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私学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讀私塾年代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私塾 私学馆 农村教育

    韩昌黎先生师说开始便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开始学习时,当然要从师,但我所入者并非学堂,而是私塾。几位私塾老师,对我只能做到传道、授业,未能尽到解惑之责。此不能怪罪老师,而是当时传统风气,「四书」尙未读完不能开讲故耳。当时余只有六岁,便至离家一华里左右之大杨家窝堡去上学。私学馆房东名张国。他四弟名张君,约十一二岁,与我一同共读,后来张国之长子张文权亦来入学。为一所新设之学馆,有二十余名学生,多数为三里五村殷实富户之子弟。请

  • 文章清末民初的河東教育略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文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河东教育 历史变迁 官学 私学

    年,又定考试童生文艺之例。为一书、一经、一排律。封建王朝,除官学外,尙有民间举办的私学。计有家塾、私塾、族塾、联塾、义塾五种。家塾:由豪门富户自办。专为其子弟及亲属子弟聘请名师授业。私塾:官场或科场失意的举人、秀才、设馆授徒。清末、芮城县西窑村师子英和朱吕村萧光汉,所办私学,延续办到民国时期。族塾:田家族推选代表,利用祠堂公房和宗公款,聘请塾师教授本族子弟读书。联塾:由数户殷实之家联合办学,共聘教师,教育其子弟。学馆一切费用,由各家分摊。义塾:由地方热心教育

  • 文章含淚話童年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盛濤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童年回忆 父亲早逝 私学馆 抚顺县立一中 五路义勇军

    这晚十一时气绝了。我父亲和母亲是同年生人,在死的那年是三十九岁。正当壮年之际,留下四个孩子,想他老人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有无限悲痛。当我父亲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我十岁的时候,母亲想送我上学,然而这时候的私学馆忽然停办了,我母亲没办法,只好自己承担家敎,于是我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和名贤集等书。在我十一岁那年,私学馆开办了,先由前孤家子请来一位姓查的老师来敎我们,可惜没有敎到二十天就散学了,他到千金寨第九高等小学去敎国文去了。到了这年的下半年,才请到一位姓赵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