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文献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訊36個歲月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2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92-11-01
    关键字: 常熟同乡会 创刊回忆 故乡文献 感谢厚爱

    常熟在台湾的同鄕为了促进两岸鄕情的沟通与了解,于一九八九年八月决议发行「常熟鄕讯」,由理事长吴汶挚兼任发行人,请李涵寰鄕长出任社长,嘱本人担任主编,本人才疏学浅,惟因涵寰兄人情练达,且私下两人经常相敍,也有共同的嗜好,故勉力以行。并请由赵安世、钱渭澄、董坤生、潘鸿、张之仲、蒋俊、钱元龙、孙希一等八位鄕长组成编辑小组,从事发行;作品内容,以家鄕文献、探亲游记、家鄕拾零、掌故、轶闻及鄕友近讯等为主,每三个月发行乙期。时间眞快,迄今第十二期已刊出,在这卅六

  • 文章低頭思故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安國鈞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故乡思念 《杞县文献 文化传承

    意恍惚,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为记述吾杞之文物史蹟,鄕谊们早有集众白以成裘之公议。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鲁迅说:「人由文传,文由人传,谁由谁传。」吾等海天云游,为时非暂,记忆所及者有限,实有「杞不足征。」之感。「人由文传」,是共同的愿望,多次集议,分门别类,推由专人执笔,公请侯鄕长传勋担任总纂要职等情形。忆及四库全书之总纂为纪文达公,校缮工作由当代之翰林学士分任,撷取中秘藏书及海内善本

  • 文章宝岛回旋着浓郁乡音

    来源期刊:《浦東》 第71期  出版时间:1993-02-28
    关键字: 地方文献 故乡人 乡音 同乡会

    台湾有本《浦东》杂志!当记者从《上海滩》杂志副主编曹宪镛先生处得知这一消息时,立刻觉得应该在《浦东风采》专版上介绍一下。这本杂志不大,只有三十二开,每期约四十二页左右。然而装帧却颇有特色,仅记者见到的几期就分别用龙华古寺、金山农民画和雄伟的南浦大桥作封面,再用端庄、遒劲的楷书题上「浦东」二字,十分吸引人。原来,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着不少操着浦东口音的故乡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台北市浦东同乡会,创办了这本《浦东》杂志。在去年八月五日出版的第六十

  • 文章魁春詩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北京·湯魁春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汤氏族谱 文献资料 故乡风貌 诗歌

    读「海州文献」口占鄕亲鄕音复鄕情,句句字字动我心;海州文史传千古,地方掌故数家珍。人杰地灵歌不尽,物华天宝难俱陈;海峡虽深情不断,台胞原系我同根。读仪南老贤侄撰「汤氏族谱序」树高千丈自有根,我辈原系沭阳人;沧桑巨变田犹在,庐舍为墟没处寻。慎终追远怀祖德,梦里归鄕觅不痕;人非草木情难断,汤氏家史传子孙。

  • 文章读《海州文献》有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孫林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地方文献 读后感 思念故乡 格律诗

    一、海州亲友尽昂藏,文献花开到处香。鱼雁传情联两岸,春风吹拂暖心房。二、客地长居念故乡,日思夜梦两茫茫。何时得剪西窗烛,闲话桑麻共举觞。三、世事风云不问渠,民求乐业与安居。唐诗有句今犹记,一将功成万骨枯。

  • 文章高屛市縣社員年歡餐會小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同乡会 联谊会 地方文献 大会致辞 思念故乡

    ▲海州文献社社员曁海州同鄕八十三年春节联谊会,由徐国华、谢永开、崔振保、武剑华、张聘珍、仲立人、程惜阴等七位鄕长联合署名发起,邀请住在高雄市、高雄县、屛东县海州同鄕,举行春节餐会联欢。日期是八十三年(一九九四)二月十五日(即农历正月初六日)中午十二时,地点在凤山市王生明路一二二号川府餐厅三楼。▲是日南台湾,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鄕亲们均带着欢笑的心情来到会场,大家见面,首先就是拱手拜年,恭喜发财!满屋鄕音,犹如回到了故鄕一样,到会将近四十人,挤满了三桌

  • 文章物故遺詩在 重溫感慨多

    来源期刊:《浦東》 第68期  作者:朱顏 出版时间:1992-05-15
    关键字: 老年生活 思念故乡 地方文献 诗词作品

    編按:本篇,係由奚肖秀鄉長在抗戰期間任職浦南遊擊區金山縣政府共生死患難之同事朱顏先生自松江寄投本刊。

  • 文章我與江西會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徐麗娟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江西文献》 江西会馆 故乡文化 文化传承 会馆参观

    师大历史研究所 徐丽娟同学江西同鄕会馆在时代变迁中,透过神灵祭祀凝聚会众向心力,从暂居到落地生根的转化过程中,即要发扬及维护故鄕文化,又要适应社会变迁,积极发挥其社会、经济与文化功能。这也是战后各省同鄕会共有的特质之一。我透过对《江西文献》内容探讨、分析,藉以理解江西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江西移民在台湾发展的轨迹;亦反映时代政经、社会之变迁。早期《江西文献》内容多具浓厚政治色彩,或对政局之期许,或批判,虽有其主观的看法,但皆可见其政治关怀。到后期转而多为一般

  • 文章敬贺江苏文献资料社二十周年纪念寄李社长鸿儒(通甫)先生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2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地方文献 周年纪念 思念故乡 诗词作品

    秦火祸吾苏,群贤聚海隅,独忧文献失;共挽狂澜扶。蒐辑力求善,耕耘道不孤;辛勤历廿载,荦荦仰通儒。

  • 文章我對兩位張先生注解「鏡花緣中敢字注釋」一些另類思考管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吳在綿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镜花缘》 地方文献 文史知识 故乡逸闻 文化经济 方言

    每次读海州文献,就感到无限温馨,生出许多希望,并获得丰富的文史方面知识,至为喜悦欣慰!文献中有故乡逸闻旧事,读了仿佛回到童年时光,重温亲旧欢聚。看到乡情报导,了解许多在台乡贤登耄耋,哲嗣们学业事业有成,深觉与有荣焉!又报导一些故乡改革开放后,乡亲们生活日益改善,交通、经济、文教等方面朝向现代化突飞猛晋的建设,即燃起无限希望、憧憬与期盼。还载有乡贤硕彦蔡、邵等前辈经史文章,张欣伯先生等红楼梦探隐揭微,见解精辟,联想力丰富,饶有趣味。世上研究红学著作,不下千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