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情风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康定之七筆鈎石碑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46期  作者:廣聞 出版时间:1966-06-01
    关键字: 康定 《七笔勾》 碑文 民情风俗

    康定俗名打箭鑪,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曾遣将军郭达起鑪铸箭于此,故名。康定城北关内有郭将军庙,东关内马市街有诸葛武侯祠,中有果亲王之七笔钩石碑。碑词虽系谐谑之作,有失忠厚;然于当地民情风俗,亦不无参考价値。其词如次:万里遨游,西出鑪关天尽头。山径雄而陡,水恶声似吼。四月柳条抽,花无锦绣;惟有狂风,不论昏合画。因此把万紫千红一笔钩。(咏景物)出入骅骝,惯做君家万户侯。世代承恩厚,顶戴儿孙有。凌阁著勋猷,荣华已够;何必执经,去向文场走。因此把金榜题名一笔钩。(咏

  • 文章乡语拾趣之二常武地区的俗语与民情风俗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3期  作者:張一農  出版时间:2003-03-15
    关键字: 民情风俗 台盘 吃墨水 油瓶头 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分支,是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它的形成首先同地理区域有密切关系,有些方言隔开一条河,桥南桥北的人语言就有微妙差别,这是与民情风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民情风俗,即人们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不成文的规则或规矩,并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所以古语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礼记》上则有「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可见,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或习惯。而这种民俗就必然反映在语言表达上。例如寡妇再嫁,在重男轻女

  • 文章在利比亞政府服務之甘苦回憶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7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利比亚见闻 民情风俗 治安良好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前言民國五十四年初,余承交通部與外交部及我國駐利比亞王國大使之安排,應聘擔任該國交通部高級顧問。同年四月五日偕同內子與兩男兒,由台北經香港、曼谷至羅馬,各停留二至三日,稍事遊覽至十二日飛抵利國首都的黎波里市。次日,拜會我國駐利陳大使後,即分向利國聘請外籍專家之開發部,與將服務之交通部報到。余之工作對象,為商港之擴建,及航政制度之建立,經指定辦公地點在其全國港埠機關PORTS & LGHTS DEPARTMENT,以易於聯繫。自到任之後,期間所訂契約,迭經延長至利國革命之後,政...

  • 文章宜陽風物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1期  作者:馬駿 出版时间:1974-11-25
    关键字: 宜阳历史 山川景物 宜阳煤产 农业粮食 名胜古迹 民情风俗

    伤神,千年断碣生新草,十里寒烟锁旧闉,寂寞山河谁下马,迟廻天地独沾巾,我来欲向祠前拜,落日荒凉下古津。」五、民情风俗宜县自召伯听政以来,沐浴风化,民情纯朴。婚丧祭祀,近虽省约,而礼乐无缺。县民仍以务农力耕者为多,历代文风亦盛,旧有之甘棠书院、锦屛书院,生徒甚众,造就不少人才。或谓钟灵山水,文事武略,代有人出,如战国之韩非,汉时之张良,宋时之张思叔,元时之崔元吉,明时之王邦瑞等,均一时之后杰。兹将四季节序习俗撷述如下:岁暮进入腊月地冻天寒,疾风怒号,大雪粉飞

  • 文章《西遊記和海州方言》讀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喬衍琯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西游记》 海州方言 民情风俗 家乡文献 汉语拼音

    本刊五十七号,有张训先生的大作,分析吴承恩写《西游记》,采用了若干海州地区的民情风俗、方言俚语,列举四十八个例子,并说粗略统计,所采海州方言有三百多条。既是文学研究,也是家乡文献,非常有意义。拜读之后,有点浅见,以就正于作者、读者和编者。有的例子,似是颇为通行的词语,似不宜看做海州方言,如:3、札。(应是炸的俗写)10、杂碎。14、告诵。(国语诉字的语音便是音诵)15、抄,用作从近路走很通行。下有用手舀水,未见引原文。33、晦气。习用。45、蒯。所引原文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