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母亲回忆共返回6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母亲彭朱季媛女士追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9期  作者:彭隆望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朱季媛 彭戢光 母亲回忆

    彭朱季媛鄉長,湘鄉北正街人,宣統元年七月十六日生,民國九十年四月廿一日蒙主恩召,享壽九十有三,與其歿於民國六十五年之夫君彭戢光鄉長合葬於新—編者—

  • 文章心向母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楊修之  出版时间:1980-06-01
    关键字: 母亲 儿时回忆

    母亲黄脸单眼皮左眉赘着一粒黑痣嘴不算小有两颗微突的牙齿没有腰身线条手也不怎么柔白纤细幼时纒过又放掉的脚穿过的鞋总是歪歪地用评审的观点母亲并不美丽然而在我心里她永远是世界上最亲最爱的人而且永远无可代替母亲慈蔼的目光看顾我 给我安慰温良的话语叮咛我 给我鼓励孕育我生命的地方便是她那胖胖的躯体手 抚摸扶持我不知几千几万遍为我而走动的脚步加起来也不知有几千几万里最是她所操过的心无从数也无从计而我 为母亲做过些什么呢一想起来就惭愧吮吸过她的乳汁流淌着她的血液尽管

  • 文章怀念挚爱的母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4期  作者:陳奕海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母亲 悼念 往事回忆

    匮乏的年代,简单的蛋苞汤流淌在嘴里的除了营养的好滋味,更将母亲的爱与关怀带进儿女心房。在先慈的教养下,儿女们勤奋自励,刻苦上进,如今四儿一女皆已成家立业,并在各行各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先慈生活单纯,生活重心都在家庭,为家父及儿女们牺牲奉献。先慈属传统女性,然观念却极为开明,待女婿及媳妇视同己出,与四位媳妇的感情更是亲密融洽,毫无所谓的婆媳问题,而妯娌之间亦亲如姊妹,相处和睦,这些都可归于先慈随和的个性及坚忍的风范。先慈与家父结褵六十余载,伉俪情深,犹如鳒鲽鸳侣

  • 文章為慈母剪趾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母亲 往事回忆 悼念

    的一块沃土,滋润着我成长的每一步,妳是宽阔的大海,是不求回报的甘泉,妳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着我前进的道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确实,为人子女的寸草心意,又怎能报得尽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我的心里更惭愧了。子为母孝,本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事,况且剪趾甲也只是微不足道举手之劳而已,母亲却是如此激动,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以后每次回家都要为母亲剪趾甲。母亲活一百岁,我要母亲舒心一百年!2008年2月100岁

  • 文章我不识字的母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5-02-12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母亲 悼念

    我的母亲没有进过学堂,她不认识字。但她对我读书和写字却十分认眞地督导,无形中透露出深深的爱心,她经常勉励我说「兆:你不单要把书读得好,字也要写得好,你要效法你的父亲!」父亲是一位读书人,也写一手好字,他曾到府城去应试,可惜没有考上秀才。母亲杨氏,是广东大埔县百侯人。百侯这个地方,在一县中是很有名气的,凡说出这个地方的名字,谁都晓得。这也就是杨按察公的妈妈一腹三翰院的出生地,名震遐迩。(注:某日翰院大官员由福建前来埔邑巡视,路过百侯,前呼后拥,十分威风

  • 文章懷先母馬太夫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3期  作者:徐金土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回忆 悼念 母亲 难产 捐助

    母亲;您老人家袂别人间,迄至今日,屈指已卅余载,您养育我兄弟二人,茹苦含辛,艰困备尝。忆孩儿初进学校,您曾吿知孩儿,出生后曾请相命先生为孩儿相命数算,结果是孩儿在五行中缺金缺土,母亲为补全孩儿,取名金土;之后吾弟出世取名银土,那是世俗认金银是寳,并知未为吾弟相命。母亲,您爱我之情,孩儿永铭肺腑。母亲;记得孩儿十三岁时的某一个下午,您因生产困难,故鄕又多用古老方法接生,遍寻医生无着,终因生产时间过久,直至次日晨,在您身体难以支持情景下,而溘然长逝;留下父亲

  • 文章憶童年·念慈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4期  作者:徐金土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回忆 母亲 童年 上学 养育

    送我上学,直到学校门外,母亲即亲切叮嘱:「放学时,在路上走路要靠边走,更不要在路上逗留玩,要尽快囘到家,妈才放心,听见了吗?」此言至今,犹如又在耳旁迥旋,囘想母亲爱我之深,执笔写此文时,母亲的爱仍然温暖着孩子寂寞的心灵。2、我的母亲自奉俭约,而对孩子的衣着,极为关切与注重。母亲常说:「儿女是父母开放的花朶。」记得我上学前夕,母亲为我做新衣,煞费苦心,进校要拜师,束脩礼仪要办妥。(按拜师此是旧制,凡初次进校新生,■先拜孔老夫子,次拜敎书先生,并致送束脩费

  • 文章清明思亲 母亲节外一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4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思念母亲 母亲节 清明节 家乡回忆

    和您邻居八年,至今才知道您家有两个姑娘(当时称小姐为姑娘)。如今再回忆姊姊之死,除了病的因素之外,当时社会风俗礼法之拘缚,身心苦闷,缺乏精神生活的调适。尤其医疗水准太低,轻易被神鬼迷信、江湖郎中误诊。以致姊姊冤死!这其中并含有其他辛酸,或须另文叙述。大姊、二姊相偕弃世,饮恨地下,固然是她二人之憾恨;但却是我之大不幸。自和姊姊诀别之后,我再也领受不到替代母亲慈爱亲情的温恤了。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弃儿。稚弱之身影失落在寂静的宅院里,倍增伤悲之气氛。幸蒙寡居之姨母到家

  • 文章我的母亲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9期  作者:楊英豪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怀念母亲 探亲互通

    总公司好处很多:「1.不受日寇威胁,2.生活安定薪资增加,3.香港是国际大都市,一切都很方便,很多富人要花很多金条还不一定去得了。」可我母坚持要返乡,享受宁静的田园风光,父亲无奈,只好尊重她的选择并命我随母返乡。我千百个不愿意,但在母亲的眼泪攻势下,只好投降。回到湘乡,知女莫若母,她忖度我必难安下心来,于是四处探询学校情形,最后结论:命我上蓝田明宪女中复学,却在此同时竟令我改名为英豪(我原名汉秋),我不肯改,她又用眼泪使我服从,但这名字令我困扰至今。民国

  • 文章念慈母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王心亮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母亲 艺文

    久違東牆綠萼梅,西牆古槐春風催;兒時我母教兒地,母若知兒望母回。十年苦思淚已盡,百千萬念不如灰;啼痕染紅墓邊草,弔影還焚紙一堆。憶慈母其一彩衣慰親不遠遊,醉夢難醒見荒丘;慈母升天已八載,長把笑容記心頭。憶慈母其二清明祭祖年復年,冷風空吹紙灰錢;慈母不在成孤兒,五湖四海到天邊。

共67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