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桥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孝義巷外一則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念榕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秦始皇 交通 石桥

    今犹」在,「不见」当初秦始皇。(「」内为不同者)路通万寿桥水部门外路通,有二河,一河有路通桥跨其上,乃南台往竹横前后屿的交通,另一河则需靠摆渡船,方可通行,当年有一鼓山和尚,因往南台公干,当晚急需赶回,时天色将晚,至该河赶渡,该船夫以天晚为辩,不允所求,后和尚发誓,将左臂自行砍断,十方募缘,建造石桥,名为万寿桥,并在桥边建一庵,名为万寿庵,内供弥勒佛,四大金刚,韦陀等,大殿供观音佛祖,使后世人,交通称便,并可在庵前息憩纳凉,获福不浅。(按南台大桥亦名万寿桥

  • 文章万载有座千年石板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胡學正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石桥 官元山观鹰桥 千年石桥 土纸经济

    万载森林繁茂,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河流众多,以「三江两河十八水」组成主要水系。自古至今,为解除人们涉水之苦,过渡之劳,官方和民间修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石桥,整个万载有名有姓的石桥竟有二〇〇多座,而其中最古老的当属官元山观鹰桥,此桥离县城一一〇里,位于县北官元山船埠潭。据旧志载,该桥建于「宋淳化元年(九九〇年)十二月,易霁翁、汤文学重修,见桥旁石崖镌字。」距今已一〇一八年了,比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约晚四百年。二〇〇八年三月廿日,笔者专程到官元山考查

  • 文章古蹟斑斕童橋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1期  作者:呂作芳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童桥村 历史古迹 石桥 灵鹫寺 万义塚坡

    海峽兩岸解凍後,我年年返鄉。這不僅因家鄉有許多親人,也在於我的家鄉——蒼南錢庫鎮童橋村古色斑斕、別具特色,格外令人懷念。一、漫步在宋代建造的小石橋上說童橋村古蹟斑斕,卻非虛言,這裡的村民每天還漫步在宋代建造的兩座小石橋上。一橋在陳厝和洪厝的小河上,南側石上有「大宋元祐三年戊辰已未朔十四建石」刻字;北側字跡較模糊,有「〇〇辰僧禦妻陳妻三十六娘〇行儿念〇」等字,這是宋仁宗時西元一〇八八年的建築。另一橋在靈鷲古寺東南小溪上,刻有「女弟子張二娘荐亡夫主林四十六郎...

  • 文章兴建洛叶公路茹店大石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洛叶公路 茹店大石桥 修建过程 驿送

    别道廻避迂过者倍增艰苦。余先曾祖父夏公大奎与余先祖父夏公锡文,咸极忧虑!乃捐资鸠工在该公路渡口兴建了大石桥一座,其患始息。万众称便,蒙益受惠者不知几千万人?笔者为敦风励俗,记实彰善,不没先人懿行美德,爰本春秋晋祁黄羊外擧不避仇;内擧不避亲的大义着眼,不以善行惠众,德被群伦,造福社会者为余先祖,而矫情规避自扬尊亲之嫌,任其懿德善行史实湮没阙如,以贻鄕愿德贼之讥,违背治学纪实扬善正俗发扬伦理道德做人的立场,致我中原民间敦厚风尙,前辈正绅热心公益,捐资辛劳建设

  • 文章文天祥留在清江的墨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3期  作者:萬榮保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文天祥 诗词 江西石桥 鸣水桥

    今北京)元帝忽必烈、丞相孛罗曾多次设法劝降,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一二八三年初)殉难。殉难前,在他任赣州知府期间,曾多次游览阁皀山,有一次,他与阁皀山的方丈在《鸣水台》品酒论诗时,应孙道士之请,当场书写了「鸣水桥」三个行楷相合,清逸飘洒的大字。现桥碑上的桥名,就是当年文天祥手书的拓刻。据载,此桥为江西省现存两座宋代石桥之一,与庐山观音桥为姐妹桥,幷已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在《鸣水桥》畔,有一《鸣水台》,也就是文天祥曾与阁皀山孙方丈品酒论诗的地方,台柱上有

