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流亡学校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流亡生活的点滴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劉慶蘭  出版时间:1998-06-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流亡生活 流亡学校

    顷读王志信老师和陶英惠学长合编的「山东流亡学校史」。首先拜读王老师的「澎湖子弟学校的渊源与创建」,一开始就欲罢不能,一口气唸完。眞佩服老师的文笔流畅,记述详实,犹如欣赏一部感人的纪录片,紧凑而充实。苦中有乐,哭中有笑,感动极了。眞是一部有价値的流亡历史。在山东流亡学校时代,我尙不够资格当学生。但我一路跟着流亡学校逃命、成长,从流亡史的夹缝中却不难找出我当年成长的影子。感谢老师的记述,启发我的思源与寻根。当唸到王老师及学校一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到广州,以致

  • 文章懷念國立七中暨諸晉籍師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張迅學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怀念国立七中 抗战流亡学校 校歌 校友

    校,均为初中部。各有学生六班。全校师生筚路蓝缕,凭著双手万能,利用茅草盖成教室、宿舍,并种植花木,美化学校环境。民国二十八(一九三九)年奉命改为「国立第七中学」。学生仍以山西籍为多。在洋县西三十公里处是城固,此地设有由平、津各地撤退来此,临时组成的「西北联合大学」。国立七中原是由几个流亡学校组成,故设立校务委员会以执行校务,校务委员共有十一人,其如:王怀明(字念文,山西新绛人)任主任委员,其余张国瑞(字龄修,山西芮城人,曾任山西运城中学校长)校委兼校长。李汾(字

  • 文章(壹、沧海忆往)读「山东流亡学生硏究」有感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2期  作者:王茂勳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流亡学生 读究感言 心灵迫害丧志 抗战流亡 背井离乡 流亡学校

    变色,山东各地相继为共军占领,山东流亡学生随流亡学校南下流亡江南各地,并于1949年7月随政府迁台,是为第二阶段的流亡学生。在此阶段中的流亡学生,因为经历了「七一三」澎湖编兵的流血事件,白色恐怖下「师生冤死」事件,因此这段流亡学生的史实,便成为「山东流亡学生研究」写作的重心。由于史实年代久远,内容复杂,事关敏感等因素,史料的搜集至为不易。作者指出:「因受限于政府教育部、国防部的相关档案未能公开,仅能依前济南第三联中校长王志信先生所留存之原始文件为依据,并参阅

  • 文章员林实验中学校友通讯录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俊傑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建校四十年 建校历史 山东流亡学校 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

    因为她集合了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靑年学子,经历了将近半世纪的时代变迁,形成一种特殊的教育伦理关系。使那一批共同度过艰苦岁月的师长和同学们,彼此永远保持着诚挚而深厚的情感。那怕是散居在天涯海角,数十年不见面,依然是你侬我侬,此情不渝!回忆过去艰辛的成长历程,大家经过前所未有的时代劫难,而今虽然时过境迁,仍旧淸楚的留在脑际。为志不忘,并供各位师长和学长们参念,谨把建校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列述于后:一、实中的根源——山东流亡学校槪况:民国三十七年七月,大局逆转,山东省

  • 文章棗陽資山新華小學創始人謝又彭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布衣翁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新华小学 兴办学校 颠沛流亡

    年经枣阳南三区保安队中队长谢两荪推荐,出任东二区中队长。队部设在资山镇。镇上原无学校,儿童读书困难。镇上粮行出资请一老师,在孙氏宗祠内设塾教儿童识字。不能满足儿童求学需要。谢领导镇上士绅及商界捐资创办小学。校址改用镇东之有名的「观山寺」。寺依山面南而建,山上有寨,面对南方群山风景秀丽。寺分东中西三厢。中厢进山门为城隍殿,有四大金刚,城隍判官等神像。十分威严。后殿为大雄宝殿,贡奉三世佛。东厢大殿为太神殿。中厢东侧有观音殿。西厢前殿为关王殿,其后为僧舍。开始

