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杜月笙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传奇人物—杜月笙

    来源期刊:《浦東》 第37期  作者:金水 出版时间:1984-07-15
    关键字: 杜月笙 生平简介 清帮 杜月笙遗嘱

    杜月笙本名镛,乳名月生,生于前淸光緖十四年,即民国前廿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的七月十五,中元节那一天。杜月笙祖籍浙江海宁,先祖经营丝茧行业,后移居上海浦东高桥,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先生曾在杨树浦与人合伙开过一爿米店,本小利微,所得仅够糊口,穷得连儿子的学费都无以为继,所以杜月笙终其一生所接受的学堂敎育,也不过四、五个月而已。杜氏因为自己幼年失学,及长事业有了成就之后,对于文化敎育极为重视,曾斥资数十万银洋,创办「正始中学」,对贫寒子弟一律免费,这所学

  • 文章杜月笙先生言行纪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8期  作者:楊管北  出版时间:1963-08-25
    关键字: 杜月笙 言行 纪略

    杜月笙先生病逝香港,倏逾十年。一代贤豪,人天永隔,伤时感逝,悼念何如!盖先生出身寒微,而智周庶物;匡时济世,而功在国家。宜乎生而人荣,死而人哀也!管北从游日久,知之较深。缅当日之典型,综生平之事蹟,谨就记忆所及,纪述数端,藉志景仰之忱云尔。一、诚恳求知:先生幼孤家贫,从师仅四阅月。忆某年大达轮船公司之大达轮,举行下水典礼,时先生为该公司董事长,出席参加,途经杨树浦,遥指该处礼拜堂谓管北曰:『此余幼时读书处。每月学费仅五毛。然以家贫故,至第五月,先母已无

  • 文章溶入国语的上海话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童世璋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上海话 上海方言 摆平 杜月笙

    条理井然,像四川袍哥所谓「把言语拿顺。」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三、必要时下决心,所谓:「下不了无情口,做不了解劝人。」四、简单明了,避免二审三审,所谓「话在此地说,就在此地了。」五、当堂了断,所谓「既和不讲理」,一经和解,就不再背后评论是非了。我更发觉:他们一般不以国家民族利益和法律作为是非标准及思维方式,唯有当某一项爱国运动成为潮流以后,譬如不买日货,不替日本人做工,他们一经响应就严格执行,凡违背者必予严厉之处罚,简单明了,立竿见影。杜月笙生前,「闲话一句

  • 文章我的父亲杜月笙先生

    来源期刊:《浦東》 第50期  作者:杜維藩 出版时间:1987-10-15
    关键字: 杜月笙 金融 赌博 帮会势力 京剧票友

    没有用,反而显得浅薄。」先父早年爱排场、好体面;晚年自奉甚薄,但待朋友则甚厚;国大代表王承彬先生,以先父百龄冥诞,特为撰寄「杜月笙先生款待上海抗日爱国靑年一段经过」一文,可见一斑。王先生原为「三民主义靑年团上海支团部」的地下工作人员,民国卅一年组织为敌伪摧毁,蒙难工作同志,被营救出狱后,辗转于卅二年年底,到达重庆,接受颁奖,并参加中训团受训,结业后将重返沦陷区工作,先父特嘱其时担任社会部组训司司长的陆京士兄,邀约十位蒙难同志,在交通银行会客室「吃年夜饭

  • 文章蔣經國傳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6期  作者:Jay Taylor 陶涵 林添貴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治理赣南 地方治安 农业政策 干训班 杜月笙 上海

    奸商·卯上杜月笙蒋经国八月二十日抵达上海,立刻投入工作,当地英文报纸形容他是「在上海打经济战的主帅」。上海各地旋即出现公告,凡检举违反经济管制者,经査属实,可以得到没收的黄金、银子、外币或囤积物资价値之三成,做为奖金。老百姓也可以把密报消息,投进设在街头的建议箱;各方报告开始涌进蒋经国设在中央银行内的办公室。同时,大批青年男女亦主动支援警察及王升的戡建大队检査工作。上海街头到处突检市场、仓库、工厂囤积的物品,査核申报存货与现场实际数量是否吻合。蒋经国和部属

