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梁漱溟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西当代大儒梁漱溟先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88-07-10
    关键字: 梁漱溟 当代大儒 人物传记 壮志报国

    據外電報導,「中國最後儒者梁潄溟」於今年六月二十三日下午在北平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五歲,他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文化名人,是著名的哲學家、敎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也是護孔衞道,犯顏抗論,一身傲骨,威武不屈的讀書人。梁先生原籍廣西桂林,出身於世代書香之家,大父諱承光,年十八便舉順天鄕試,父諱濟,字巨川,一字孟匡,是淸道光己酉舉人,歷代皆宦遊北方,三世没有回過桂林。先生雖是生長官宦之家,但家道淸貧,生活坎坷,他父親八歲便隨祖父到河南永寧州知州任所,正値魯豫一帶捻匪作...

  • 文章敬悼梁漱溟校长——永远以鄕村建设为荣以办学为乐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莫炳權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梁漱溟 悼文 乡村建设 办学教育 著书立说

    一、出長廣雅,事出偶然民國十三年,梁潄溟先生辭去北京大學敎席(蔡元培破格任用,得來不易,他不在乎。)去山東主持省立曹州高中,翌年因時局變化,回北平與熊十力聯合講學,是年爲北伐前夕,南方革命空氣高漲,廣東省李濟琛主席與陳銘樞、張難先等人函梁,以革命大義相責勉,促速南下,而此時他對中國大局之出路,正處於疑悶中。十六年始應李主席之邀赴廣州,南京國民政府發表爲粤省府委員,但辭未就職。十七年李主席屬意他當省立廣雅中學校長(前身爲廣雅書院),敎育廳黃廳長卻指派黃慶爲...

  • 文章梁漱溟先生的特立独行——**批斗不惧不屈——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5期  作者:聶佐林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梁漱溟 任教北大 弘扬儒学 乡村建设

    :聶佐林先生,蒼梧人,中央警官學校畢業,曾任廣西省民政廳警政股主任、警察局長。來臺後任南投民防部薦一組長,現已退休。編者

  • 文章傲骨耿介威武不屈的梁漱溟先生(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6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7-04-10
    关键字: 梁漱溟 人物事迹 人物生平

    二十五日,中国革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会党合并,联合组成「国民党」,在北京虎桥坊湖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梁漱溟奉命前往采访,大会举中山先生为理事长,由于组织庞杂,中山先生事务繁忙,难以兼顾,遂委由宋教仁代理。民国二年三月二十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二十二日不治逝世,年仅三十二岁。同年春,「民国报」改组为国民党本部中央直属机关报。任用汤漪主其事,人员大幅更动,社长孙炳文,总编辑甄元熙及梁漱溟均去职,梁并脱离国民党。同年冬,撰「社会主义粹言

  • 文章梁漱溟先生对中体西用之评鉴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4期  作者:鍾鼎鼐 出版时间:2006-10-10
    关键字: 梁漱溟 评鉴中体西用 两岸统一

    受挫折,此时,幸有广西大思想家梁漱溟先生振臂赞同张之洞所提中体西用之主张,梁漱溟先生认为中体西用,乃代表当代知识分子承认西方学术之价値,足资传翼我国之学术思想,乃开启接受西文化之新途径。梁漱溟此说,堪称明体达用,立意宏远,日本明治维新之整体方法乃「东方伦理,西方科学」,其主旨,与中体西用之说,极为相似,足可旁证,然而,反对之声,仍然不止,先西化后传统之严复云:「中学者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见严复诗文集)。至中

  • 文章梁潄溟校長二三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莫炳權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梁漱溟 教育事迹 教育制度 《乡村建设理论》

    中學校長、學生感恩梁潄溟先生一生不做官,如果硬要舉出他也擔任過單位主管,獨當一面的話,就是民國十七年充任廣雅中學校長。該校前身爲廣雅書院,兩廣總督指定要培植兩廣子弟的。當年,梁校長三十出頭,朝氣蓬勃,敎育廳示意此校爲實驗中學,於是大刀濶斧,做了幾項重大設施。⑴設立導師制 以發揚學校裏的倫理精神,梁校長和各班的導師都住校,以校爲家。(當然師長眷屬,是住在市區的,週末大家團敍一次而已)。校長是家長,要關心老師,照顧學生;導師是兄長,要指導學生,尊重校長;寄宿...

  • 文章遊范文正公讀書處追記——兼述范公讀書時的故事一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孟憲藴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范仲淹 读书处 长白山 读书故事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念

    带了僧众按着信上指示的地方,眞的掘出很多银子。才将寺院修建的这样高大宏伟,也置下了不少的寺产。我们的寺院才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我们听了这段有关范文正公的故事,更感觉到范公之为人,廉明淸正,似由天生。虽在身无立锥,衣食不给之际,仍能安贫乐道,时时以天下为己任。还记得欧阳修在范文正公神道碑有云: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附注⒈鄕学:梁漱溟先生为实现其鄕村建设理念。在邹平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