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百泉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水佳胜忆百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8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6-08-25
    关键字: 百泉 名胜古迹 景点盘点

    君子以时出,正气充盈维国脉;百泉随地涌,淸流濛抱见臣心。——徐东海联

  • 文章百泉风貌繋人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百泉 秀丽景色 民间传说

    中州绝胜百门泉,在河南辉县西北七里的苏门山中,一名百泉,又名搠刀泉。魏书地形志谓「共有柏门水」即此。泉南流入新鄕县界会小丹河,再东流而为衞河。又元和志谓「百门陂,隋炀帝引之为永济渠,名曰御河,又曰百源」。宋邵雍隐于此,故传其学者称百源学派。民国三十五年,我因赴任之便,得归德画家邓艮洛、太原金石家马桥的陪同,共作百门泉之游。那一天,正是初秋时节,我们一行三人,出辉县西关,向北望去,葱茏一片,人言那是太行支脉的苏门山。在秋阳的照耀下,金光盈眸,没一会,我们便

  • 文章辉县百泉记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2期  作者:儒公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辉县百泉 名胜古迹 教育实验区

    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城西北五里的苏门山南麓,山上的红墙绿树,与湖中的碧波淸流,交相辉映。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景色明媚如画,素有河南「小西湖」之誉。春秋假日,游人踵接,尤为炎夏避暑胜地。自魏晋以还,即为学士名流,达官显宦游息流连之所。如魏之高士孙登,晋之名士阮籍、嵇康,唐之名将薛仁贵,宋之哲学家邵康节,元之贤相耶律楚材,明之名士袁宏道,名儒孙夏峯,志士彭了凡,以及淸之名臣汤斌等,均尝读书,讲学,或遨游,隐居于此。苏门山为太行山之余脉,百泉为衞河发源处,山脚下

  • 文章泉師溯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于榮岑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辉县 百泉乡师 师范教育 校史

    河南省立百泉鄕师是民国二十年由省立民众师范学校改制成立,现在已经四十九个年头了。我于民国二十一年入学,二十四年毕业,一幌也是四十多年,虽然将近半个世纪,但有些事至今记忆犹新,囘首前尘,颇堪玩味!爰以泉师溯往为题,写一点囘忆,以为母校纪念专集补白。幽雅的环境母校的校址,旧为百泉书院,北伐后村治学院曾建校于此。记得母校校歌开头便是:「冷冷百泉,苏门之阳,东依九山,西凭太行,吾校巍巍,在水源鄕……」校景之美,在这几句歌词中,就可以想见了。百泉是河南有名的风景区

  • 文章百泉先生墓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謝鴻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河南乡贤 百泉 清德至孝

    君讳百泉,姓谷氏河,南兰封人也。封翁凤岐公,母氏任,胥以清德称乡里,臣纯孝植家声。君幼秉英姿夙饶忠悃唯以生逢离乱,久践艰难,垂髫遘海水沸空,舞勺値妖氛蔽日。间关粤桂,避地蓬瀛,饱经冻馁之虞,徧历风霜之苦。幸以工读卒业于建国中学初中部,复以公费脩毕台中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汐止国民学校,曁国语实验小学。十载舌耕,三余力学,精硏儒术,益究刑名。旋考入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膺法学士学位。继经司法官考试及格,参与法官训练所。民国六十年春,以绩优结业派任台北地方法院

  • 文章梦回故鄕忆百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馬永濤 出版时间:1986-03-30
    关键字: 《游居柿录》 百泉 故乡风景 安乐窝 思乡

    吾人今日的心情庶几近之。虽然,少小离家,老大方囘,我们的靑春业已远去,但得还鄕团聚,于愿亦足矣。海上风寒,翘望大陆,海天一色,万里怀人,百感交集;而思亲之切,与怀鄕之殷,难以言宣。试作怀苏门百泉安乐窝诗一首,聊表纪怀。名泉名士各千年,人去泉留一惘然。感旧长空星落落,临流还听水溅溅。苏门过客山摇梦,沧海浮槎浪拍天。刧后鄕邦归未得,百源学脉[2]孰能传?[1] 「百泉」亦称百源。名称甚早,据春秋左传载:定公十四年冬十二月,晋人败范中行氏之师于潞,获籍秦、高

  • 文章怀故乡念百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史延祚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辉县百泉 河南风光 河南名县

    上有天堂,下有泉泱」,比起西湖泥底,亦毫无逊色。正说明辉县百泉,不但是河南惟一的最优美的风景胜地,山明水秀,清澈见底,民风纯朴,没有污染,且因为它富有一股钟灵毓秀之气,不但孕育出地方人才辈出,并吸引出不少外客学人专家,会粹于此,硏究学术之风,盛极一时,灿烂光辉的辉县,的确名不虚传,笔者因多年不见故鄕景色,怀鄕之情,不能自己,故特以记忆所及,略述梗概,藉舒我胸怀抑郁耳。诗经国风卫竹竿篇,卫女嫁于异国之诗:「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所谓泉源,就是两参仟年以前

  • 文章浦東的游擊部隊

    来源期刊:《浦東》 第6期  作者:楊易 出版时间:1976-09-15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淞沪战役 游击队 往事追忆 百泉

    与报国的决心,他们都曾受过军事训练,兼有作战经验,很自然地就成了游击部队的重要干部。二、家鄕沦陷后,不甘心作奴隶,具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的当地人士,奋起保鄕杀敌,以遂素志。由这方面的人员结合下,很迅速地在沦陷地区纷纷组成了游击部队。最先出现在浦东地区的游击部队,就是本刊上期所载的「惊心动魄的一夜」中所谈的李百泉部,可是为时极短,不到一个月,就被日军捕杀而告瓦解。在百泉殉难后不多久,奉贤方面又有另一支游击部队的继起,这是由当地人士丁锡山所领导组

  • 文章百泉忆往(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8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9-08-25
    关键字: 辉县 百泉乡师 教育工作者 往事回忆

    李丞庠先生博古通今李老师为百泉鄕师的实验硏究部主任,博古通记,满腹经纶,尤擅诗词骈对及应用文学,所著灯谜考证最为脍炙人口。讲书时引经据典,言必有据,年纪虽轻,俨若老儒,由于他是四川人,辩才无碍,所以一个工作繁忙、业务庞杂的实验部,在他主持下,无论各个实验区的行政指导、经费支援、和辉县各级行政组织的协调连系,他都能折冲尊俎,游刄有余;而于各实验学校的实习计划之策定,人员之选派,工作之督导考核,更是周详缜密,公正廉明,为学校建立不少宏规,也是老校长崇武先生

  • 文章囘到母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柏楊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百泉中学 辉县第一中学 往事回忆 学校生活 返乡

    从常村故居回到百泉宾馆,第三天再访县城故居。辉县县城街道已彻底改变,县政府旁边的空旷广场「老师院」,这个名字恐怕早被人遗忘,现在全都盖成民房,那栋三个人都抱不住的粗大白杨树,当然早被拔去:故居菜园已经不在,花房也无踪可寻,父亲在世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挖筑了一个地下室,也被塡平:依旧可以辨识的只剩下三栋房子,还保持四十年前老样,但而今却全成了别人住宅,我找到上小学、初中时住的厢房,我住一头,表婶住另一头。姥姥—继母前夫的婆母,世界最可怜的老人之一,她跟我床对着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