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绍兴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闲话绍兴师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洪玉華 出版时间:1976-06-06
    关键字: 清代 绍兴 师爷 闲话

    绍兴出产酒,这是因为鉴湖的水质好,其所酿制的「老酒」,淸醇馨郁,为嗜杯中物者所喜爱,因而名闻全国,绍兴除了产老酒以外,在前淸又以出「绍兴师爷」著名于当时。「师爷」是什么?何以不出在别处而会出在绍兴?这与前淸一代的考试制度以及官制,是有着连带关系的。所谓「师爷」,古时候称为「记室」、「参军」,以后通称「幕宾」或「幕友」,一般口头上尊称为「老夫子」、「师爷」。他没有政府的俸禄,祗是与聘请他的人发生私人间的宾主关系,等于现在的「私人秘书」。在前淸,官员以科擧

  • 文章略谈绍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11期  作者:越人 出版时间:1979-11-06
    关键字: 绍兴酒 品种 原料

    绍兴酒举世闻名,名酒一定有它好的地方;它好在那里呢?不是绍兴人就不容易回答这一个问题。要做出一种好酒,必需有好的原料,及高超的酿酒技术。绍兴酒的原料不外乎米、曲、水三种。先谈米,绍兴酒是「糯米」做的,这种糯米,俗称之「丸糯」,米粒又圆又大,做酒的丸糯,只去壳即成,去壳之米,称为「糙米」,糙米不是一般人食用的米,那么,做酒为什么一定要用糙米呢?因为谷物的第二层是最富营养的,而且天赋夹有香料,所以如此酿出来的酒才会香醇。第二是曲,就是「酒曲」,是用来发酵

  • 文章绍兴物产摭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越人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绍兴 物产习俗 绍兴火腿 绍兴酒

    绍兴地处浙东,综稽山之美;揽鉴湖之胜,河流纵横,沃野百里、靑山翠谷,林竹茂密,峯峦绕云、景色醉人。斯土斯物;是以出产丰富,除「绍兴酒」驰名世界外,食品外销有茶叶、笋尖、酱油、腐乳、豆腐干、干菜等。自用的有火腿、南肉、腊肉、风肉、风鸡、鱼干等、稻米出产有梗、糯十数种外,杂粮有玉米、粟、乔麦、大麦、小麦、蕃薯等,蔬菜有靑菜,白菜,长梗白,黄芽菜,包心菜、大头菜、油菜、芥菜、芹菜、萝卜等,豆类有毛豆、蚕豆、苑豆、四季豆、羊眼豆、长江豆等,瓜类有黄瓜、冬瓜、南瓜

  • 文章幼年瑣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余我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幼年琐忆 绍兴 绍兴酒 热诚学堂 特刊

    我出生在产「绍兴酒」的地方——浙江省绍兴县东浦鄕。跟革命先烈徐锡麟先生是同一鄕人。鄕里有一所有名的「热诚学堂」(小学),就是徐公所亲手创立。我小时候读过五年私塾之后,再转入该校高小五年级,两年,就在这所小学毕业。我的老家,是一个门头上挂着斗大「翰林」两字匾额的台门。儿时常站在门口,拾头仰望这两个大字出神,只知写得好看,但不能体会出它的「眞精神」来。到台湾之后,常不断练习书法,尤其近一二年来,改临赵松雪的「观音殿记」。在最后有「翰林」两字的出现。囘想家

  • 文章明末绍兴一奇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6期  作者:袁建祿 出版时间:1977-06-06
    关键字: 绍兴奇士 陈函辉 明末清初 以死殉国 绍兴城

    这不是办法。于是,他沿途说服逃散的兵士,加以编组,并向他们说,三伍成羣地逃,敌人来,必被消灭,祇有团结起来。如遇小股敌人,还可以抵抗,将其击退。这样,他号召了三百多名散兵游勇,组成了一支队伍,渐渐地,他的队伍络续又吸收了一批自愿抗战的壮丁,这样便有五百余人了。此时,鲁王朱以海与陈函辉相遇,陈和其他一些人联合请鲁王以监国的名义暂摄大位,以守浙东。南京弘光朝败亡以后,流放的官员逃过钱塘江的很多,鲁王设法收容,据绍兴、以监国的名义即位。那是不用皇帝名义,而实际上

