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巡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溪聯話(五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0期  作者:弘農氏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梁溪 财神庙 张中丞庙

    近云深,遥想孤城横篴;天心风色,共听百世高歌。(唐张巡,初官知县,値安禄山反,起兵讨之,与许远守睢阳,城孤势蹙,赋诗以励将士,其夜闻笛,诗曰:「岧峣试一临,虏骑俯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星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高楼上,遥闻吹笛吟。」联意盖本此诗也。)

  • 文章河南雙烈士傳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金鉴 出版时间:1980-04-25
    关键字: 邓县 双烈祠 铁铉 安史之乱 靖难之役

    邓县建有『双烈祠』,崇祀唐张巡,明铁铉,二人皆邓县籍。祠门有对联曰:『烈士无双双烈士,忠臣不二二忠臣』。人忠烈,文佳妙,堪称双绝。唐玄宗天宝末,安禄山造反,陷京师,僭帝号,上西幸蜀。叛军入河南,张巡为眞源(鹿邑县)令,起兵于雍邱(杞县)大败安之部将李怀仙。安乃于杞北筑垒沟绝饷道,终不屈;复与太守许远齐力守睢阳(商邱),卒至矢尽粮绝,城陷被执,骂贼不休,壮烈成仁。雍邱、睢阳为江淮屛障,睢城不下,贼众便不敢南下扰江南,东南富庶之区乃得保全。雍睢牵制叛众

  • 文章张巡的文与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楊仲揆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忠烈名臣 诗文

    唐安禄山之叛,张巡守睢阳甚久,屛障东南,朔功至伟,其忠烈事蹟,腾传人口至今不衰。但一般人少见其诗文。唐韦绚撰「刘宾嘉话录」载危城中勉将士诗两首,其一云:「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始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创犹出阵,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地,心迹欲何施?」另一首为「夜闻笛」,云:「岧嶤嶤试一临,骑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营开星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吟。」其诗固已可传,只是为忠烈之名所掩

  • 文章(古今乡贤)张巡庙•汐止忠顺庙史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行玉琦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安禄山 神像 汐止忠顺庙

    本庙位于汐止公园域内。始建于前清光绪初年。原为闽南式之传统古厝,乃台湾地区及本鎭鄕民奉祀敕赐保仪大夫唐名将中丞公,俗尊称安公祖。公开元进士,历任清河、眞源县令,有能声。天宝中,安禄山反,州县守者,或走或降,莫之敢御,独公以数千卒起讨之。后以势寡,与许公远合守睢阳。会贼众十余万来攻,日中廿战,每督战须齿碎,眦裂血面,不少惧也。公自起兵,大小四百战。沮贼势,蔽江淮,守一城,捍天下,厥功至伟。至德三年,城陷,被执,贼帅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仅三、四耳,仍大骂

  • 文章大老爷灯笼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71-08-20
    关键字: 张大老爷灯笼 苦守雎阳 忠烈

    故鄕每年农历七月一日开始至三十日止,家家户户在大门前都悬挂着一盏或两盏灯笼,白底上面,用红色写着「昊天大帝」,「旻天大帝」,「协天大帝」,「伏魔大帝」,「英济王」,「收灾降福」,「驱瘟逐疫」等字样,这就是叫大老爷灯笼。大老爷,就是唐朝的大忠臣张巡,灯笼上面所写的名称,就是他死后所封的神号。按唐室平定安史之乱,惟一所凭借的为西北的兵员和江淮的财富,张巡死守雎阳,因为雎阳是江淮的保障,但是雎阳又是侵入江淮的一条最便捷之路,雎阳一失,江淮就不保,朝廷就无力