  • 文章經濟作戰有功的楊管北鄕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裴可權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浙江抗战 经济战争 杜月笙 杨管北 浙江乡贤

    抗日战争中和杜月笙有密切关系,在上海和敌人周旋的徐采丞声称,能买通日军,由上海运进纱布。于是,戴先生和杜月笙商妥,由杜组织通济公司,自任董事长,杨管北任总经理。徐采丞任副总经理。对于通济公司的报酬,是照货价加百分之三十的管理、杂费、运费收购。当时敌人不认为棉纱是军用物资,徐采丞以八百万美金购买绵纱六千件,每件四百磅,共二百四十万磅,两千磅为一吨,合一千二百吨。这样重的货物,运输起来是相当困难的。于是决定,三千件由水路装船运往浙江淳安交货,由淳安货运

  • 文章一名地下工作的老兵

    来源期刊:《浦東》 第27期  作者:姜龍昭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万墨林 地下工作 杜月笙 抗日被捕

    都市中,提起首屈一指的闻人杜月笙先生的大名,眞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万墨林,则是杜月笙府上的总管,他与杜月笙,有两重亲眷关系:杜月笙是万墨林母亲的内侄,和万墨林是姑表兄弟。但是后来,万墨林又与杜月笙的堂兄杜金龙的女儿订了婚,这一门亲事,使杜月笙与万墨林的关系,由表兄变成了叔岳丈,长了一辈,为此万墨林在杜公馆,虽是杜月笙的心腹总管,但他称呼杜先生,则按照小辈对尊长的称呼,叫杜为「爷叔」。万墨林的太太称呼杜夫人则叫「婶娘」。民国二十六年中日战争爆发,二十七

  • 文章知命常樂

    来源期刊:《浦東》 第46期  作者:辛廬 出版时间:1986-10-15
    关键字: 杜月笙 上海 房地产 赌客 八年抗战

    最近拜读某晚报××先生二篇有关杜月笙先生与四川银行到康心如、心之昆仲,在渝豪赌消遣,一夜之间输掉了一爿「美丰银行」的故事。这故事的发生,虽然远在四十年前,但是我个人今天读起来:却仍有亲切感,与新鲜感,原因是我当时正在重庆,也早已亲耳听到这件传遍整个重庆的「趣闻」。我个人虽是一无名小卒,但却略通「赌道」,特就上述故事,略加分析,并提出个人的看法:①论身份,杜先生是上海闻人(我不认识杜先生,也不是杜先生的学生),难道到渝还带了上海的房地产,或更多财产去吗

  • 文章漫談浦東同鄕會

    来源期刊:《浦東》 第15期  作者:陸志明 出版时间:1979-01-15
    关键字: 同乡会 乡土观念 杜月笙 筹备委员 聚餐会

    全世界只有两个浦东同鄕会中国人鄕土观念重,各地都有不少的同鄕社团,以前称「会馆」,现在大多叫「同鄕会」。浦东人比较保守,出门的人少,以前旅外的人,大多参加「江南」或「松江」会馆,直到上海成了全国第一大埠,杜月笙先生成了社会领袖以后,才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浦东同鄕会。政府迁台后,我们又在台北市组成了第二个浦东同鄕会。所以到现在为止,古今中外,全世界只有过两个浦东同鄕会,而且其中一个早已消失了!说起上海市的浦东同鄕会,建有巍峨的会所,发行定期的浦东报,除了宁波

  • 文章杜月笙与陆京士

    来源期刊:《浦東》 第43期  作者:吳繼榮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杜月笙 陆京士 恩师 照顾病人 因病去世

    民国四十年八月二日,立法委员兼自由中国劳工同盟主席陆京士先生,搭乘民航公司班机,飞抵香港启德机场,随即匆匆赶往坚尼地台十八号杜公馆,探望其恩师杜月笙先生于病榻之前。斯时杜先生已病入膏盲,命在垂危,闻听爱徒陆京士摒当一切,冒着台风专程赶来侍疾。内心无限欣慰。八月十六日下午四时五十分,杜先生溘然长逝。这十五天中,陆京士始终随侍左右,不但日以继夜,且须臾不离的亲侍汤药,这份浓郁感人的师生谊情,家门义气,堪为尊师重道的典范。而今世风日下,功利现实,为人子能略尽孝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