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水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謁都江堰二王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張德舉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二王庙 都江堰 治水

    傑閣層樓聳渚頭,千年廟貌得重修。遙看玉壘開晴霽,長喜離堆分堰流。濟世應憐民疾苦,疏渠為治水災憂。崇祠蜀道香煙盛,父子殊勛青史留。

  • 文章台駘祠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台骀祠 治水故事 民间传说

    右谷口,……上有丛祠,古往传为台骀墓……”,“鄕人至今祀之”。对此,乾隆《宁武府志》。王树森主编《宁武县志》均有记载。台骀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水大师。他依水患根源不同,采取疏浚和阻塞的办法,取得很大成功。他受崸顼帝委派辗转于我国今西北地区和山西一带,登山勘察,入涧指挥,疏通了汾水和洮水(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筑堤堵塞了太原境内的大泽(今晋祠附近),降伏水患,造福于民,给社会带来了安定和繁荣。因此,受到颛顼帝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因其治水有功,被颛顼封为汾洲一带

  • 文章许真君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伍曰葵 出版时间:1980-07-04
    关键字: 许逊 郭璞 斩蛟治水 拔宅飞升

    眞君为孝廉,晋武帝賷诏取眞君为蜀旌阳令,施仁政,爱民如子,卸任时,民多随眞君来赣者改其姓氏,而徒眞君之姓,故号称许氏营,其时江西洪水为灾,蛟蛇遍野,尽成泽国,许公悲天悯人,乃冒险斩蛟治水,以安民生,活人无算,且事亲至孝,寿至一百三十六岁拔宅飞升,自隋唐以迄明淸,历朝均有勅封,其为许眞君,或忠孝神仙,大仁大孝,为吾江西之神,并庙祀之,宫名万寿,许眞君既有功德于民,且孝事其亲实为一代典型人物,际此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之时,对此忠孝神仙,更有崇祀示范之必要,去年八月

  • 文章(四)恭勤公栗毓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期  作者:高育才 出版时间:1974-01-01
    关键字: 栗毓美 生平事迹 治水功绩

    (河南開封龍王廟中四大王中之栗大王)金龍四大王恭勤公栗毓美、山西渾源人,淸嘉慶年拔貢,分發河南省候補知縣,因年少英俊有才實幹,得該省巡撫器重。其時適有一案件纒訟數載,由縣經府到省,皆無法斷案。問題是原吿女方謂爲强奸,而被吿男方則堅稱是通奸,官不能決。交栗審理,栗傳原吿,謂女方曰:官事不能了結,因你不知律例,本官先吿訴你:强奸一次者杖八十;十次以上者,男方家產之半數判歸女方;百次以上者,男的處死刑,全部家產賠償女方。原吿女子稱一百次也多得多,官面示公案之前...

  • 文章川主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9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64-03-01
    关键字: 川主庙 神祀 李冰 治水功劳 史料考证

    川主庙是四川最普遍的神祀,不独各县县城里有,并且遍及鄕村。但「川主」这个神究竟是谁,则其说不一。有的说是秦时四川的太守李冰,有的说是李冰的儿子二郞,有的则说是隋嘉州太守赵昱,更有说杨戬的。年来我阅读四川各县县志,先后读了五六十部,曾将有关材料抄下,现在把牠综合起来,作一考证,在民俗学的研究上,不无意义。先说李冰,张澍蜀典上说:「今蜀人皆以李冰为川主,颜其庙曰川主庙。」据南川县志考证:「秦李公冰守蜀治水,或以为张仪所荐(刘芷塘李公父子治水记略),当秦惠王时

  • 文章江西會館萬壽宮永祀許眞君的由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思齋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许逊 万寿宫 治水 人物事迹

    水怪多潜居水底,水有浮力,箭如何能射到水底?原来眞君在离水不远的陆地上,挖掘丈许深的豪沟,投入活羊、鸡、鸭等家畜。水怪是夜出昼伏的动物,到了晚上,牠们上岸寻食,纷纷坠入沟中。第二天早晨,眞君率领善射的壮汉,站在沟边,对准水怪放箭,矢落如雨。只见那些水怪负痛乱跑,各自伸舌舐伤口,不到二个时辰,全部窒息而死。他这个方法,比韩愈写文章祭鳄鱼着实得多。眞君杀水怪的方法,很快就传遍全省,不多时,全赣不再有水怪为害了。水怪既除,眞君又率领郡民展开治水的工作。他在秋冬水浅

  • 文章夏禹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胡春霖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生平功绩 善政养民

    禹以平水土有功,受舜禅,践天子位,定都于安邑,安邑,即今山西安邑县也。禹闻善言则拜,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当舜举禹而使续父鲧之业,禹乃擢伯益后稷为辅,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兴徒敷土,即大起民夫,协力治水。行山表木,即测得水准,详为标志。由此定高山大川,而五岳四渎,遂永留山川纲纪矣。禹初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

  • 文章范仲淹泱泱抱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龔弘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范仲淹 政绩 治水 兴学 人物传记

    知遭受地方上短视者反对,他坚持主张修筑。其间他曾因母丧离职,但工程未停。一年后堰成,水潦之患顿除,数百里内人民蒙利。他后来谪知苏州时,为使太湖溢水导入大河而归海,曾疏浚五条河渠,亦遭地方上既得利益的私心士绅强烈反对。他说:「与其蹉跎岁月,不如劳民一时,大家来凿河浚川,而免百年水患。」果然五河疏浚完工,太湖区水患不兴,百姓讴歌,范仲淹凡事大处着眼,不但坐而议,而且起而行。他以后在政治上的作为,从他善治水一事上,已可知其一般。兴学有成 内调馆职他在商邱守母丧时

  • 文章(鄉情報導)黃河明珠—三門峽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李永生提供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三门峡 黄河 大禹治水 自然资源

    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因此而得名。三门峡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资源为特点的这一「古都新市」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优越的地理环境三门峡市辖三县(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二市(灵宝市、议马市)、一区(湖滨区),总面积一〇、四九六

  • 文章平平凡凡七十六年㈥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0期  作者:陳廣沅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求学历程 人物事迹 大禹治水 历史典故

    于里下河各县各鎭如泰县、如皋、东台、盐城等,生意做得甚大。再过去就是■街。新街上店舖没有正街上大,然应有尽有,如烧饼豆腐炒货等,尤以棺材店为多。再向东走就是电报局、万寿司衙门和禹王宫。有一天中午由万寿司大门口走过,看见一个人头挂在旗杆上,吓得我直奔,吃饭回头就走另一条路。禹王宫敬的自然是治水的大禹,鉴于仙女鎭位于诸川之间,自然要供奉大禹求其控水。禹王宫对门有一个茶舘叫翠春园,里面卖细茶细点。我们江先生的私塾就设在翠春园巷口两进房子里。敎学回家向来沿大街走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