  • 文章「台灣人與河南人」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集应庙 安史之乱 河南同乡会

    本(六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出版的中原文献第十卷第二期中,曾载有王光临先生「台湾人与河南人」的一篇大作,把台湾省所谓闽南人和客家人的来龙去脉,旁征博引,分析得甚为详尽,证明了台湾同胞无论其为闽南人或客家人,追本溯源,其祖先都是由河南辗转来到台湾。这篇文章好像有一家报纸曾经转载,足见其信而有征,是一篇民族源流的宝贵文献。听说台北市木栅区保仪路有一个古老的庙,名曰「集应庙」,乃是唐朝张巡之后,奉其神像,由河南经由闽南迁来台湾,建庙供奉,这又是早期河南人辗转来台

  • 文章中原渡海來台神明的歷史淵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台湾神明 两岸交流 许远 陈昭应 陈元光 岳飞

    简介其历史渊源,藉以明了我中华文化的脉络与来源。保仪尊王与保仪大夫保仪尊王与保仪大夫庙,在台湾十分普遍。笔者曾居住木栅,住家附近恰有一座保仪大夫庙,香火鼎盛,为木栅居民信仰的中心,逢年过节,都有盛大仪式,笔者好奇,曾就近追溯其究竟,始知道这位保仪尊王与保仪大夫,就是来自我的家乡河南,保仪尊王就是昔日安禄山造反而死守睢阳的张巡,保仪大夫就是与张巡同时死守睢阳的许远。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为邓州南阳人,博览群书,文武兼资,开元末年进士,先是出任真源县令,政绩

  • 文章故鄕憶往陰曆七月的習俗種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6期  作者:陳平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阴历七月 无锡民俗 大老爷灯笼 乞巧节

    立秋日家家都要吃西瓜,据说立秋日吃了西瓜,可以抵抗秋老虎的炎威。故鄕的考究人家,每年立秋以后,不再吃西瓜,而实际上本地的西瓜,也已经没有了,立秋后所有市上售卖的西瓜,都是由宜兴方面运来的红瓤西瓜,不及本地的好吃了。初一日起到三十日止,每家大门上悬挂一盏或两盏灯笼,一盏的是圆形,两盏的是啦叭形,名叫「大老爷灯笼」,是纪念唐朝的忠臣张巡的。(按通鉴:唐室平安史之乱,张巡死守睢阳,保障江淮,日夜苦战,一日凡二十回合,城中粮绝,遂食马,马尽,即罗雀掘鼠,人人知道

  • 文章「供大老爺」和「秋苗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期  作者:王道  出版时间:1972-09-20
    关键字: 供大老爷 秋苗戏 民间信仰

    无锡四鄕,在阴历七月半至八月半之间,每一村巷,都要集资在露天搭盖临时棚屋,供奉两位神祇的塑像或神位,每天烧香点烛,继续一个月之久,名为「供大老爷」,在结束那天,还要演剧酬神,名为「秋苗戏」。这两位神祗,一是张巡,一是刘猛将,张巡死守雎阳,保护唐室,后人称他为千古奇忠,正气凛然,封为「伏魔大帝」,能驱瘟逐疫,收灾降福,在夏秋之间保护人口平安,不生疫疠;刘猛将以驱蝗殉身,他的神灵能保护田中不生虫害,使五谷丰登,所以这二位神祇受到大家的敬奉。吾邑四鄕在稻禾秀齐

  • 文章大老爺會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1期  作者:武陵 出版时间:1979-07-10
    关键字: 大老爷会 死守睢阳 晓谕百姓 仪式表演

    无锡城鄕各地,到处都有张巡庙,(本地人称大老爷殿)张巡是唐朝的大忠臣,他死守睢阳,复兴唐室,安史之乱,江淮一带和我们的故鄕地区,没有遭到生灵毒之苦,完全靠张巡死守睢阳之功,所以民间对他都感恩而非常崇敬。每年阴历八月,稻禾已经秀齐,这是一段农缺时间,尤以过去农业社会,生活不像现在那麽紧,鄕间各地,多设坛供祀,名为「供大老爷」。如遇发生疫厉,或人口不太平等情事,地方民众,就先把他的神像,由庙中抬出,供在露天临时搭的神棚里,然后集议筹备出会巡行,以冀收灾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