  • 文章绍兴历史上的五位名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1期  作者:高志林 出版时间:2007-11-10
    关键字: 浙江绍兴 绍兴五女 西施 曹娥 祝英台 秋瑾 唐琬

    绍兴历代出了很多名士,而真正称得上惊世者是「五女」也。绍兴「五女」,以历史的先后排列,为春秋美女西施、东汉孝女曹娥、东晋情女祝英台、南宋才女唐琬、清末侠女秋瑾。如今,绍兴人为宏扬「鉴湖越台名士多」的光辉历史,别出心裁地将古代的名士们讲至街头,供人拜读,使今人与古代亲近。一、西施西施美像,在霓虹灯下显得尤为耀眼。瞻仰她,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宰嚭亡吴国,西施隐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诗韵的绵长,终算归还给西施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仍

  • 文章被黄酒浸泡了千年的绍兴社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4期  作者:馬青輝 出版时间:2014-04-10
    关键字: 绍兴 社戏 风俗起源 观戏体验

    文.马青辉去绍兴坐乌篷船、喝黄酒、吃茴香豆、看社戏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但最最令我心动的还是那里的社戏。最早知道社戏,是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虽然时隔久远,但那一大群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以及河道中停满乌篷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水乡风情,却依然记忆犹新。走进社戏故乡绍兴早春清晨的绍兴,雾从小河而生,烟自廊棚而出。贴水而来的烟雾就像是被黄酒浸润了千年的梦,嫋嫋醇醇,醉了的是跳动在马头墙上的那轮红日,醉了的是廊棚下那一串串浮泛著盐霜的腊肠

  • 文章整个绍兴市 浓浓鲁迅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6期  作者:朱建陵 出版时间:2004-06-10
    关键字: 鲁迅 绍兴 文学作品

    绍兴是中国大文豪鲁迅的故鄕,绍兴人与有荣焉与,于是当地政府花了大笔金钱,大做特做鲁迅文章,甚至连鲁迅笔下一座虚拟的城鎭「鲁鎭」,都出现在当前的绍兴城市地图上。绍兴人喜欢鲁迅,也尊敬鲁迅,他们更爱以鲁迅为招牌可以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实惠。鲁迅本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出生于绍兴,在一八九八年去南京念书之前,他在绍兴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鲁迅最为人知的作品是《阿Q正传》,透过「阿Q」这个人物,鲁迅深刻描绘了潜藏于汉民族人格特质之一的「精神胜利法」,例如说,和别人打架

  • 文章若耶溪溯禹王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6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6-06-06
    关键字: 绍兴 若耶溪 禹王陵 游记

    浙江省有一种别开生面的交通工具,那便是乌篷船。因船篷全部乌黑,故名。行驶时,船夫坐在尾艄,手足并用,脚儿擧得高高的,划桨把舵,操纵自如,船行得很快,乘客坐在船中,可以纵情观览水光山色,可以品茗谈天,而两岸有杂花生树,烟笼绿柳的点缀,使人如置身于图画中。要是下雨的日子,那更有诗意了。正是:「船底江声篷背雨,旅人听得最分明」啊!为了一尝坐乌篷船的滋味,决定与友好三人,雇了一艘乌篷船去泛若耶溪,去探禹王陵。在春雨绵绵的纷飞下,我们走出绍兴的会稽门,一棹划向春风

  • 文章漫谈绍兴师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2期  作者:余我 出版时间:1997-02-10
    关键字: 绍兴师爷 幕僚 起源 史料

    满淸的官制在中央各部有所谓「胥吏」;而地方政府又有所谓的「师爷」。两者其实都是官吏的幕僚,是辅佐主官不可少的随从办事员,形同现代的祕书之类。师爷中因多是浙江绍兴人,所以一般人称「绍兴师爷」。笔者出生绍兴,有人问我籍贯时,对一般人答以「产绍兴酒的地方」,而高级知识分子便吿以「师爷的发源地」。「噢!眞了不起!」有人含「讽刺」意味相讥,这就叫人难堪了!在道光以前,胥吏师爷中倒有不少杰出人才,即在咸丰年间,如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人称左师爷。但因他性情倨傲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