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继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張溥泉先生軼事——爲鄒容烈士辦理善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王玉賓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张继 轶事 邹容 善后

    民國前九年癸卯鄒容著「革命軍」一書,鼓吹革命,在上海大同書局印行,各地翻印流傳極廣。後來上海道臺衙門開出一張抓革命黨人的名單,上面有鄒容、章炳麟、吳敬恆、蔡元培等六人。五月初三日,章炳麟在蘇舘被捕,鄒容被溥泉先生藏匿虹口敎士處,章從獄中寫信給鄒容,要他自首鄒容性烈如火,少年氣盛,不計個人利害,懷念章炳麟在獄中難於自顧,不等巡捕來抓他,便到巡捕房挺身自首,直供不諱。無奈他性情激烈,對於監獄內不自由的生活,無法忍受,終於病死獄中。死時距刑滿出獄的期限只有七十...

  • 文章覃壽堃與張春霆詩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1期  作者:王曰叟  出版时间:1974-04-10
    关键字: 诗文 覃寿堃 张继煦 革命

    上游,雨雪低徊太行梦,烟波珍重洞庭秋,荒山何处藏心史,付与行吟当卧游。飮马长江寇已深,匡芦笋屐苦追寻,芦花飘落愁风雨,铁锁浮沉认古今,落日晴川征雁急,淸秋残夜水龙吟,百忧罹尽书生老,却写铙歌怀好音。画壁呵天此意孤,倚阑秋水满江湖,关歌子野肠先断,收泣新亭眼己枯,病起河山三洗伐,刦余身世两模糊,吾鄕人物犹能数,谁是申胥谁伍胥。张春霆张继煦,字春霆,湖北枝江县人,亦癸卯举人,曾任安徽敎育厅长,武昌师范大学校长等职。氏少负大志,不以诗文为意,然偶一为之,辄为识者

  • 文章唐詩三百首中的湖北作家點將錄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7期  作者:江夏客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杜审言 孟浩然 杜甫 綦毋潜 岑参 张继

    就唐诗三百首中之湖北籍诗人,逐一查考其籍贯,并为文纪述,想亦为我鄕人所乐闻也。唐诗三百首中,湖北作家共有六人。即杜审言、孟浩然、杜甫、綦毋潜、岑参及张继。下面让我们逐一加以介绍。一、杜审言杜审言,襄阳人,字必简,生于唐代(西元六四八至七〇八年),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也是晋朝名臣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长历等书)的后裔,中宗朝及进士第,官至修文馆直学士。审言少有文名,和崔融、李峤、苏味道等称为文笔四友。但其人恃才傲物,放言无忌,尝谓他的文笔,可使屈原和宋玉作他

  • 文章懷念張溥泉先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井如濱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张继 人物悼念 悼词

    開濟兩代忠,盡瘁不愧天,草木朽靡痕,圭玉燦無斑。汗滴中原路,血灑長城灣,號召天下士,直搗燕門關。人豈無俗性,胡不問辛艱,大將將王命,折身心自甘。功績凌雲著,丹青垂萬年,如不揚清芬,何以覺後賢。國事誰云就,吾儕豈能閒,生者匡山河,死者得安眠。

  • 文章張溥泉夫人崔故監察委員震華行狀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1-07-01
    关键字: 张继 崔震华 人物事略 革命战争 悼念

    海城进行,清吏似有所觉,乃派一齐某参加组织,夫人察其形迹可疑,斥之去。一夕月黑风高,同志各携器械炸药实行刧狱,二十余人果皆获脱,然后夫人姊妹复化装返津。此一役也,若非夫人机警瞩奸,其结果必不能如是圆满也。民国肇造,沧州张继溥泉先生自法返国,耳夫人名,乃挽蒋冶亭先生为媒,与夫人结秦晋好,民元八月成礼于天津郑州会舘。从此事业上为同志,生活上为佳隅,为革命史上平添一段佳话焉。新婚未匝月, 国父应袁世凯之邀,北上议国是,约溥泉先生及夫人同行,奔波国事,伉俪同心,溥泉

