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桥陵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黄帝桥陵史事考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楊大乾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皇帝 皇帝 《史记》 文史考证

    黄帝为中华民国始祖,其文治武功,照耀古今,积厚流光,源渊至长,迄今国人尙以黄帝子孙相称为荣,足证其德荫之深远,史称驾崩之后,以其衣冠,归葬于桥陵之所在,即今之陕西中部县,后更名为黄陵县,该处地灵景胜,气象雄奇,适足显示开草昧,创文明,伟大元祖之巍巍德功。考诸黄帝史乘,载于典籍者多矣,其部份为正传,部份为野史,野史多为追慕先圣而意造之史笔,涉及于神话之流传,不胜列载,其堪为凭信者,当推司马迁之史记,司马迁陕西韩城人,为汉代太史公,被称为正史之父,名至而

  • 文章都人望翠華 佳氣向金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秦人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黄帝 清明节 轩辕庙 民族扫墓节

    帝本纪也有云:「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从这些记载,也可见后人对黄帝眷怀之情了。至于古代帝王的陵寝,比黄帝早的,还有河南伏牛山中伏羲氏的陵寝,山东曲阜少昊氏的陵寝。但因黄帝对于中华民族贡献最大最重要,故后人乃尊为我民族的始祖了。三、桥陵千秋黄陵又名桥陵,因陵墓所在地为山,故名。山在陕西省中部的中部县境内,县城之北,这也是中部县命名由来。中部县在西安之北约二百公里,由西安渡渭水北行,过三原、宜居而抵黄陵。远远即可望见山巍然,气势雄伟

  • 文章忆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7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69-02-10
    关键字: 大桥市 宜妃墓

    七十四、大市大在县境东南,地隣泰兴。除滨江之区产稻外,多种大豆、花生、黍、稷、芝蔴等杂粮,嘶马一带为沙土,故别称“白沙区”,物阜民丰,冠于各鄕鎭,所产红萝卜,俗称“大头红”,嫩脆可口,有名于时。各酱园冬季醃制之萝卜乾,多属该地之产品也。白沙土,物阜复年丰,高植杂粮低种稻,民称富厚地偏东;名产“大头红”。七十五、宜镇鎭居县境之直东,距泰县三十六华里,相传有宜妃墓,故名“宜”,市廛不大,小楼所制之面点甚著,四鄕多大族,如:塘头之于,周楼之周,庄之庄

  • 文章上篇:王氏開宗衍派流芳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王秀南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发迹姬水 推进工业时代 涿鹿中原 桥山黄帝陵

    ,南达江汉,北逐荤粥(即蒙 族)。史称黄帝经营四方,勤劳心力耳目,披山通道,未尝宁居,置左右大监于万国,万国以和。复助以各族和亲,结成一大中华民族,这是黄帝统一中原可歌可颂的功绩!黄帝既崩,葬于山之阳,今陕西黄陵县,山在黄河龙门之西,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为陕西泾水与洛水之分水岭。由于洛水的支流沮水从山下经过,故名之曰山。黄帝即建在山之阳,乃黄土所堆成,呈长圆形,周围数丈,高十数尺。前一亭翼然立有『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一方,亭后竖有『山龙驭』一

  • 文章半月旅遊七絶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沈賢荃  出版时间:1989-12-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桂林山水 芦笛岩洞 西安兵马俑 大雁塔 华清池 碑林 灞桥 西安城墙 北京天坛 长城八达岭 颐和园 景山公园 故宫 明十三陵 天安门 杭州景观

    评。登大雁塔雁塔七层不算高,登临到顶已为劳,汗流浃背立难稳,体验衰躯暗怛。访华清池春寒赐浴华清池(借句),后世徒留汗漫辞,掠发妆台依旧在,人间不见绝尘姿。看碑林苍茫暮色到碑林,凿石雕书最有名,老眼昏花瞧未尽,云烟过眼亦娱情。登兵諌亭「又名捉蒋亭」西安事变近蒙尘,兵谏亭名欲乱眞,揖盗几人终祸国,任他狂妄吠尧声。观灞柳色灞杨柳弱低垂,见过多少离别悲,鳌背马嘶春去也,淡烟微雨总相思。观西安城墙汉唐城旧有明修,历代经营色古幽,今日环城闻筑路,车行半日且浮游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