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事略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何键和张治中——抗战时期在湖南的一点囘忆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賴景瑚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何键 张治中 人物回忆 抗战事略 湖南政局

    何键和张治中是两个完全不同典型的军人。他们的个性不同、人格不同、作风不同;他们生前对国家的影响,死后所得到的批评也不同。现在,我要把这两人相提并论,似乎不调和,也好像有㸃联系不来。可是他们在抗战前后,同膺封疆重寄,复同为湖南省政府的前后主席。湖南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桑梓之邦。我又适于那时做了湖南省党部的特派员。我在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当中,代表中央到湖南,曾和那两人前后商洽湖南党务以及中央与湖南的种种关系,自然对他们发生过深刻的印象。现在事隔三十

  • 文章一個低微的基層黨團員的故事趙二牛的「饅頭!豆沙包!」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王書川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人物事略 抗战 基层团员

    赵二牛生于山东沂蒙山区的南麻鎭,从小务农,从未上过学堂,斗大的字,也只认识一箩筐。可是头脑清楚,记忆力也不错,浑身有一股蛮劲,什么拉犁推车,他都会干活。十九岁那年,日本兵进入县城,大批的政府机关及军队人员都涌进了山区。当时「南麻」竟成了抗战重鎭。他眼看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参加抗战,他也不落人后,去做了县大队的总务工作;因为不识字,又有蛮力,就被派到伙食房里担任伙夫。抗战初期,民间尙称富裕,提供军政粮米都是麦子。二牛就负起推石磨碾麦子,筛面粉,蒸馒头的工作

  • 文章譚克敏先生對國家功不可沒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3期  作者:李兆杰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谭克敏 人物事略 抗战功臣

    谭克敏先生,字时钦,贵州省平越县(今福泉县)人,生于一八九六年。综其一生对国家对桑梓,建树良多,功不可没。概而言之:一为对北伐有建树;二为稳定西北有功劳;三为对贵州在抗战中有贡献,余因与之有部属渊源,对其经历与为人,知之甚稔,其功绩为恐日久湮没,爰记之以资纪念而垂久远。谭先生履历,就我所知及其哲嗣给凯君提供的一些材料,深感谭克敏先生乃吾黔近代有数之先贤,使我不再缄默,而不能不笔之于书也。民国三十四年,经其至友荐我到当时任贵州省府委员兼民政厅长之谭先生处

  • 文章我所仰慕的張法乾先生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3期  作者:高天才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张法乾 人物事略 抗战时期

    張法乾先生,一九一〇年(民國前一年)生於貴州省安順,先生幼懷大志,受歷史名人岳飛,關羽之偉大忠義精神之影響,立意報國,一九二四年隻身北上天津求學,曾徒步跋涉九十餘日始到達,途中艱苦備嚐,由此可見其不屈不撓之決心與毅力,實非一般青少年可比。先生到天津後入匯文小學就讀,時年僅十有三歲,其後考入全國著名之明星學校「南開中學」,由於勤奮努力、成績優異、跳級升班。一九二八年(中華民國十七年)先生十七歲負笈日本,先入成城高等軍政科,再入陸軍士官學校,該校教育認真而嚴...

  • 文章衡阳抗战四十八天(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黃鏘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衡阳抗战 战况事略 作战实录

    的进展行动;衔命策划指挥三次长沙大会战,三次击退日军对长沙的大攻势,得赢三次长沙大捷,震惊中外!这些都是有助于中国长期抗战的重大战役。薛长官的烜赫战功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在这里我无法形容他的万一。七、方军长询 衡山状况长衡会战,这是闻名中外的大会战。当时第十军守备衡阳,本营固守衡山,对北及对西北筑成据点工事。六月廿二日下午九时,我得方军长由衡阳直接电话指示,也可说是最后的一次通话。方军长,我以前并不认识,这次临时奉命归他指挥。方军长说:「我是衡阳方军长,你是衡山

  • 文章記新野張廣信的仁心義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2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抗战 医生 探亲 人物事略

    张广信河南新野人,生于民国十年元月廿六日,国防医学院军医班四期毕业,为人慷慨豪爽,急公好义,悬壶济世,慈爱为怀。民国廿六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军兴,鉴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抗战,民国卅年投入十三军一一〇师三八九团卫生队,担任班长,随军南征北战,冒险犯难,受尽风霜之苦,每日不分早晚,为伤患官兵裹伤疗疾,打针服药,治愈伤患众多,增强抗战力量。民国卅三年升任八十五军一一〇师军医,四月十七日中原战役爆发,该军奉命固守黄河南岸芒山汉王城,与日

  • 文章英風浩氣滿邊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事略 绝句诗 抗战卫国

    军衔,临危受命,参加淞沪会战,卫南京,扼屯溪,戍武汉,战南浔,上高大捷,后任远征军司令长宫,挥师缅甸,筹边定远,扬威域外,功勋彪炳,名留青史,上述这首诗是他任军委会东南干训团教育长,由桂林迁重庆后,随扈出巡西北时作,其时代背景正是处于抗日战略反攻阶段,抗战节节胜利,日寇阵阵败退之时。这首诗意境高远,豪气干云,英风浩气,荡乎其间,开头两句一个″开″字,一个″转″字,活画出一幅西北边关战略形势图:一支抗日队伍顶着凛冽的风雪浩浩荡荡出了雁门关,英勇征战,使惨遭日寇战乱的广漠

  • 文章懷念廖將軍祖述學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廖祖述 宣传抗战 人物事略 往事追忆

    书」,所有治丧事宜皆依其「临终规划」进行,使家人坦然。自写生平事略,选定遗照,拟定治丧委员、覆旗官、发讣闻对象祇列15个单位,从陆军官校、复兴岗干校、党政军同学、旧属好友等,列出名册,公祭单位连络人。有如军事参谋作业。公祭吉日,我以同鄕、同学、同事、长官诸礼谊,早临灵堂祭奠,迄至参与举行起灵典礼后,始默默悼念吿别。哀荣感人,怆怀fa不已!

  • 文章溥泉先生宣撫華北側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馮著唐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张继 人物事略 抗战胜利 国共关系

    注:庆祝欢迎茶会摄影)抗战胜利,国府还都南京。中央察觉华北情形有异:接收工作人为不臧,大失民望,**乘机煽惑羣众,引诱青年走入歧途,制造事端诋毁政府,情势严重;乃特派溥老为专使,宣抚华北。溥老偕同鹿钟麟由东北先抵天津,当在银行公会,邀请了天津各界代表,当众公开发表谈话。当时他老先生态度严肃而沉痛,声泪俱下的对大家说:「是中央对不起人民!是政府对不起老百姓!是政府无力保护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才丢掉了许多锦绣河山,才使老百姓沦入敌伪魔掌。老百姓没有一点

  • 文章杜鵑花與郎毓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郎毓秀 《杜鹃花》 抗战时期 人物事略 回忆追思

    萍乡 汤增琪中广声活月刊第卅七期首篇文章:「可唱可赏的杜鹃花」(二〇〇二年四月出刊)作者为新闻部记者罗皓恩君,笔者读后有无限之回思,谨此舒怀如后:一、杜鹃花系老歌,应属女高音之艺术歌曲,作曲为黄友隶先生,原唱人为四川大学音乐系教授郎毓秀小姐,依据测郎毓秀小姐在抗战时期只有廿多岁,任教于川大是卅年前事,文化革命时期由于他父亲郎静山先生在台湾推广艺术,因而遭受批斗,甚至逼迫她在四川成都游街,被打入「走资派」,笔者曾亲眼阅读该则报纸新闻。郎先生于多年前辞世,郎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