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梅縣張家圍人,一九一五年生,曾任梅州中學台北校友會會長,中山大學校友。
-
一九九四年冬,世界客属总会召开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于梅州市,会中有由世界客属总会、台北市嘉应五属同乡会、台北市梅县同乡会、梅县东山中学台湾区校友会及台北市广东省立梅州中学校友会等五个团体联合提出的『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案』,经大会决议通过。本案寓意深长而高雅,如能付诸实行,诚盛事也。
-
馬駘畫梅花梅花是我們的國花,鐵枝玉蕊,傲霜雪,耐歲寒,充份顯示出高潔堅忍的精神,正足以象徵我中華民族淬礪奮發的氣質和孤標高潔的品質。從前我嶺東地區,程旻的故鄕遍是梅花,是以宋朝時將敬州改名爲梅州。一九九二年,梅州市也選出梅花爲市花。爲使梅州市成爲名符其實的「梅花鄕」,今年嘉應五屬同鄕會的理監事便建議在梅州市屬各地遍種梅花,正式推動這一有意義的工作。廣植梅花以後,好處很多,縷陳如次:一、增添佳景爲好的觀光資源梅是薔薇科的落葉喬木,地球上熱帶和溫帶地區均適於...
-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梅州市已于一九九三年十月确定市花为梅花,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在梅州市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通过了《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的提案,接着在热心人士的资助和有关人员的努力下,一九九五年春从武汉引进数千株梅花到梅州种植;从此抓起了大种梅花的热潮。一九九六年五月成立了梅州市梅花协会,协会挂靠梅州农校,由梅州农校侯敏校长任会长,副会长有市城市建设规划局副局长彭钦盛和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钟德仁。梅花协会的成立得到梅州市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
-
竞争力。梅子用途广阔,大家都知道。酸梅汤是全国早就闻名的大众飮料,可惜尙未大力开发。乌梅酒、化梅、陈皮梅、最近日本和台湾出产一种色泽透明的梅酒,味甘中带梅酸,且含有梅香味,很受大众欢迎。化梅用途很多,台湾时兴绍兴酒中放些化梅,别具风味而解酒。台湾鸡家庄饭后店主人供应一杯化梅浓茶,很可口且去油腻,帮助消化。其余用途尙多,而新用途正待开发。梅州市近年来在政府和海内外热心鄕亲的支持下,已经种下了许多梅花美景。政府所种地点为:1.百花洲影剧院梅园2.东山大桥桥头公园
-
梅州市梅縣城東潮塘的古紅梅,經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多次刊載,係由梅縣高中羅慎仁老師,一九八五年發現,加以探索,研究和報導,為「原木成長」,其高、大、老,國內尚無可出其右者。經初步考證,係梅州地區所僅見的古梅,一九八八年春,並經中國梅樹專家,北京林業大學陳俊愉教授鑑定為「宋梅」,花色粉紅,重瓣,品種類型屬「香雪宮粉梅」,因此定名為:「潮塘宮粉」,堪稱:「梅州家珍」、「華夏國寶」。(依據謝永昌先生等之大作。)旅居台北鄉賢溫懷粦將軍,酷愛梅花,曾前往大陸昆明、...
-
前由台灣世界客屬總會通過,台北市嘉應客屬同鄕會、台北市梅縣同鄕會及在台北的梅州中學校友會、東山中學校友會等共同倡議,在梅州市政府及有關單位配合下,尤其在陳思明、楊尙霖、張耀君、黎明、丘棣華等等理事長、董事長等諸鄕賢出錢出力爲表率,積極推動種梅下,於今「梅花鄕」已具芻形。去(民國八十八年)冬回鄕,欣見幾處公園、景點和幾處校園等等所植梅樹梅花初放,洗盡鉛華,展露眞色,冷艷高潔,眞是賞心悅目。畢竟所見植梅尙限於幾處公園、校園、風景點等等,走過幾個鄕村,那得見有...
-
植梅工作进展情形;还每年都亲自撰文在本会会刊发表(第十至十四期),提出眞知灼见和语重心长的殷切期盼,鼓励大家来种梅之外,又逢人劝说多写推广种梅文章,以加强宣导、造成风气,有助早日完成梅花鄕的建设工作。像这样出钱出力,坚持执著,贯彻到底,而且老当益壮,建设家鄕不落人后的优异表现,怎不教我们后生晩辈思之汗颜。据美东世界日报97、2、28报导,中国大陆有四大梅区,就是南京梅花山、杭州超山、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梅园。孙建庸编「伟大的中国」也说:这四地都在温暖溼润气候
-
㈠南宋時期梅州地區遍地梅花楊萬里是南宋的著名詩人,當時詩壇上,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號稱四大家。楊萬里和范成大兩人,無論當時,或以後,習慣上他們的名字總是並稱的,人們也常常把他們兩人的作品進行比較的硏究。楊萬里字誠齋,號廷秀,江西吉水人,宋朝進士,官至寶謨閣學士致仕。楊氏曾官粤東,任廣東提點刑獄,剿平閩寇(時犯廣東),有幹略。他在梅州地區留下不少詩篇,現錄二首於後:⑴過瘦牛嶺行盡天涯未遣休,梅州到了又潮州;生平豈願乘肥馬,老來須教過瘦牛。夢裡長驚炊...
-
我们似不能以种梅、赏梅为标的。历代文人骚客虽然留下诸多赏梅树、赏梅花的雅事和文字纪录。我们现代人也尽管生活品质提升,赏梅、赏花逐渐大众化、普遍化,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是现实的,紧张忙碌的、也讲求效益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发挥种梅的经济价值,并使它和人民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足以提高种梅的意愿与兴趣,然后蔚为风气,终至达成「梅花遍地是梅州」、「梅州遍地是梅花」的境界。公元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通过「建设梅州市为梅花乡」案,首开种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