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记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明掃墓祭祖的源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6期  作者:江楓  出版时间:1990-04-20
    关键字: 清明 扫墓 祭祖 黄帝 礼记

    祭祀祖先是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在祭祀祖先的场所方面,我国古代的王室、贵族,以宗庙为主,据礼记记载:「宗子在他国,庶子无庙,孔子许望墓为坛以时祭祀。」所以,在春秋以前,可能没有到坟墓祭祀的习俗,到孔子以后,才有扫墓的祭礼。但这在当时,可能祇限于贵族。据宋志记载:「古者无墓祭,迄秦汉后始见其仪,迨唐开元,有天子上陵仪述,岁有淸明之祭,许望岁暮之祀。」可见扫墓于秦汉始成习俗。有关扫墓日期的规定历代都不一致,大体上在寒食节或淸明节前后,寒食是淸明的前一日,淸明

  • 文章掃墓愼終追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白琤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礼记 春分 祭祖

    定为国定纪念日,目的在发扬民族愼终追远的传统精神,复兴我国固有道德与伦理文化。在『礼记』的『祭义』中载称:「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生怵惕之心,如将见之。」这个意思是说:春天以后,严冷的霜雪都没有了,早晨起来,大地上处处沾著晶莹的露珠,人们的脚步踏着露水,就会猛然间想起自己的祖先,而希望已故的亲人,也跟随着春天囘来。由『礼记』中这一段记载,证明远在周代祭祖的习俗,就已经存在。为什么人们在淸明节扫墓呢?因为淸明是在春分后十五天,每到春分昼夜一样长,过了春分就昼长夜短

  • 文章黎著礼记精华录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姜伯彰 出版时间:1969-01-02
    关键字:礼记精华录》 序文 中华传统文化

    诈伪百出,侵略为能,造成世界混乱,不知伊于胡底。蒋总统常以四维八德昭示国民,语重心长,行之有效而未见大效,且有礼失而求诸野之慨。黎君勉亭,国学精深,于退休后,不知老至,取礼记一书,精选详释,颜曰:「礼记精华录」。亦孔子退而定礼之遗意。倘人手一编,身体而力行之,定能转移风尙,于元首励精图治之大道,实有补益。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足以归之。诚得有心人,为之译成各国语文,使黎著礼记精华录,宏扬于全世界,一道同风,万邦协和,世界大同

  • 文章門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6期  作者:宋毅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门神 礼记 月令 三教源流 搜神大全

    岁除日,民间习俗,例皆贴春联贴门神,以迎春纳吉,驱邪辟凶。《礼记·月令》「画门神为将军朝官诸式,复加爵鹿、蝠蟢、宝马、瓶鞍等状,皆取美名,以迎祥祉。世俗沿传,莫考其何始也。」故十二月岁尽,画神荼郁垒为门神之俗甚早。相传海中有度朔山,神荼郁垒二神居其门,主治害鬼,其妄为人害者,缚以苇索,执饲虎。唐代以后,更有以秦叔宝尉迟敬德为门神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传说:唐太宗不豫,寝门外鬼魅呼号。太宗以告群臣,叔宝愿与敬德戎装立门外以伺,夜果无事。因命画工绘二人

  • 文章婚姻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余公壽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婚姻谈 两心两悦 礼记 结婚的意义

    一位中馈犹虚的靑年,遇上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若是两心两悦,于是,或鱼雁往还,互诉衷情,或花前月下,燕语呢喃,彼此款款之情既通,山盟海誓既立之后,最后总要步上结婚一途,走到地毡的那一端,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天作之合」四大金字,被一对龙凤烛照得格外光亮辉煌,于是他们开始了人生新旅程的第一章。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古老的经书——礼记第十四篇昏义,开宗明义即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换句话说,婚礼这一件事,最少包含了三重

  • 文章「埔光六十號演習」觀禮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健元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埔光六十号演习 观礼记 军事教育 黄埔军校

    筆者於民國六十年八月奉令自軍中退伍時,由於戎馬半生,整個青春年華及壯年歲月,都已奉獻給國家;且長久以來,在部隊和軍事單位的大家庭中,已養成一種根深蒂固比較單純與規律性的生活。一旦驟然離開這個大家庭而投身於五花八門錯綜複雜的社會裏,在茫茫的人海中,正像無根的浮萍,毫無憑藉;一時間頗覺手足無措,難於適應!雖然明知這是人事上新陳代謝的措施與國家長遠的政策,但自己的心裏,似乎仍有一些被國家「遺棄」的感覺!因此,心情甚爲懶散,凡事均未採取積極態度。十數年來,除每日...

  • 文章五經四書析義導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10-10-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四书五经 诗经 礼记 易经 春秋 传统文化

    五经四书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流与源头。因此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眞貌,必以五经四书之阅读为开端,兹为便于阅读之参考,不揣剪陋,作一解析与简介。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我国亦有六经之说,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几无单行本,已被融于礼记之中,使礼乐合并,仍以五经称之。此外古来亦有将六经与六艺,混淆使用者,六艺者为礼、乐、射、御、书、数,二者有区别。不过无论六经与六艺,都与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司马迁孔子世家赞说:「天下君王至于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