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相声——文字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陶士珍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对口相声 文字学 台词

    对口相声—文字学㈠陶士珍甲:直横点撇捺挑勾弯,串插并列成为方块。乙:你讲的啥?什么直横点撇捺挑勾弯,串插并列成为方块?甲:俺说的是中国字,中国字是方块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一种文字,是用直横点撇捺挑勾弯等笔划、以串插并列的方法、所组成的方块字。乙:这样来说,你还是个文字学的专家?甲:不敢!不敢!俺对于文字的音形意、略知一二。乙:那么我们这会说话的动物为何叫「人」呢?甲:人字的发音是「忍」,就是说人的本性必须忍,才能和谐相处、故称人为忍;其他动物都是以声音

  • 文章一代人瑞·文字学专家——温州马辅老先生味仲公逝世丧祭记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马辅 古文字学 治丧

    撰拜挽×××××薇廎老先生千古东瓯推望族淑世播徽音亮节清风济美凤毛彰令德高寿晋期颐辞尘归碧落孤怀宏识精硏甲骨有余辉乡晚 周冠华 拜挽×××××一生矢爱国不贰负心峻拒伪敌诱胁大节允为人世式著等身书先日以赞硏契文雅尚完成字源诸作名山犹后学 林天衣 顿首拜挽最后笔者回溯去年七月间,为应本刊主编郑行泉邀,陪同大陆文化交流学人温端政教授,因其仰慕味公对古文字学之深邃造诣,与其解释山东邹平县丁公村出土陶片中之古字,使我国文化可上溯千年等等贡献,前往内湖马府专诚拜谒

  • 文章王校長宏光先生百齡誕辰抒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王宏光 中国文字 文字学 复音词

    戊辰四月廿三日为王校长宏光先生百龄诞辰,其令侄契刚兄为纪念先生德业,拟以淳朴方式,知会亲朋友好、门生故旧,开会纪念,宏老自三十八年来台,住台北巿火车站七洋大楼立法院宿舍,以单身独居,赋性澹泊,喜金石善书法,河南大学同学校友,多乐于从游,一时讲文字学,指导书法,观摩碑帖,索书者有求必应,文稿多由同学抄录,「复音语词发微」一书,由中华丛书发行,出版前曾于建设杂志为文颂之,立法院诸公均悉,宏老新书问世,踊以索书,传为文坛佳话,此民国五十一年宏老七四岁时事也,今

  • 文章老哈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2期  作者:宋毓蒲 出版时间:2003-01-30
    关键字: 文字学 考古资料 动物化石 《绪资治通鉴》

    本文试以古人垂留的《尚书》作为研究的指标,旁搜博采,细为诠释,间用地下考古资料。从文字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契入,秉持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松绑不当或错误的史料以明眞相,印证伏羲(土奚)源自老哈河的眞实性,解开亘古的谜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某些论点的不同意见;冀希由此引起学术界的深入研考,发出共鸣。兹依次分析:一、伏羲(土奚):是我国年堙代远的民族始祖,正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而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认知极其有限,距离我们太遥远了,留下来的遗蹟和遗物相当贫乏。已知

  • 文章閒居生活雜談(七)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劉讓怡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生活杂谈 文体写法 文字学概谈 学习体验 学者观点

    出,而且说得好;会写文章的,不但写得出,而且写得好。懂得修辞的人,死的可以说成活的,平凡的可以写成特出的,为了使话动听,使文章动人,必须硏究修辞学。司马迁,杨雄读离骚而流泪,曹操读陈琳的檄文,头风就好了。为甚么这样呢?因为文章写得动人,此就是修辞的功夫到家。乙、修辞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修辞学和文字学、文法、理则学、心理学、美学、人生哲学等学科,虽然各有它的硏穹范畴,有显明的区别;但修辞学和它们都有密切的关系。文字学可以所修的辞,名正而言顺;文法可以使所修的辞,词妥

  • 文章略述孫仲容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8期  作者:趙明琇 出版时间:1982-08-06
    关键字: 孙仲容 甲骨文字 古文字学 一生治学 《古籀拾遗》

    瑞安孙仲容先生生于耶历一八四八年,岁次戊甲,截至目前已整整一百三十四年,往日浙人为佩服这位大同鄕的治学方法与成就,几乎每年都纪念,来台之后,大家似乎把他忘记了。乾嘉以后,学者颇知注意铜器的收藏与流传,但收藏的风气虽盛,而眞正就金文为古文字学和古史学的硏究者,并不多见。近八十年中,古文字学者多浙人。稍晚于孙氏,有上虞罗振玉先生,海甯王国维先生。两氏者皆以遗老殁于民国期间,而于近代考古学一与文字学的贡献皆极大。惟两氏所治祗限于文字,其眞能继孙氏之后而专精于

  • 文章包明叔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74-08-20
    关键字: 包明叔 “新江苏报” 致力教育 从事新闻事业 研究文字学

    多重压力之下,冒险犯难,为国宣传的精神,受到中央和地方的称赞,荣获胜利勋章。硏究文字学方面:包先生在民国初年参加北平敎育部第一期国语硏究会以来,对于我国文字学就有浓厚的硏究兴趣,直到来台以后,穷十五年之力,蒐集资料,着手编纂,五十二年成「读说文槪论」一书因为书中所用字体,小篆古籀之外,还有变不透的隶书,铅字无此字模,不得不用手录。而他虽已年逾古稀,还能用目力腕力,一字一句写成全书,影印出版。及后继续硏究,五十六年编成「说文部首通释」,内容力避矛盾枯涩,增加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