  • 文章上海最古老的石桥——望仙桥

    来源期刊:《浦東》 第88期  作者:夏春麟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望仙桥 文物古迹 历史资料 石桥照片

    望仙桥,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桥,属松江县保护文物。它位于方塔园内东南角,在桥的南堍不远处,竖有石碑对它进行简介。望仙桥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另有一说建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望仙桥貌不惊人,为石梁平桥,粗看起来普通得很。桥面为武康石,略呈拱形,线条流畅,外形朴实。在石梁上镌有莲花纹图案。望仙桥不仅古老,而且结构特别。它首先采用弧面,使载重压向两岸;其次采用两种不同的建材,互相取长补短,古代造桥设计师大胆地在石梁下,再用木梁垫承,使石梁不怕压、木梁不怕拉

  • 文章篋存剪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丰城 铜湖石桥 募捐 黄学余 九秩华诞

    箧存故鄕资料一束,其中部份,不仅文笔雅健,芳华淸丽,同时亦可窥见当时建设、政风与乎社会民俗之一斑。特选数件,与读者共赏。一、丰城修桥募捐启事两则㈠丰城重修铜湖石桥募捐启铜湖石桥,始建于淸咸丰初年,为闽皖湘粤各省往来之通衢。建筑伟大,甲于全县,自抗战以来,因军事计划,破坏殊多,桥上堆砂砌土,障碍不通,天雨泥泞,行人裹脚,欲免三闾之厄,还须一叶之舟。桃花两岸,春水一篙,红雨绿衣,花落三春之暮,白鱼黄鸟,烟霏万倾之涛,迩者战云已歇,百废待兴,同人等爰有捐资重修

  • 文章《杭州古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朱惠勇 出版时间:1999-03-10
    关键字: 杭州 西湖 杭州石桥 拱宸桥 西湖寻梦 古桥

    杭州西湖山水令人向往,杭州石桥使人赞美。早在吴越王钱镠筑石塘、建石桥,使杭城桥梁有长足的发展。南宋迁都临安,北方大批能工巧匠为避战火,纷纷汇集杭州落户,促进杭城石桥的增加。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京城石桥三百六十六座……」这里的石桥造型古朴雅典,石雕精湛,充满诗话般的桥楹,脍炙人口的典故。一座座粗犷与精巧组合的石桥,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那薄薄的拱圈,中孔高、边孔低,犹似驼峯高耸。这种对称组合式的结构给人有一种舒适的美感。杭城最大石桥要算拱宸桥。这座

  • 文章鑒湖賞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8期  作者:靜林 出版时间:2003-08-10
    关键字: 鉴湖 石桥 绍兴 史料 故事

    漫,花坞夕阳迟」名句。严维漫步在桥上,见这里「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桥水泽国」,竟连晚归都忘了,可见这湖水,这石桥是多么地令人流连。纤塘桥是桥路的一种组合体。卧于风景秀丽的鉴湖之上,绵延百余公里。它或平铺岸边,傍野临水;或飞架水上,迎流而建。而每隔数百米,就有形状各异的平板桥、拱桥或梁式石桥相联通。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巨龙曲卧于鉴湖中,而那一座座苔萦藤绕的古石桥,则又似龙脊椎上一个个隆起的节椎儿,神奇得很。这些带形的长桥,始建于唐代元和十年(八一五年)。近年

  • 文章乐善好施之石桥湾孙庵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69-05-15
    关键字: 石桥 孙庵行 脚夫 乐善好施

    孟城鎭东南十华里,小河鎭西南三华里,为石桥湾鎭;因老孟河经该鎭即折湾向南直达运河,而湾折处有一石桥横跨河上故以名之。新孟河尙未开浚前,我邑西北鄕及扬中县等地一切商农品之运输,均惟老孟河是赖,但孟河自运河经奔牛向北直达石桥湾后,即湾转西向经万绥鎭再折北至孟城又东转经黄木桥、黑木桥、草瓢江始入长江;故一般商旅客运,至石桥湾后,为减少运费缩短旅程,不问是舍舟登陆或弃陆登舟,均改雇脚伕运送,附近该鎭之贫民,亦均赖以维生。孙庵行前辈,为石桥湾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因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