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羅田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罗田的传说(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2期  作者:董定坤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羅田 傳說

    罗田有名的大雾山,位于北丰鄕,离县城有三十公里。笔者去岁回鄕探亲,承谢、胡、卢二位同学,陪同前往游览,由城北门出发,经李家嘴,长塘坳,到李家坪、李家楼,太人冲,乘专车时经一小时,始抵达大雾山麓,因车无法上山,步行登山又难,费时又久,遂休息观赏,适値秋季,气候温暖,而山中仍有微层银白的云雾,笼罩着山顶,虽看不见全山景物,但看到山中由国营所种的松杉楠竹及菓树茶什等,绿林一遍。听陪同者的敍谈,依据县志的记载,北山因常年有雾,故定名大雾山。但它也有一个奇妙

  • 文章罗田的传说(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6期  作者:董定坤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羅田 傳說

    罗田的河舖区,(现改为河舖鎭)位于县城的西部,距有五十余公里,与麻城县相邻,山多平地少,是罗田共党的发源地,在这个地区境内有一座山叫天竹庵山,山上有个洞叫戏子洞,有一个坛叫红梅坛,相传,这个戏子洞和红梅坛有段动人的故事,续介如后:宋朝嘉定年间,北方的金人常常侵犯宋朝的边界,有时候还打到内地来,金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有一天,金兵由河南过松子关,到滕家堡来了。河舖一带的老百姓听到消息后,就纷纷往天竹庵山上逃跑,通往天竹庵的那一条小路

  • 文章罗田的传说(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9期  作者:董定坤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罗田县 传说 书笔尖

    笔者回鄕探亲,与长者及老同学言谈之中,搜集了罗田的传说资料,以飨在台同鄕,玆再将书笔尖的由来故事,续述如下:罗田县平湖的东北角,有一座山叫书笔尖,相传在淸朝的时候,这座山不叫书笔尖,而是称作歇脚坳,坳上有一家小饭店,开店的人是一个十六岁的姑娘,人们进山出山,总要到这家小店裏歇歇脚。肚饥的吃碗粥,口渴的喝杯茶,不饿不渴的,也要在这裏坐上一坐,寻个话题,与姑娘聊上几句。为么事?一来姑娘待人热情、大方,二来生得聪明,长得漂亮,还会吟诗作对呢。有一天,店裏来了

  • 文章抗日时期罗田三位县长的贡献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72期  作者:彭士輿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叶启贤 谢自立 王延烈 罗田县 抗日战争

    罗田有治,源于南朝,自设邑后,权力政治,属于传统极权形式,只有官府的权威,却无人民的意愿,因此;造成国家、社会、财富永远属于特权阶级,导致民不堪其扰,官不厌其苛,恶风陋习,相沿千百年,持续于抗日初期,始有罗田人而治罗田之一例。兹将抗日时期,为人景仰的三位县长,所作贡献,分述如后,以励世风。叶启贤,号虚怀,罗田县城内人,为名儒叶皋飏之次公子,叶启心先生之季弟,出身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由于文韬武略,官至少将。民国二十六年,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雪竹),积极延揽

  • 文章罗田点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9期  作者:彭士輿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罗田县 地理沿革 故乡风貌

    方志,内政部曾于民国十八年十二月奉颁修志事例槪要二十二条,民国二十年三月又颁布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再颁地方志书纂修办法,无一不是以历史为借镜而求治绩。罗田县志,自淸康熙五十七年知事张琳督修,周文新编修,留有手抄本计八卷,但第八卷只有目录而无文献,足见志稿尙未完成,亦未付剞劂,慨乎!未能彪炳来兹,殊为一大憾事。现手抄本存于国立故宫博物馆图书室,此罗田志仅存之善本,如能设法景印,当此违难海隅,使史乘而又见于邑人子孙,厥功必绩。民国五十六年六月

  • 文章罗田竹枝词十二首并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期  作者:王家鴻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湖北罗田 历史沿革 竹枝词

    重重绕县城。义川淸漪旧知名。劝君莫发囘车痛。不似朝歌道上行。(罗田一名义川)。2.无复徐君拓覇图。(谓天完徐氏)惟敎皖豫唤通衢。三分鄕国多平奉。恰似当年蜀魏吴。3.山势形形费品题。牛头狗耳自高低。难忘太守惊人句。万点桃花衬马蹄。(罗城东北七十里有马面山,山下有桃花坞,郡守卢公濬有三句云,桃花衬马蹄,盖指此也。)4.闲煞溪头野渡横。每从云路问阴晴。莫嫌一夜山溪水。也似江湖巨浪声。(罗人以云入山主雨,出山主晴。)5.立春事事卜休征。春酒家家乐事仍。野老不关新旧

  • 文章重建罗田巖濂溪阁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蔡仁厚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罗田 濂溪祠 太平天国 宋明理学 《爱莲说》 王阳明

    东海大学荣誉敎授 蔡仁厚宋代大儒理学开山周敦颐濂溪先生,在雩都罗田巖留下的善缘至少有三:一是游罗田巖,赋诗刻石。[1]二是所撰,首先刻石发表于罗田巖。[2]三是罗田巖那株苍苍古柏,相传为濂溪所手植。[3]罗田巖濂溪祠的建置,依度正所撰《周敦颐年谱》,系北宋仁宗嘉祐八年(一〇六三),周濂溪访游罗田巖时,由县令沈希颜所首创。而据明代鄕贤黄洛村所云,则乃南宋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〇)县令周颂所始建。二说相异,宜从前者。下及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赣州知府邢

  • 文章始信名山別有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江西名胜 罗田 历史题刻 佛家文化 诗词石刻

    雩都 高岚一九九一年年底,正当人们沉浸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节日喜气中的时候,以香港荣辉旅游公司经理,雩都籍黄振声先生为首的六十余人的香港旅游观光团,驱车前往赣南名胜罗田巖,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胜地风光,并称赞罗田巖「清静幽雅,古色古香,名列赣南古刹之首。」在这之前,黄振声先生曾在一九九〇年十二月间游览罗田巖及赣南其他名胜时,拍摄了十五分钟的专题片。回港后,在亚洲电视台播放,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于是,黄先生应众人之请组织了一个观光旅游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