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改良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啓超的二次武漢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田子渝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梁启超 武汉行 政治改良 革命

    年)两次来到武汉,在江城留下了他的足迹。张之洞的座上客梁启超从事的改良事业,特别需要清政府握有实权的重臣的支持,他对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敬重,认为张乃「求其通达而学深见本原者」,「求其博综中学精硏体要者」之海内大吏。为得到张对变法的支持,他特于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年初,前往武昌专程拜访。张之洞作为清政府的正一品边疆大吏,颇有礼贤下士之风,对梁早是心仪已久,听说梁氏来访,破例下令开督署中门,鸣礼炮欢迎这位令人敬佩的「布衣」后生,因属下认为礼数太高加以反对才作罢

  • 文章国剧改良问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大夏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改良 传统文化 古典戏剧

    在个人记忆中,「改良国剧」,已喧腾好几十年了,虽非毫无绩效,但无可讳言,收获甚微,何以故?个人接触此一国萃艺术,将近一周甲,做过科班的旁听生,登过台,硏究过理论,编过剧本,帮人排过戏—只限于自己编的,办过戏剧敎育,领过变相的剧团。就一个外行而言,所了解者,不可谓不深而且广,可是今天谈到改良国剧,竟不敢提出比较具体的意见来,原因是感觉到人们对改良国剧的看法,矛盾太多了!同时,有许多问题,亘于胸臆,百思莫解。我想这可能就是改良国剧的礁石,现在让我约略擧出,请

  • 文章大埠橋新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黄齊生 任時燮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大埠桥》 黄齐生 戏曲改良

    黄齐生 遗著任时燮 提供黄齐生先生的戏剧创作黄齐生先生是贵州旧剧的首先改良者,也是新剧(话剧)的首先倡导者。早在辛亥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为了宣传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黄齐生先生以两天时间,用明未贵州抗清英雄何腾较殉难的故事,写成川剧《大埠桥》,署名「倜傥生」,由当时川剧名演员熊坤山主演,在达德学校演出,深得社会各界观众称赞。这个剧本,一时争相传抄,后由文通书局铅印问世。卷首有当时贵州自治党党魁张百麟、宪政党党魁任可澄及两党中间人士蔡岳、凌云等题序并黄干夫

  • 文章秦腔大師馬天成簡介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仲倫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马天成 秦腔戏剧 人物简介 秦剧改良

    大老经常集会为研究改良秦腔而清唱而彩排,斯时已成为一位能拉能唱能编能导的秦剧全才。一九五〇年起,又承甘肃省政府秘书长何承华先生特邀选派为省公营之秦腔剧团团长,并为时代驱使,对传统性之秦剧改良与创新也曾获得当局的重视。综观大师终生献身秦剧,高台敎化,无私无我,秉持廓然大公之胸襟与高瞻远瞩之抱负,对西北戏剧文化之创新,对历史已有交代。现今虽近八十高龄,但对秦腔戏剧仍作不断的奉献,不庋不求,令人钦敬。

  • 文章少年貴州會與國民革命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期  作者:何應欽 出版时间:1965-01-01
    关键字: 少年贵州会 何应钦 社会改良运动 贵州政局

    民國初年,貴州人追隨 國父革命的,有凌霄,安舜卿,平剛,王伯群諸位先生,他們都有着若干冒險犯難的經過,可歌可泣的歷史。當時黔軍總司令王文華爲王伯群先生的介弟,亦加入國民黨,並離開黔省去晋謁國父,當時頗有用黔軍參加北伐的圖謀,以後因人事變遷,遂致成爲畫餅了。因此在總司令王文華計劃之下,好幾位與國民黨有關的靑年軍人,都加入黔軍工作,朱紹良任黔軍總部的參謀長。當時黔軍全部有五旅之衆,谷正倫任第二旅旅長,我本人擔任第五旅旅長。我們囘到貴州係民國五年,本人在貴陽還...