  • 文章流亡学生——从河南到越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寗長信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流亡 学校教育 往事回忆 越南

    背乡离井求自由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那个使我们永生难忘的日子。朔风虽然并不十分强劲,但天空灰濛濛,万物都被笼罩在灰黄色的尘雾中。河南南阳城内外十四个公私立高初级中等学校(注)师生五千余人,奉命撤退离开温暖的家庭,流着眼泪辞别父母而随军向遥远的江南撤退。同学中年龄较长者不过十八九岁(高三),幼小者只有十二三岁(初一),第一次离开家庭,每个人背上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袱,里面包著的只是几件换洗衣服,几本常用的课本,还有父母无尽的挂念和重复的叮咛。学校起初随军行动

  • 文章山东省立临时职业学校的囘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吳鴻海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山东省立临时职业学校 流亡生活 学校历史

    逃出,奔向政府管辖的后方。其中一部分逃到皖北,投靠省政府。这时的省政府,寄人篱下,已是困难万分,但眼见自己省内忠贞爱国子弟的到来,又那能袖手不管呢?!因此就创立了几所流亡学校,临时收容安置他们。计有政治学院、两所临时中学、两所临时师范、一所临时职业学校和一所小学。总算给这些历尽千辛万苦、冒险逃出沦陷区、愿意追随政府的爱国靑少年们,解决了读书的问题,也找到了栖身的地方。这在那批流亡学生们是终生不会忘记的!也永远感激政府的!山东省立临时职业学校,设于阜阳县的倪老

  • 文章我和戡建幹校的同學們(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5期  作者:錢江潮 出版时间:2000-04-10
    关键字: 华中戡乱建国干部学校 桂林招生 流亡生活

    白长官以地方旧干部无法肩负战地政务,亟应创办学校训练青年干部,于是派张书记长赴广州晋谒中央党部郑彦棻秘书长,获得同意成立华中戡乱建国干部学校,并由中央补助经费。等待经费,一直没有着手筹备。党务特派员办公处也无事可办,我于此时仅为《香港时报》写了几篇报导文章。当时衡阳有国防部收容离散国军军官的第三突击总队和下属三个中队,散处鄕区。一日,我们奉派驱车前往突击总队宣导。其中一个中队要求与《武汉归来》作者见面,于是派车单独送我至该中队。不多久接到总队军用电话通知

  • 文章回忆和怀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5期  作者:江自流 出版时间:1981-07-02
    关键字: 江西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 战乱求学 求学回忆 公费流亡学生

    今年四月份出版的江西文献,登载着周邦道鄕长记述的江西省公私立高初中和专校,表列各学校中,我就读过的学校竟有五所之多,不禁激起了一些囘忆和怀念。江西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最早创立于鄱阳,地址在高门,我父母亲均就读过该校,后来我父亲从日本学成囘国,又在该校主持敎务达十八年之久,因此我们全家和陶校,也就有着深一层的「亲情」关系。陶校于民国廿四年由鄱阳搬迁到九江,那时我虽然只是唸小学一二年级,依稀记得在九江的时候,陶校的校舍和设备,较之在鄱阳时,扩充很多,并且在学校

  • 文章(專載)由山東同鄉會出錢出力創建員林實驗中學説起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2期  作者:苑作賓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流亡学生蒙难 师生冤死 回顾半世纪 筹建学校 回馈报本

    直接关系人。实中自苑校长至今已数任校长,且学校名称改易,当事人根本不能洞悉此事原委,实无通知开会之必要,事成后副知可也,不料却因此荒唐之举,敎育部以后竟成了处理本案的借口。适逢曲阜同乡孔继圣,郓城同乡黎传统(皆是化名),孔为当年经国先生左右手,黎则出身澎湖流亡学校,现有土地百甲,想创办经国大学,本来想赞助之人众多,笔者等便向巴理事长建议,山东人的土地,为何让外省人去办大学?巴理事长非常赞赏同意。遂以经国大学筹建会名义,向敎育部诉请将山东同乡会创建员林实中垫款,以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