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朱路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针对朱路生平事略提出三点辨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張衛懷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海州文献》第二十九卷(总第一一四、一一五号)刊发张学贤先生大作《朱璐——从驻日公使到民间艺人》一文,文中对进士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其中有进士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曾两次出使日本,长达十年之久」的记述。笔者认为张学贤先生的记述有三点错误,需要辨正。一是名字之误。进士名,字任庵,清海州平明鎭(今东海县平明鎭平明村)人。新编《东海县志》(中华书局一九九四年三月第一版)在「人物」篇中有朱路的传略。与进士同时代的相才在其《朐阳纪略·人部·时英集》中,把

  • 文章拆天补地任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教书先生 对联 行酒令 出使日本

    清朝末年,海州出过四大才子,当地的口碑说:「挟山超海杨如一,剪彩为花范凤楼,拆天补地任庵,祁襄一柱砥中流。」这四个人中的任庵是朱路的字。朱路的家在今天东海县平明鄕平明村,约生于清朝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卒于民国十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巧是公历一九二九年的元旦,享年七十三岁。朱路在民间的影响很大,传说他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不论碰上什么难办的事情,他都能沉着应付,化险为夷,故而说他能把天拆下一块来补地上的漏洞。朱路小时候家境清寒,父亲大儒名字起得

  • 文章朱路巧对讽刺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炳旭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高中进士 甲午战争 巧对对联 铁路总办

    朱路(一八五六—一九二九),字任庵,海州平明(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鄕)人。其父松是鄕村敎师,朱路童年时家贫,牧牛放猪,拾草剜菜等杂活都干过,余暇时读书不辍。他博闻强识,借阅四鄕之书,凡所览内容,均省记于怀。清光緖十二年,任庵应试中举,次年赴京殿试,高中进士二甲一名,授内阁中书,后任邮使主政。甲午战争前后,他两次东渡日本,驻使东京达十年之久。在驻日为使期间,朱路著有《东游内录》十卷,惜该书九卷毁于火山,东京仅存一卷副本,正本已在大陆丢失。任庵是读书人

  • 文章海屬名人軼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春发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平明乡 进士 翰林院大学士 出使日本 甲午战争 行酒令 人物轶事

    朱路是江苏海州平明人,(即现在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乡平明村)清光绪年间进士,翰林院大学士,官封内阁中书,邮传部主政,还当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启蒙老师。朱路出身贫寒,自幼聪颖好学,勤奋自励。一次塾师出对云:「春芍药、夏牡丹、秋菊冬梅,谁是探花郎?」朱路旋即对曰:「东启明、西长庚、南勺北斗,我是摘星人。」塾师赞不绝口。一次朱路与沈云霈、杨汝翌、李永根(沭阳举人)在海州酒楼聚会,席中有人提议:以一个偏旁,举出这个偏旁的两个字,再说出另一个字并拆开说明与前两个字的关系

  • 文章辛亥四川保运动三志士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9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四川 保路运动 国琛 闫一士

    中三五贤豪,不畏强御,慷慨奋发,遂能激发民气,影响局势,其壮怀激越,有可得而述者,则有朱山、国琛、阎一士三人。一、朱山慷慨陈词激励人心辛亥年四月,满淸政府颁布铁国有诏令,将川汉、粤汉铁收归国有,但收归办法,又优于湘、粤,而独薄于四川,于是四川保风潮,乘时而起。五月二十一日,川汉铁总公司在成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商筹对策。最初议论纷纭,意见殊不甚一致。经朱山在会场「痛切敷陈,拍案大哭,不觉碎碗破掌,血流几席,众皆感动,人心至此始坚固不可解。」(见江安县

  • 文章魂牵梦萦话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2期  作者:黃毓香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小汉口 方石砌路 码头帆船 桥通两岸 棉鱼特产 迎神赛会

    有人说:「年龄大了,不能近视能远视,不记近事记远事。」不是吗?每当夜阑人静,家鄕的田园山水风光,一幕幕地浮现眼前,也不自禁地连想到一位位长辈亲人友好亲切的往事。心头是无比的温馨,却也有无限的惆怅。因为,时光不倒流,岁月不会再囘来。在童年的时候,常听长辈们讲述河繁荣的史蹟。这座小鎭在民国初年,就有电灯、轮船,被称为「小汉口」。而「金河、银新沟。」的歌谣,更是每位监利县人、家喩户晓的。不过这些繁荣的过去,我都未能目睹;我所看到的是轮船码头和发电厂的残垣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