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相关历史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關雲長是畫竹先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徐蘭川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关羽 《诗竹》碑 相关历史

    旅經河南洛陽關林(關羽的首級墓葬處),南陽臥龍崗武候祠,河北涿縣的昭烈帝廟等處,都豎有一塊關聖帝君所繪的《詩竹》碑,又稱是《風雨竹》碑。據了解,這種《詩竹》碑刻己被發現者共有七處,計:一、洛陽關林。二、南陽臥龍崗武候祠。三、涿縣(古涿州)大樹樓桑的昭烈帝廟。四、上海淞江縣。五、一塊在西安碑林。六、一塊在河北房山縣南尙洛的關帝廟內。七、北京的故宮內也有一塊。値得介紹的是南陽武候祠的「詩竹」碑,碑左方畫「風雨竹」,側刻風竹解讀五言律詩,右上角刻「掛印」圖,下...

  • 文章杏花村與黃公酒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李清泉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杏花村 相关历史 杜牧 民俗风貌

    「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號牧之,晚唐名詩人,唐·會昌四年九月調安徽池州當刺史,以懷才不遇的心情走馬上任,因平日喜愛暢飮,故常藉酒澆愁!途中春遊杏花村,詩興大發,卽景吟哦……。他很早就聽說「杏花村」的美景如詩如畫,地廣百畝,花艷如雲;最有名望的,莫過於村中一家黃公酒店,陳設典雅,佳釀羅列,頗有一種「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情調。第二年的「寒食」,他帶了書僮,長途跋涉,途經秀山,專訪「杏花村」,欲賞杏花,兼嚐美酒...

  • 文章陶然亭與高、石二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海燕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陶然亭 相关历史 高君宇 石评梅 高石之墓

    位於北京市宣武區西南的著名園林勝地陶然亭,歷來是士宦遊宴觴詠之地,今已闢爲公園,更是廣大遊客休憩暢敍之所。此亭建於淸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由工部郞中江藻主持,在遼、金時代的古寺慈悲庵的西側建成此座三楹敞軒,並在其山門內檐下題書「陶然」二字,亭北壁上還有江藻撰的《陶然吟》詩的石刻。「陶然」乃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閑飮且約後期》一詩,詩中有「更有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此亭爲江藻所建,原名「江亭」,因其題「陶然」二字,後人故以「陶然亭」...

  • 文章絳州寶塔奇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甯夢喜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新绛县 相关简介 相关历史 宝塔奇观

    絳州(即今新絳縣),據河東之肘腋,介於堯都禹城之間,控帶關河,翼輔汾晉,交通暢達,商賈雲集,素爲山西南部的政治中心。城內南北中正街之北端高崖上有寺院一座,原名碧落觀,創建於堂高宗咸亨元年(公元六七〇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因趙匡胤微服訪査投宿於此,改名爲龍興寺。寺的正殿背後有唐代寶塔一座,明隆興塔,原爲八級,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因塔年久塌圮,全部用青磚包皮增高爲十三級,呈八角形,高達四十三米,每角懸有一鈴,計一百有四,風吹鈴響,一鈴...

  • 文章訪禹都溫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丁文軒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禹都温泉 相关历史 景点介绍

    溫泉在夏縣城西北的春燕山,我們乘汽車前往。夏縣在漢時爲安邑縣,至北魏太武帝神*元年(公元四二四年)別置南安邑,即現在的運城市安邑鎭,把原安邑之東立爲夏縣,以紀念大禹。現在夏縣城北十多里處還有禹王鄕,考古學者前多年發現了夏禹都城的遺蹟。青台:一位爲人民做了大好事人,人民傳頌千年,永誌不忘。在夏縣有關大禹的傳說,不勝枚舉。如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婦孺皆知的大禹治水救民而不顧家的勝德。現在縣城西邊十多里處有一百餘尺的高台,叫“青台”,過去建有禹廟,傳說當年大禹治...

  • 文章古今馳名杏花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高希堯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杏花村 相关历史 相关诗文

    地處黃土高原之腹的山西汾陽杏花村,是我國著名汾酒、竹葉青酒的產地。釀酒歷史源遠流長,少說,也可上溯至一千五百年前。自從台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以來,慕名到杏花村汾酒廠參觀旅遊的台胞日漸增多。台灣影視界來大陸拍片的第一人凌峰先生,率先來到杏花村,攝製了風光片《八千里路雲和月》。台灣長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人劉建良先生,攝制《錦繡中華》電視片,也專程拍攝了“好詩好酒杏花村”。還有台灣“游好彥舞蹈團”也慕名來到杏花村,探尋酒鄕的歷史,飽覽如畫的美景。他們都攝下杏花...

  • 文章漫談第二故鄉——太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樊榮武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太原 地区概述 相关历史 文化古迹

    筆者民國十四年十一月六日生於太原市精營街,當時家父供職於太原陸軍測量局,余五歲時由於家父調職於原平鎭差傜局任局長,全家始返原籍崞縣,三十三年秋,就讀於太原市省立第二高中,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合併於上馬街省立第一高中,三十五年夏,家鄕音信阻隔,經濟來源斷絕,無奈棄學任教於天平巷省立第二小學,三十六年又轉教於南肖牆省立克難小學,在太原市前後計住了八年,是年秋自感本身才疏學淺,不忍誤人子弟,遠走北京從軍於青年軍二〇八師。自開放探親以來,由於長子供職於太原鋼鐵公司...

  • 文章魏畢易三姓祖先同根之探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百家姓》 魏姓来源 相关历史 三姓祖先

    某君坐在近傍,戏中最后赵武,长大成人,杀死屠岸贾报仇时,有一白髯大将相助,名魏绛者,余吿之曰:此乃我魏氏祖先也。并吿以魏文侯、武侯、梁(魏)惠王等故事。同宗某君欣喜之余,力促余撰写魏姓祖宗探源一文,公诸社会。在此倡行中华文化复兴之伟大时代,对于敦亲睦族,发扬伦理精神,亦颇有补益焉。谨根据史记,东周列国志,及其他书籍,撰成本文,敬请读者,宗族先辈赐予指敎!魏姓始祖为毕公高,毕公高与周同姓,乃周之支族,其关系如左图:[2]武王伐纣后,周朝定鼎天下,毕公(名高)封

  • 文章山西少年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常乃悳燕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山西概况 相关历史 山西现状 相关诗歌

    湖南某君,於三十年前,著湖南少年歌,載於新民叢報。余讀而愛之,其中有語云:「若道中華國果亡,除是湖南人盡死。」余以爲今日各省人皆當有此氣槪。又有語云:「中國於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爲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余以爲今日各省人皆當有此自負心。又云:「憑茲敢戰英雄氣,先救湖南後全國。」則今日有志救國運動者所當取之步驟也。今仿其意,兼用其語,作山西少年歌,以期喚起山西人垂死之國魂。用韻取諧口讀不遵古韻;修辭遣字,務取淺易,讀者略其詞而取其意可已。...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