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憶舊之七(一)八十年前故鄉城南述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便民 小南海 致和 南市

    前几年赴大陆探亲,总角交朱龙湛先生曾塡词一阕记其事,其中有句云:「人换世。谷为陵。」到无锡一看,确实是「谷为陵」了。八十年前民初城南的景象,已全都不见了,可是在我记忆中,却仍然是印象鲜明。将此点点滴滴写出来,也许可供后人凭吊并有益于考古之用。一、便民与小南海无锡水道有弓河、絃河、箭河之称,都是以水道形势而命名。絃河是直河,从北门一路直通南门,出南水关接大运河。弓河是弯曲形,沿城脚转向,便民却跨在弓絃河之间,在弓弰之处,也是二下塘和三下塘交汇点。此

  • 文章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0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鹊桥仙

    姜應然 作詞 曾永文 作曲 王子妙 編曲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5期  作者:陳錦鳳 出版时间:1981-05-25
    关键字: 小品文

    每当我走在远东区最长的一条—跨海大上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快活,因为「它」带给澎湖的人们和来澎湖观光的游客极大的方便和舒适。昔日跨海大尙未建造时,人们要到西屿鄕各地去探亲、工作或游玩,必须坐船才能抵达,既慢又不舒服。自从跨海大建造完工后,上每天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煕煕攘攘好不热闹。使澎湖的景气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种类很多,除了人工建造的铁、吊、石、木之外,尙有一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上的是沟通两地间交通、经济的工具。有了

  • 文章故事 护人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6期  作者:項劍萍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廊桥 护桥 往事回忆

    从浙江温州市区南行一二〇多公里,穿过浙闽交界的分水关,便到了泰顺境内。泰顺被誉为「中国廊博物馆」,县内尚存完好廊三十二座。它们的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和梁专家。温州市政协画家赴泰顺考察、采风队一行九人,经过大半天的爬山涉水,仍然精神抖擞,在太阳从山脊的松树丛间闪烁时,来到了山谷深处的「普涧」。这,依山傍水,飞越峡谷,苍劲的古樟半掩著身。那翘角如翼的重担,屋顶上的楼阁,朱红色的挡雨板,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拙粗犷而又

  • 文章「天津」不在「天津」 「洛阳」不在「洛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7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3-07-20
    关键字: 天津桥 洛阳桥 趣闻

    天津」在洛阳城南,当「隋炀帝」定都洛阳之后,扩建「洛阳城」,北起邙山之麓,南至「龙门」,抱伊、洛、涧水于城内。筑四座高楼于河洛两岸,以为浮,以铁锁连舟建为浮,尙还有「一空」未被湮没,为吴子玉所筑,南宋时重修,改为巨石建基,故曰:「天津」不在「天津。」按蔡襄字君谟,宋时守泉州。建此为「洛阳」,唐宣宗微时,游行至此,览山川胜境槪想,有类吾「洛阳」之语,因以名江,江上有,俗呼为「洛阳」。祠前有对联曰:「驾天地老,留笔鬼神惊。」其

  • 文章五通小西湖之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7期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五通 小西湖 浮桥

  • 文章(中原文物)陈驿—黄河北岸的历史明珠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3期  作者:李天錫 出版时间:1994-07-03
    关键字: 陈桥驿 赵匡胤 黄河 板桥

    登上陈渡口的黄河大堤北眺,一座古殿巍峨金碧,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迹的地方—陈驿。公元九六零年,当赵匡胤的胞弟赵光义与赵普及军中诸将把皇帝的一件黄袍穿在赵匡胤的身上后,众将士跪拜,三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驿兵变」。陈原叫板。五代后晋始叫陈。后汉设驿站,而后赵匡胤在这里黄袍加身。崇宁四(一一零五年)年,宋徽宗赵佶把驿站改为「显烈观」,遂建成道观,即东岳庙。历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千余年,经多次修缮,才保存到现在。一九四九年以后当地政府

  • 文章家鄕憶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8期  作者:寅雷 出版时间:1974-08-30
    关键字: 高桥 青云 吹牛 趣闻

    秀才吹牛的故事—高与靑云我们富阳县城以北约十五华里的杭富公路上有个小鎭,名曰高,在县城西北约十五华里处有个小鎭,名曰靑云,鎭上各有一位秀才,平日擅长「吹牛」,名闻鄕里。某日这二位仁兄,不约而同地到富阳城里去玩,经过县城西门外的大——恩波,他们两人都觉得果眞名不虚传,这样大的大,确为生平初开眼界,但又不好意思说从未见过。这位高秀才首先表示不屑一顾地说:这座比起我们鎭上那座,仍然有点相形见拙,我们那座在初一晚上在上丢下一块石头,要到

  • 文章沈星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横林家鄕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作者:方小龍·錢太康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翠华 三兄弟 捐资 修桥 公益

    武进市横林鎭江村村的一座已有八十年历史的石——翠华,日前由台胞沈星耀、沈中耀和武进市台谊会副会长沈德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江村地处泸宁铁路北旁,设有横林火车站。景华联圩、芙蓉圩区的崔、横山、芙蓉及无锡玉祁等地的村民都要到横林火车站乘车往上海、上南京。但到火车站有一条西自横林水塔,东至玉祁连通大运河的荷花塘河阻隔。要过河只能靠小船和采菱盆或划水渡过,来往极为不便。一九二〇年,一位名叫翠华的女人,一生未嫁,捐出所有积蓄,在荷花塘河上建造了一座三孔条石

  • 文章悠悠倩影——万载龙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6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09-08-01
    关键字: 龙河 古代石桥 龙河的韵味 龙河晚渡

    自古以来,凡有河流,就要架。早在元朝,江西万载县城便开始在龙河上筑有南浦、双虹两;后经明、清两朝,又先后在县城仅只有一公里的龙河上筑起了回澜、安乐、龙河三。江西万载县龙河因其横跨龙河而得名。此系万载城内至今保留原来面貌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古代石。虽已有五百年历史,且又几经风雨,但一直保存完好。一、龙河的建造龙河在万载县城北文昌阁下,此处是龙河流经万载古城的出口处。常言道:「县治夹水而城,欲成,必先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五〇六—一五二一

共518条记录 1/5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