營受審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2期  作者:慈舫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日营受审记 自治

    大吃小,颇有斩获,致日军疲于奔命,蒙受损失。后来当地伪组织自治会,为邀功竟向日军提出检擧,日军即将捕人,幸我们事先获得情报预为躱避,不料日军竟将我父妻二人逮捕,作为人质,一面扬言要我和其他两人自动出面投案,才肯放人。不得已由有关方面透过当地负责替日军搜集情报的伪方人员,向日军驻守石浦的部队长(姓名已遗忘)说项,保证祇要军方先放人质,我们三人一定自动投案。第二天下午六时,日军果然先放人,父亲及妻虽未受酷刑之害,但无端被禁闭在敌营中两天一夜,已经饱受精神虐待与

  • 文章武進的鄉治區域(一)

    来源期刊:《武進鄕訊》 第89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6-02-15
    关键字: 南京 民国 自治 奔牛镇 廊桥乡

    自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便积极推展地方自治,于民国十八年公布县组织法及其施行法,规定江苏浙江、山东、山西、广东等五省最先实施。于是江苏省政府便擧办区长考试,并训练自治人员,积极筹办。当时武进县有那些人曾参加区长考试?笔者时年不过十多岁,什么也不知道。只记得有一位远房表叔何在庠考取了区长,经训练后,奉派为武进县第六区区长。这时候的区,不是以后分区设署的区,此区的本质是一个自治体,办事处所是区公所,与分区设署的区叫区署不同。这样的区,全县共计十个,除第十区是就旧

  • 文章故鄕忆旧(三)救熄会的健全组织与可贵的地方自治精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6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81-02-20
    关键字: 故乡 救熄会 无锡 地方自治

    员,延缓出动及避免出动,一经查明即由公议处罚,决不宽贷。现在这个组织,自大陆陷匪后,已被消除摧毁,在收复大陆囘鄕后,这个组织要我们再去恢复了。无锡救熄会的健全组织,眞足以表现出可贵的地方自治精神。现在还有三件与救熄会有关而値得一提的事,附记如次:㈠邑绅唐宝谦氏的「糯米老爷」尊称由来:在民国初年起,无锡县救熄会联合总会的会长,即由唐氏担任,在他任内时,因救火而发生一件惨被北洋军队枪杀救火人员的事件,原因是在北门外通运桥下,铁路货运站仓库发生火警,救火人员得报后

  • 文章故鄕 憶舊(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4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故乡 自治精神 救熄会 县商会

    我们家鄕无锡,因工商业发达,仅次于上海市,故有模范县及小上海之称誉,可是我们无锡人的自治精神,也许可称冠于全国。无锡的自治组织有三大支柱:一是负地方治安防衞之责的商团组织(胜利后改制为自衞队,归属鄕鎭公所管辖。);二是救熄会;三是县商会。这三个自治组织有关商团的情形,已详载于「山明水秀纪念刊」内,于此不赘。县商会的组织,则属城市区域的商界组织,而全县最大的米粮业,则另有积余堂的米粮业公会组织,不受县商会管辖,故亦不谈。今天要谈的是无锡最大的消防组织——救

  • 文章憶長陽點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6期  作者:王復雪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故乡 思乡

    讀第六十五期,李福禎先生大作,「憶長陽思故鄕」,使在外漂泊了三十多年的遊子,好像又囘到了家鄕,感到溫暖和親切。對「長陽」,我還有一點補充意見,長陽縣治,在抗戰前是設在龍舟坪,抗戰期間,西遷資邱,勝利後,則在津洋口了。津洋口的街道不大,建築不多,但地勢比龍舟坪、資邱平坦,有發展潛能。長陽確屬偏僻,但並非「鄂西最偏僻之小縣」,五峯、鶴峯、來鳳……等比長陽還要荒涼,長陽縣南北雖不寬,而東西却很長,由最東走到最西,要兩天的時間,長陽出產很豐富,桐油、木油、煤礦、...

  • 文章宛西民團抗日紀略(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陳舜德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宛西民团 抗日战争 西峡口战役 民团自治

    二、內鄕民團抗日敵紀要民國三十四年三月,日寇第一一〇師團及東京機械化竹師團,連同僞軍共四萬餘人來犯宛西。時內鄕僅駐國軍一個加強營及省保安團二團。民團乃卽就要隘佈防,自廿六日起,大小戰役凡五六次,擇其要者如後:㈠五龍庙坡之役五龍庙坡在縣城東五里許,前臨默河,後拱七里河,爲縣城前衞。迤東則無險可守。敵軍到達南陽三岔口及鎭平菩提寺後,內鄕民團卽奉劉主席令協同國軍佈防,並以四個團佈防右翼江園,陳子崖,大橋,大行營,大王營,靈山頭,鄂溝,師崗,臥牛山,蒿溪,靈宮殿...

  • 文章馬鎮方鄉長的事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念梓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台湾政治大学 地方自治 社会调查 改革

    工作。至交通部成立运输计画联系组奉调兼任该组专门委员,进一步参与全国性陆、海、空运输事业长期发展及运输配合之计划研究与联系工作,敬谨从事,迭有贡献。巿党部时期民国五十六年,台北巿改制为院辖巿,执政党中国国民党台北巿党部亦于五十七年由省属巿党部改制为直属中央党部之省级党部。马乡长奉中央指派为改制后台北巿党部首任书记长。当时的政治体制,仍系以党领政的威权政治,但是当时蒋总裁、蒋总统的民主改革政策已开始付诸实施,首先开办的是地方自治选举中各级行政首长(省长、院辖巿

  • 文章「三自政策」對建設廣西的貢獻和評價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三自政策 广西建设 政策贡献 自卫 自治 自给

    们,必能认定是一种共知的史实吧!桂省政局的演进广西地处边陲,地瘠民贫,可耕地少,自给不足。且民风强悍,而又遍地多山,山必有洞,洞必藏匪。广西由于处在这种恶劣地理环境之下,在近代历史上,素称是难治的省份。尤以民十之后,广西局面,更是一团糟。自治军蜂起,各拥有徒众二、三千人不等,各自称霸封王,远交近攻,割据一方,派知事设关卡,征粮税、各行其事,遍地作乱如麻之外,省内各处,还有滇(柳州)黔(百色)粤(大河及左右江一带)赣(桂林)湘(桂林)等客军入侵,到处蹂躏。这时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