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学革命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賢文存)再論吾人眼中之新舊文學觀㈡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73期  作者:吳芳吉  出版时间:1968-09-01
    关键字: 新旧文学观 胡适 文学革命 丘逢甲 吴芳吉

    编者按:吴芳吉先生「再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一文,系民国十一年所作,刋载于长沙「湘君杂志」者。其时胡适之先生所倡之「文学革命」,提出「八不主义」之主张,正风行一时。吴先生以所论「似是而非」,乃有此文发表,极为当时各方所重视。吾人今日重读,犹觉其有崭新的意义。本刋迭接读者来函,请将此文觅出重刋。全文共长一万八千字,自上期起分三期刋毕。凡关心吴先生著作者,敬请注意焉。其五曰:务去烂调套语也。夫所谓烂者,非用之甚广者耶,所谓套者,非传之弥久者耶?一辞一语而能

  • 文章(鄉賢文存)再論吾人眼中之新舊文學觀(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75期  作者:吳芳吉  出版时间:1968-11-01
    关键字: 新旧文学观 吴芳吉 胡适 八不主义 文学革命

    编者按:吴芳吉先生「再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一文,系民国十一年所作,刊载于长沙「湘君杂志」者。其时胡适之先生所倡之「文学革命」,提出「八不主义」之主张,正风行一时。吴先生以所论「似是而非」,乃有此文发表,极为当时各方所重视。吾人今日重读,犹觉其有崭新的意义。本刊迭接读者来函,请将此文觅出重刊。全文共长一万八千字,已于本刊七十二、三两期刊出大部份,本期续刊完毕,敬请读者注意。其七曰:不讲对仗,以为微细纤巧,眞小道耳。嗟乎,微细纤巧,特对仗之末流耳,非对仗

  • 文章中國第一位爲正義犧牲的著名記者黃遠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胡榮彬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黄远生 人物事略 辛亥革命时期 文学革命 家庭子女

    能:⒈脑筋能想;⒉腿脚能走;⒊耳能听;⒋手能写。在黄远生之前,中国的报纸上虽出现过「通讯」的栏目,其实不过是一些消息或文人编造的故事,而黄远生的通讯,较之前人他人,则有明显的区别和自己的个性,常能落笔大政要事,开阔深邃,精确系统,形象生动幽默,为我国「新闻通讯」这种新闻体裁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黄远生对社会的贡献,不单在于新闻事业的实践和理论,他对于当时新文学革命也起了很大的倡导作用,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运用的马前卒。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这一点

  • 文章談中國新文藝運動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蔣夢麟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李大钊 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党呢?不论是工人羣众或知识靑年,从城鎭到农村都被他们渗透了进去。等到我们察觉时,共产主义思想已经弥漫全国了。这种思想和俄共土共两个军力联合起来,结成三位一体,使我们吃了大亏。十、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文学革命是要把旧的思想重新估计其价値,并用白话文来表达思想,以科学方法硏究问题。对内是讨论社会问题与思想问题,对外是输入西洋的文艺和思想。早期输入的西洋思想都是民主主义和个性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和集体主义是后来的。在五四前后的中国,民生凋敝,政治腐败,无论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