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祭祀文化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牛年話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張靜二 出版时间:1985-01-30
    关键字: 牛年 祭祀文化 神话故事

    谈起牛,我们自然想到牠那性情和缓、体形壮硕而又勤苦耐劳的特性,同时也联想到耕田的事。从孔子的弟子冉伯牛以「耕」为名看来,可知牛早就用在农事上。不过,论语上也有长沮、桀溺「偶尔耕」的记载,则以牛耕田在当时还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大抵说来,三代以上多半仍以两人并力共发一耜;牛主要是用来载驾、服车和祭祀,有时也用于兵事。周礼设有牛人之职,专司享牛、膳牛、犒牛和兵车之牛诸事。牛是祭祀用的六牲当中最大最美者,故有「一元大武」之称。畜牛的牢房大,畜羊的牢房小;因此

  • 文章文化杂谈(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文化论述 历史 祭祀 文学艺术

    编排,再现了宋人祭祀的优美场景。羊的艺术羊,自古寺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斑驳的岩画,古老的陶器,有它们壮硕的倩影。商代四羊方樽,汉代羊形铜灯、唐代三彩陶羊、清代三羊碗,当今的年画、剪纸、剌绣、砖刻、泥塑、木雕、蜡染、玩具等各种民间工艺品,随处可见羊的各种靓容。羊的优美艺术形象,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塑羊头,造型简约,双角长而粗,距今已八千余年了。浙江余杭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陶塑羊,造型夸张,突出肥壮,距今已七千

  • 文章从游艺活动谈鄕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游艺活动 乡土文化 祭祀风俗

    的光辉;我们能不引以为荣。我中华民族向重祭祀,敬天祀祖是我们的伦理传统,知本怀恩是我们的涵养精神,所以为感谢历代祖先对我们开创文明的丰功伟业起见,则必须使先贤遗徽得以留芳万世而不衰,使民族精神历久而常新,欲展此念,犹务须于鄕土文化中去发掘,加强地方文物史料之征购和民俗歌舞曲谣小调之蒐集,以提供专家学者之评鉴与硏究,使文化遗产因整理而光芒万丈,或适时以展出,供众阅览,以唤醒国人对民风习俗之认识与了解,而激发国人爱鄕爱国之情操。

  • 文章故乡祭祀祖先祠墓追记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祭祀礼仪 祖先祠墓 梅县风俗 客家文化 往事回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孝道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即为我国立国之根本,传统文化之精髓。吾梅乡俗,例在每年春季(清明节前)或仲秋前后(至农历九月间)祭祀祖先祠墓,视为我客家人特别重视的大事。盖因血缘关系的传承,相信祖宗有灵,予子孙会有所感应的(这不是迷信,是亲情道义的孝思)。所以在传统文化中,咸认裔孙应表示对祖先的崇拜,永远感恩戴德。兹考对祖先祭祀之来历,读吾梅乡先贤、教育家黎伯通先生遗作「侨乡忆俗」一文,谓「所谓祖先,即上代有功德于人民之上

  • 文章神州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运城关庙金秋大祭暨文化旅游节 祭祀典礼 晋湘旅行 游览见闻

    民国九十九年九月十二日。开始神州行,此日下午一时由台湾桃园机场起飞,当日下午三时半到达太原武宿机场,立即转乘亲友安排好的车子由大运公路直达运城,住新康酒店,预备参加明(九月十三)日运城关庙金秋大祭曁文化旅游节。次日早餐后,各路参加的人员在运城关庙广场集合,排队进入关庙,金秋大祭典礼完毕后各团体依序登台祭拜。我队由前导高举著「台北山西文献」大旗下共有五人参加祭拜,除我夫妇二人外尙有在太原之亲友三人,登台后我向关公上香、行叩首礼,礼毕后立即赶赴运城西南约十三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