  • 文章台北萬華「柳州螺螄粉店」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謝秉均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柳州螺蛳粉 广西美食 口味改良

    唯一不同台湾的是,在柳州的汤头加入了大量辣油,汤面看起来红通通的,在台湾就几乎不加辣,但也备妥,由食客自由选择。广西人爱吃酸吃辣,柳州螺蛳粉到了台湾,口味已经过调整与改良,想吃原味的人,还可以选择另一款「青辣椒柠檬酱」料入味。螺蛳粉的米粉,有些类似越南米线,在柳州称为米粉。为了讲究原味,韦晴雯特地选用来自广西的米线制作,咬劲佳、弹性足,号称可以用来荡秋千(一笑),她说:「无论泡水温度与烹煮时间都需要拿捏,否则吃时的咬感就没那么好,也容易断裂。」呼朋引伴尝鲜去

  • 文章故鄕名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7期  作者:楊俊友 出版时间:1972-07-30
    关键字: 故乡名产 杨梅 黄岩 农业改良品种

    才有福气可以担当起长途旅行——看看世界的风光了。我今天偶在街上无意中遇到一个肩挑的小贩,他卖的是黄豆大的杨梅,颜色虽然是红的,但表面上似乎涂着一层水沫,这种丑怪色相的东西,眞使我不敢凝视,当然,更不敢问津了。现在台湾农业进步,虽不敢说一日千里,而农技专家输出国外,像农耕队,备受非洲各国普遍的欢迎。又如国内外农业品种之改良,除水稻品种极大改良外,单以果子而言,如水蜜桃、杏桃、葡萄、李子、梨子、柳丁、芒果、苹果、无花果,尤其无子西瓜、无核柿子等品种,无一不是

  • 文章川劇鑼鼓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9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09-01
    关键字: 川剧锣鼓 川剧高腔 三庆会 抓锣鼓 改良川剧研究班

    做表情都能与锣鼓紧紧配合,不差分毫。假若演员不懂得锣鼓,不是快了,就是慢了,不但抓不住锣鼓,反而处处把自己搁在锣鼓外头,被锣鼓碰的皮靑脸肿,笑话百出。所以锣鼓在戏剧中,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谁都知道,川剧锣鼓与众不同,它是一种大锣大鼓,也是代表川剧的一大特点,在川剧班里称为「硬场面」。依据成都三庆会改良川剧研究班的考证:「用大锣大鼓,是起源于适应没有戏园之前,而在野台子或庙会上演时代………」因为野台子比较高,谁也不能限定观众的多寡,往往为了避免

  • 文章獨輪車溯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張明達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独轮车 运输工具 水利工具 改良 治河方略

    扒河治水,運土工具,爲何有的地方用肩挑,有的地方用小車推。瞭解多年,始終未得到令我滿意的答案。近來,閱讀《治河方略》一書,茅塞頓開。清初,由於社會動亂,水利失修,徐、淮、連地區水災連年,人民深受其難。當地,黃河奪泗水經徐州奪淮連入海、黃、淮、運河交匯,相互糾纏。康熙帝即位後,(一六六二年),提升了才華超眾的安徽巡撫靳輔擔任河道總督,靳輔又選用治水專家陳璜爲助手,自此,拉開了清代治理黃、淮、運的序幕。由於黃、淮、運河同時治理,工程任務浩大,需要大批的勞動力...

  • 文章谈家鄕的改良私塾敎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趙慕程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改良私塾 教育 学校 文化革新

    新集、洪园、鲍荡、陆岗、吴圩、项荡各有一所初小外,其余村落仍旧是受着落后的私塾敎育。由于科擧已废,不适潮流,那腐败的敎学方法,已经不受欢迎,渐渐都向洋学堂学习—学校敎育,随风改变,在我家鄕(七区)相距近二十华里中间,无一所小学,子弟们只有望洋学堂而兴叹。为着适应当时潮流趋向,就有改良私塾之倡导。眞正的私塾敎育,天天读死书,「人之初,性本善」,或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再不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或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一类四书五经书歌,有时读了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