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灌溉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立夏小滿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鑑年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立夏 菜花 习俗 灌溉

    缫丝,昼夜操作,郊外菜花,亦皆结实,取子至磨坊磨油,天旱则用水车递引溪水入田灌溉,谓踏水车。

  • 文章(古今鄕賢)一念之善受福無窮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6期  作者:博文 出版时间:1995-04-03
    关键字: 孙叔敖 锄头 双头蛇 开渠灌溉

    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令尹孫叔敖,今河南固始人。在未出仕前,奉母躬耕於雲夢之野。一日荷鋤下田工作,見一雙頭蛇。當時迷信,認爲見雙頭蛇者不祥,孫叔敖自忖不久人世。轉念間,想到如留此蛇爲他人見到,又不知要害死多少人,於是用鋤頭將蛇打死,埋於田埂。歸家後,見到母親,抱頭痛哭,謂兒不孝,行將不能奉養母親。母問其故,敖以所見告母,母問蛇現在何處?敖對;爲免再害他人,兒已將蛇打死掩埋。母親聞言,笑逐顏開道,人有一善,天必降福,吾兒不久將有喜訊。此時楚莊王適在求賢,有人向...

  • 文章我國民間的水車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1期  作者:洪以瑞 出版时间:2003-11-10
    关键字: 水车 诗句 民俗文化 农具 灌溉 劳动

    水車是我國古代農民提水灌田的農具。江南水鄕,入春以後天氣晴雨無定,晴則抗旱,雨則排澇,車水之聲遍地。在同旱澇抗爭中,農民與水車世代相伴,視水車爲木龍,是龍的化身,能代龍施雨。農民爲頌揚水車的功能,常請鄕村中書法上等的文人或藝師創作出美妙的詩句提寫在水車上,這些反映勞動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和企盼糧食豐收的水車詩,深受農民的歡迎。因而水車詩在民間廣泛流傳,成了我國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水車詩根植與我國民間,純屬土生土長的地方文學作品,它不受一般詩詞格律的...

  • 文章話我故鄉情

    来源期刊:《浦東》 第52期  作者:畢加 出版时间:1988-04-15
    关键字: 水车 灌溉 乡村 童年记忆 水塘

    那依呀依呀的水车水车,在我们绿苗遍地的鄕村,是可常见的;如你到鄕村里来,水车就会依呀依呀的在溪流上转动,恒常的招唤着你,引你瞩目。水车,有的也设在不算高的陡斜小堤处,但空旷的工地上比较多。平原的溪流较为活泼,走起路来,匆匆疾疾,任何转弯抹角也可以行之若素,唯一不能走的是高处,原因是它们的天赋身子软,不能直起身体来爬坡,于是,在高处的农耕地,村人们使想法子架设了水车,至于水车的数量,则全视需要灌溉高地的面积而定。转动不停的水车靠流水去推动,它们一向配合

  • 文章渠水流年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臧科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江苏灌溉总渠 总渠情结 往事回眸

    读书的年代,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乡情歌时,我就会唱不由衷地「移情别恋」,我的家乡另有大河——江苏灌溉总渠。那是我童年的视野里最大的一条河。半个多世纪来,怀乡恋水的总渠情结,历历如初。飮水思源,就是这条大河,因为她的横空出世,我们滨海、阜宁一带,才「风吹稻花香两岸」。古来上苍赐予的一条自然、流畅的「射阳河」,养育盐阜人,世世代代到如今,成了这方土地的「母亲河」。刚建国时,共产党又为老百姓开了一条灌溉渠。这河大,水多,能灌溉。排资论辈,她也算得

  • 文章故鄕憶往戽水與「喊桑」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72-08-20
    关键字: 故乡 农田灌溉 水车戽水 桑歌 一筹满了

    故鄕的农田灌溉,在没有戽水机器船以前,都是用水车戽水的;水车有用牛拖转的,有用人力脚踏的;现在但谈用人力脚踏的,这种水车有一个用木板拼合制成的水槽,长短不等,视河水与田岸的距离而定,岸高用长槽,岸低用短槽,所以有三、四丈长的,也有一、二丈长的,槽中装以木制戽斗,戽斗一个个用硬木做的活络绞链(俗称凹公头)连起,一端环绕在车轴中心的轮齿上,车轴两端搁以尺多高的架子,装设在沿河边的田岸上,名为「车垜」,车轴两边,各装踏脚二,三具,或三、四具,一具踏脚,就是装

  • 文章談筒車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0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蜀中梯田 灌溉筒车 制作材料 筒车制作法 成都坝子

    本欄以往曾談及筒車,玆補述之。蜀中梯田,有看天田之稱,豐收欠收,全靠天公雨水調劑適時。除成都壩子,有都江堰可資水利灌漑之外,其餘地方,是看天吃飯的。所以割稻以後,急急需要犁一次榖樁田,並糊田坎,用防漏浸,而關儲冬水,備來春插秧。天旱最嚴重之現象,無過於無水插秧;其次是稻子揚花之際。每一股地方,自有一兩口水塘,水塘在高處者,吸收森林之水,層層缺田坎下灌。水塘在低處者,乃吸收諸田過多之水,到上田缺水時,須行逆灌。逆灌之法,丈高左右用水車,即龍骨車,雅名桔楻,...

  • 文章漫言大村水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孫廣良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大村山湾 洪涝灾害 大村水库 灌溉用水 工业用水 旅游景点

    一泻千里之势,也不得不屈聚在这座水库里,地方农民利用这个水源条件将铁路以东谢圩向西一望无垠的不毛碱滩,开垦了三千多亩的水稻田,创亩产千斤稻谷的记录,给农民带来无疆之休。三十多年来这水库每年除灌溉万亩农田确保旱涝丰收外,还供应猴嘴黄海化工厂日用千吨的工业用水,和花果山鄕居民食用的自来水等。另外大村水库的建成又为花果山旅游区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水库的南岸是通旅游胜地花果山的环山公路,那千年的阿育王塔屹立在水库之滨;东接果园茶场,一片翠绿,西临库水碧波,如千顷琉璃

  • 文章記憶中的徐秤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徐世澤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徐秤庄 地理位置 地区风貌 徐姓人口 中山王 灌溉农田 农村教育

    是在婚丧喜庆时,邻里全部动员,帮忙处理,眞是患难与共,有福同享,最具人情味。后者是彼此互相帮助,分日分批完成农事,还可借此联络感情,敦亲睦邻。2、媒婆这个角色,她眞有一套观人本领,她所娶的两位媳妇,都极贤淑,一直令人羨慕。3、操琴清唱是职业性,专供婚礼寿宴时聘用。4、一对福老人专门在他人婚嫁时忙碌。他们有八个儿子,这在当时社会算是前世修来的福,人人景仰,故在婚嫁时要托他们的福。但在今天倡导的「两个孩子恰恰好」与「一胎化」政策下,变得更传奇了。据我所知,他们家里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