  • 文章懷張溥泉先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張伯謹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张继 人物纪念 人物回忆 国共关系

    民國十四年五月,余正在直隸省立第八師範學校校庭中籌劃增建校舍。閽者持一名刺來,謂有一張先生來訪,卽大名鼎鼎之張溥泉先生也。晤談之後,請對學生講演。時華北尙爲奉直軍閥勢力所蟠據。先生演講時,慷慨激昻,闡揚主義,鼓吹革命。談及時局,時舉雙手,大駡張作霖,吳佩孚。甚至不惜用極粗俗之駡人語句,以發其久鬱胸中而不得一洩之氣憤。時而聳身似躍,時而頓足作響。整兩小時,迄未稍停。數年後,學生中仍有模仿其講演神情姿態者;則其給人印象之深,可以想見。民國十七年冬南北統一。北...

  • 文章紀念溥泉先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人物纪念 张继 悼词 革命

    溥泉先生爲我冀鄕賢偉大人物,亦革命史之偉大人物。玆錄曩日景仰藝文短篇,以揚餘輝。㈠七七悼詞燕山鍾秀,渤海含素;生也不凡,歸也突兀;畢生革命,開闢前路;黨紀國綱,賴以炳樹;黨史國史,修明庋富;諍言篤行,毀譽罔顧;遺愛在人,桑梓仰慕;七七弔公,私悃難訴;恭綴悼詞,謹獻靈幕:㈡調寄浪淘沙革命轉乾坤!元老元勳,民胞物與率羣倫;身摶暴徒存正氣,燕趙精神!匡濟見經綸!國重鄕尊!銀鈎鐵畫運精純!不老青年曷遽老!慟徹天人!㈢廿三週年祭聯緬懷革命導師,碧血丹心貫日月;追念...

  • 文章「楓橋夜泊」有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14期  作者:何棋森  出版时间:2004-04-20
    关键字: 《枫桥夜泊》 张继 何棋森

    。凡诗都是情景的组合和意象的叠加。「愁眠」种种,从词意上理解,寓情于景。张继却才高过人,山名代意象,一语双关,好上加好,余味无穷。张继在农历十月初八,初九半夜月落时分,到达枫桥时,触景生情,写下名句,人们被深深地感动,似乎感悟到一种难以言传的人生体验。古人作诗,向来无注,这既能发挥读者的艺术想像力,也是对吟诵者知识面,理解力的一次考验。「景」常常因当事人的经验,当事人的情绪,文化背景,年龄等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感受。譬如说在十字路口的一颗老松树,农夫说田间工作做

  • 文章造訪姑蘇

    来源期刊:《同安》 第72期  作者:蔡鶴影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枫桥夜泊 张继 姑苏城 寒山寺 造访体验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姑苏城而言,谁有过这样亲身的经历呢?张继。谁有过这样形象的描绘呢?张继。谁有过如此独特的访问呢?张继。谁又有过如此痛切的感受呢?唯张继也。一首七言绝句「枫桥夜泊」的传唱,姑苏城顿时名扬四海,一种愁肠寸断情绪的宣泄,天下谁人不识张继!这段一千多年前的旋律依然跳跃着哀愁的音符,敲出着人们的心扉,引无数佳人墨客前往厢盼、流连。走进姑苏城,江南古城已没了我想象中那种小桥流水,鸟鸣花馥的神韵

  • 文章张继龙鄕长自学有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于殿喬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张继 人物事迹 求学历程

    张继龙先生,世居连云港市新浦鎭,童年不幸,父亲赴华北经商,竟告失踪。虽经请人向各处打听,均毫无消息。时一姐一妹和他三人,均在幼小,家中生活,全赖母亲一人,以女红维持,艰苦可知。张先生初入新浦普爱小学,继入东海县立中学,因知家世坎坷,必须自立自强,在学成绩,均能品学兼优,名列前茅。民国三十八年,政府撤退,张先生时年十九岁。茫茫人海,不知何去何从,随与逃亡人潮一齐到了上海,巧遇几位同学,获悉有一只大江轮船,即将开往台湾,乃与负责人商议,船长见是几个青年学生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