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文化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北十年重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6期  作者:姜敬寬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经济建设 社会文化 访问

    一九七八年七月是我離開台灣十八年以後的第一次返國。那時對台灣的經濟建設以及社會變化都有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台北的市區、南部的造船厰、台中港的興建、農民生產力的普遍提高,一般公民生活的改善,到處都使我有隔世之感。一九八八年四月初旬,十年之後,我才又有一個機會返回台灣,短短十天的停留參觀,不僅親身體驗到台灣的物質生活繁榮、奢華;同時也感受到文化的驟變,新聞事業的勃興,政治民主化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更比十年前好,各方面的發展,都已經超過了我在美國所想像和理解的程度...

  • 文章推廣「守平之道」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王衡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守平之道” 思想推广 社会文化 道德伦理

    雩都 王衡凡天下事守平則安,不平則鳴,推而廣之,妙趣多方,總而言之,姑名之曰「守平之道」:身心要平衡,勸人要平和,處世要平穩,氣候要平常,環境要平靜,人人要平安,利益要平均,分攤要平分,建造要平準,管理要平治,表面要平凡,心理要平淡,做事要平實,人權要平等,車軌要平行,起立要平身,冤屈要平反,大衆叫平民,一生叫平生;自乘叫平方,平地叫平原,國劇叫平劇,同輩叫平輩,普通叫平平;處人要和平,處事要公平,自我要心平,批評要持平,起步要氣平,測量要水平,行船要風...

  • 文章白居易的社會背景及養生之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孫菊園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白居易 社会文化 养生

    唐代娼妓制度的興盛,和其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有著密切的關係。唐代的婚姻制度最重門第,所謂“仕必由進士,婚必與高門”,這是唐代的社會風尚。可以說在唐代,仕與婚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問題的兩個方面。即婚姻解決得好,攀上了高門,自然功也成,名也就了,否則政治上終身無有成就,社會地位也必然一落千丈。《隨唐嘉話》載薛中書元超“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這三恨反過來即爲唐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標,其中“娶五姓女(即崔、盧、李、鄭、王五姓,爲當...

  • 文章姓氏書寫瑣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姓氏 书写 《百家姓探源》 社会文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這是幾千年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由於姓是血統的標誌,所以每個人又都對自己的姓看得十分重要。一般人不是出於無奈(因避諱或怕受株連或為避禍等)都不願意去改姓。當今人們常見到的丘姓與邱姓,本是同一姓氏。丘姓的來源是「周朝時齊太公封於營丘,支孫以地方氏」而姓了丘。在滿清入關以前,中華各地都稱丘氏。迨清雍正皇帝時,才由於避諱孔丘的名字而下令全國將「丘」姓加邑旁為「邱」姓。此後「邱」通行於世。民國建立,鎮平(今蕉嶺)丘逢甲等倡導復「...

  • 文章陳年陋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乙公僕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社会文化 婚姻习俗 人物回忆

    當年「小閨頭子」,過了十歲,媽媽便叮呤囑咐的說:「閨頭子要怕人」,就是要閨女的容顏,不能給人看見,女孩子生來就靦腆,再加上媽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便格外的害羞怕見人了。女孩子在未出嫁時,父母都當作「明珠」般的看待,因此:多多少少會助長女孩子撒嬌撒痴的天性,所以當年女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雖然無是輕重,可是憑他發起脾氣來,將眼一「陰」,臉一冷,頭一勾,嘴一咕,兩個小眼圈裡的淚水向下滴的時候,連親生的父母甚至老爹爹、老奶奶,都得「架手」讓他三分。等而下之的人等,更...

  • 文章清明掃墓與踏青郊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0期  作者:鏞祥  出版时间:1992-04-2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踏青郊游 社会文化 无锡

    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也是一个富有娱乐性的节日,根据古籍记载,有多项活动,如踏青,野宴,放风筝,荡千秋、拔河、斗鸡以及竞渡等活动,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有的现已不举行,有的已改在别的节日举行,惟一保留至今的可能祇有「踏青」了。清明时节,芳草满地,春花怒放,百鸟齐鸣,大自然一片美景,是郊游的最好时光,过去故鄕在清明那日,如遇天晴,一到郊外,到处都是踏青郊游的人,红男绿女,老老少少,尤其到惠山去的西门外那条五里街上非常热閙。我们同鄕会以愼终追远,使大家不忘

  • 文章古嚮水口第一景觀——鰲魚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徐錫山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鰲魚 区域风俗 社会文化 人物回忆

    凡在五十三年前到過嚮水口的成年人,沒有不知道嚮水口「鰲魚」的。「鰲魚」,在嚮水口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鐵塔。「鰲魚」對我們這一代人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因爲它是家鄉滄桑巨變的象徵。原五河小學校長劉汝鳳老先生,是親目所睹「鰲魚」毀掉時情景的唯一健在的見證人。他已年愈古稀,但對「鰲魚」記憶猶新,一提起「鰲魚」,話如潮湧,脫口而出;惋惜之情,溢於言表,現據其所述,記錄如下。「鰲魚」,是一具用上等粗細不等的銅絲和鋼筋焊編成的魚狀模型,(見示...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