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1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三叔李濟博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6期  作者:黃英烈 出版时间:1983-01-10
    关键字: 李济 乡贤 考古学 治学

    他说:「我们考古的人,不能家藏古物据为私有因为古物是属于国家的。」

  • 文章考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陳仲玉 出版时间:1980-01-25
    关键字: 安阳殷墟考古 傅斯年 甲骨文 李济 考古学

    这不是一个公定的节日,只是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考古组同仁们为了纪念民国十七年十月十三日破土开掘河南省安阳县殷虚,在每年的这一天定期聚会,我们私自称它为「考古节」。安阳殷虚的发掘在学术界是一次壮擧。这遗址的开掘也为中国考古学史揭开了新的一幕。这一日子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它深远的背景。这话要分以下的几方面来说。就广义的考古学来说,在中国本有一段传统的历史。它的萌芽可推溯到汉代,而眞正成为一学门的开始,至少可以推早到宋代。如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一书,其所

  • 文章鄠縣古蹟 陳平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曹振江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鄠县 考古发掘 陈平墓

    大家都曉得,陳平是漢初一位有名氣的大政治家,足智多謀,助高祖定天下。但是,陳平死後埋在什麽地方?除非專門硏究史蹟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就連陝西鄕達,也不一定都知道陳平葬在那里?然而,早在我童年時候,卽已有了深刻印象,因爲陳平是埋在我們堡子西北方約兩三百公尺之處,其實,應該說是我們堡子在陳平墓邊建造的才對,蓋因兩千年以前埋葬陳平時,該地一片荒凉,我們祖先還未遷到那兒呢?我是鄠縣人,我家住在縣南羅什鄕曹家堡,距終南山(九華山)麓約三華里,記得長輩們說,我們先...

  • 文章故園新訊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9期  作者:汪大華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白鳍豚保护区 考古

    距「摩崖石刻」仅十余公尺的一面山崖发生崩塌,一夜之间,赤壁矶头骤缺一角,数千立方泥石轰然入江,声震数里。据悉,造成「赤壁摩崖」老化的原因,是岩石的条件差,赤壁山斜亘百丈,深入长江江心,受到江水长年冲刷,并形成回流急流,激浪扑壁;加上七十年代中共搞「农业学大寨」,开山凿石,对「摩崖」震动过大,导致大量岩石层松动,留下了后患。同时整个摩崖七成以上为铝土成份,也是造成「摩崖石刻」风化、裂缝、断层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楚国人怎么生活?考古发现完整缩影大陆考古队近来

  • 文章李濟之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53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79-10-10
    关键字: 李济 人物生平 考古

    数十年以还,凡论及中国人种者,多征引其说。是先生年未三十,已腾誉学林,声华晔然矣。既都讲上庠,旋受美国复利尔艺术陈列馆之聘,就我国从事田野考古。先是地质学家丁文江氏深器先生之闳通,由地质调查所资助前往河南新郑搜集新发现古墓遗物,此为先生实地进行田野考古之始。美方既拟遣专家毕夏普来华发掘古艺术品,函邀参与,先生复之云:外人来中国考古,当与我学术团体从事合作,所得古物,亦须留存于我国。毕氏比欣然函告曰:吾人决不令一爱国之人,为违愿之事。遂以淸华硏究院名义与美方以

  • 文章萬卷書之出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夢橋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岩石 “万卷书“ 考古

    臨朐縣境東北堯山東麓,有一山溪名解家河,此河之兩岸岩石爲水成岩,其質不堅,層層如夾心酥。在水中者取出,趁其濕,用指甲或刀片,順石之層縫分開,便發現有蟲、魚、樹葉之各種痕跡。但經風吹石乾,則碎裂不成片矣。余童年時曾跟隨老師遠足該處,並檢取多片帶回,陳列案頭把玩,可惜至一、二日後,卽風化矣。(附註:余村桲林,距解家河行程僅六華里)據地質學家云:此種岩石,世界不多見,在中國亦罕有,而臺灣省基隆市和平島一處觀光聖地名爲「千叠浮」者,其巖石高聳,重重叠叠如萬卷書形...

  • 文章眞幻之間談——輞川圖中的建築(選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漢寶德  出版时间:1987-08-01
    关键字: 建筑 史料考古 档案资料 辋川图

    漢德寳先生爲著名建築學者,曾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現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並在台大土木硏究所擔任敎職,著有「生活的觸擊」、「爲建築看相」等書。本文由一專業學者的態度出發,討論郭忠恕摹本的輞川圖之建築,與王維的輞川詩參看,提出輞川圖中的建築乃是眞實與想像的結合,並肯定我國古代繪畫在建築史上的價値。(原中央日報編者)

  • 文章西安碑林禇書拓本兼談洛陽石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王世成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碑林 文物 洛阳经 考古

    山东省立图书馆却之。及大陆河山,逐次沦陷,李氏尽斥身外之长物,携石来台,杂袭而藏之。有十余年之久,至五十二年间,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博学馆,国外美日考古机关,古董商贩,亟欲得之,均未克实现,比者以先有捐赠成约之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氏已归道山,李氏亦年届古稀囘籍捐献之决心动摇,历史博物馆包馆长浼立法委员前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氏说项,终得李氏首肯,以有値赠予方式赠藏于历史博物馆。因此知道文物对文化影响力甚大,最足代表其民族之知识,岂不彰彰明甚,本文所引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

  • 文章從長安古跡得到的啓示與困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长安 史料考古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的啓示長安東區古蹟新豐,位於臨潼縣城東北,原是唐朝新豐縣制的所在地,現爲臨潼縣的新豐鎭。二千多年前,劉邦擊敗項羽,獲得天下建都長安,爲思念家鄕,聽聞鄕音,乃遷泗上豐,沛父老於此,同時也是項羽入關滅秦的屯兵之地。史記上說:「當項羽陳兵新豐、鴻門,卽西屠咸陽殺公子嬰,火燒秦宮,三月不熄」。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的新豐折臂翁長詩,就是以新豐一個折臂的老人口述,描寫唐朝天寳年間,靑年人過慣了太平盛世,無憂無愁的安適富足生活,而對戰爭的恐怖,一聽說政...

  • 文章我國漢代瓦當文與塼文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史料考古 瓦当 历史

    砖、瓦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建筑材料,系瓦质的建筑材料,由于土质和燃烧程度的关系,中国的砖瓦大都是灰黑色。由于我国先人在砖、瓦上作了许多花纹、图案与文字,使得我国的砖瓦不但在建筑史上、书法史上、绘画史上,以及风俗史上的资料,都有其硏究的价値。据考古学者的硏究,砖比瓦类的使用要晚些,直到在战国时代的遗址中才发现砖的使用,至止汉代,从许多遗物中证明它曾广泛地被使用于墓室建筑之用,前汉的文献中把砖称为「瓴甓」,也有人写成「令甓」或「令壁」、「令辟」、「灵壁」。最古

共112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