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传承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秦腔青年實驗劇團演出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秦腔 青年实验剧团 文化传承

    本年七月廿、廿一兩日「秦腔靑年實驗劇團」假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演出「掛畫」、「寫本」、「三進宮」、「紅梅閣」、「斷橋」四折戲,「掛畫」是由劉啓榮、范鳳娥飾演,「寫本」由郭玉娟、丁榮光、徐文秋、劉啓榮飾演,「二進宮」由張曉瑩、王健鈺、鄭蕙芳、萬菁華、鄭亞齡、吳翠雯、謝秀琪飾演,「紅梅閣」由周淑芳、郭玉娟、鄭蕙芳、黃現龍飾演,「斷橋」由陳美妃、王美英、林文彬飾演,由劇團團長張曉瑩領導演出,指導老師有董安吉、賈雲峰、劉仕樞、楊仕忠、陳紹淳等是一場精彩演出,演藝人員...

  • 文章關公——深植全中國人心的文化英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蔡珠兒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关羽 关公 传统习俗 文化传承 关帝庙

    關公,這位俗稱「關聖帝君」或「恩主公」的神祗,蛻身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中,原先以忠義的英雄形象出現,一千多年以來,經過戲劇文學的鋪演轉述,關公典故深深寖淫了中國的民間文化。而透過民間的通俗信仰,關公的形象得到累加的投射與發揚,神格因而逐次提昇上漲。遍覽中國的聖賢神祗,幾乎無人能像關公這樣:不但貫穿敎派藩籬,在儒釋道三敎中都享有尊稱、地位,而且同時受到官方崇祀和民間敬仰,更被多種行業尊爲行神。隨著近代工商業社會的轉型,關公更由人格神、商業神,發展爲全能神,因...

  • 文章古稀大師樂做山歌傳承人—丘玉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黃佩貞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客家山歌 文化传承 余耀南

    「梅潭流水似彈琴,彈出老幹好聲音,年逾古稀余人師,培養新人最悉心;旨在繁榮山籟音,編唱亮演樣樣精,不遺餘力傳幫帶,山歌『絕活』沁徙心。眾徒參賽獲獎金,此刻大師最高興。德藝雙馨傳百代,樂做山歌傳承人」這是一位老婦僑贊梅州市山歌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余耀南的一首順口溜,也是余耀南培養山歌新秀的真實寫照。今年74歲的余耀南,是大埔縣青溪鎮長豐村人,中共黨員。自幼酷愛山歌。20歲的時候拜客家山歌大王張照英為師,後苦學成才,從藝60多年,能寫會唱能表演,...

  • 文章淺談元曲思及文化的承傳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羅俊文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元曲 文化传承 元曲资料 学者观点

    文·羅俊文寄浮生入山野,訪閒雲上弧亭;誰解困惑俗心,飄然幾度?但願春風識趣,別傳是非。陌路逢迎,鄉音交誼,客蹤萍寄,斷雁懷歸。逸興湍飛,聽我拙情初訴,紅顏謝了,看他再證盟箋。峰迴數匝,路分兩道;從此寒亭高望,互慰相思,趟有未盡情緣,階痕重數。時值西元一九五一年春,那時我官拜炮兵中尉,隨軍駐地旗山圓潭,休閒日常涉足周圍群山,將無盡鄉思,寄寓山林,淺溪濯足,以求抒放胸臆的愁思。自圓潭營區朝東攀爬登高,翻越山隘涼亭即可遙望美濃市區,流水炊煙,盡收眼底,而在山隘...

  • 文章無名氏爲廣傳無錫文獻樂助印刷費臺幣五千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8期  出版时间:1987-02-20
    关键字: 捐助印刷费 文化传承

    一位對中華文化極爲重視的「無名氏」鄕長,鑑於無錫同鄕會在尙無的款基金的情況下,能出版無錫文獻叢刊每年一輯,業已發行至第七輯,實屬難能可貴,這位「無名氏」鄕長爲廣傳我無錫文獻,亦卽固有之中華文化起見,特樂助印刷費新臺幣五千元,藉以抛磚引玉,集腋成裘,以利繼續編印出版。

  • 文章低頭思故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故乡思念 《杞县文献》 文化传承

    西岡挺翠,河橋觀柳,高陽晚渡……是杞縣的八景。這塊平衍的土地,四季分明,盛產著五穀雜糧,飼養著六畜驢騾,我們的祖塋、宗親、恩師、親友、同窗都在這裏。鄕賢爲我們鋪好了康莊大道,定好了人生的目標,北方之強,明是非,別善惡,用鮮血頭顱,對抗過民族大敵,惋惜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狂風暴雨,兵馬倥傯,我們離開了這可愛的故土。漂泊,流浪,快要半個世紀了。是噩夢,是悲憤,或是幸運,陶淵明的詩句:「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覊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往事如水如煙,月朦朧,...

  • 文章燭光搖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杜銘澤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诗歌 教育事业 文化传承

    窗子,張開了笑臉,風兒,輕輕地撥弄琴弦,燭光搖曳,跳動著一顆紅心,人影兒,依稀可辨。童子嗲聲嗲氣:「奶奶,您是爸爸的老師!」不惑者,遞上淸茶一杯,肅然起敬。秋霜染髮的老人,端坐侃談,祖孫三代—師生歡聚在窗前。憶當年,老人初上講壇腼腆,三尺講台寫人生,潤物無聲灌心田,誦讀四書五經,還學莎翁作品,描繪著大千世界,祖國藍天。看今朝,昔日學子成大器,靑出於藍勝於藍,爲人師表育雛燕,九章算術、物理化學多鑽硏,心裡蘊藏著人類生活的甜蜜。展未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文章慧民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慧民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盂兰盆节 人物回忆

    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世稱揚,獨步全球萬代昌;古聖先賢遺智慧,令人後學挹芬芳。鄭音朱紫欺朝稷,大雅溫淳化俗方;萬勿自輕神嶽秀,唯期我輩振綱常。盂蘭盆盂蘭敎孝世相沿,九品蓮華獨佔先;爲救母懸囚十地,設齋共誦梁皇篇。萱草忘憂五月萱花似彩霞,迎風綠萼滿新芽;生兒育女持家務,已逝靑春不怨嗟。自古慈顏垂懿範,于今淑訓顯光華;孤燈伴我吟新賦,獻與堂前福壽嘉。

  • 文章漫談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作者朱雲樵(原名朱玉書)鄉長,籍隸赣榆,早年參加日本東京美術館第四十二、四十三屆國際文化交流書道展覽會,先後兩次均入選獲獎,其書法作品亦經常應邀參加海外聯展,深得法家好評,此幅係其晚年作品。

  • 文章詩允許移植、借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朱平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诗歌技巧 文化传承 学者论述

    詩,允許移植、借用、翻新、脫化。古人作詩,往往從古詩原有的基礎上引用和脫化出來,翻出更新的意境。先從古詩中看,李白的「言中行樂詞」中有一句:「池塘暗生春」就是從謝康樂的名句「池塘生春草」中脫化而來的,而且比謝詩更有韻味。又李白「宜春苑有賦」詩中的「春風已綠瀛洲草」一語,亦被王安石脫化成「春風又綠江南岸」佳句,從而翻出另一更新的意境。再以時人來看,毛系瀛先生在描述校園景況時,寫下「鳳凰飛過鳳凰台」句,就是從李白的「鳳凰台上鳳凰遊」借用而來,另筆者贈「說我故...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