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年糕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祭灶

    来源期刊:《闽聲》 第18期  出版时间:1968-02-15
    关键字: 祭灶 传说 仪式 年糕

    起来,慢慢的享受,大约在一个星期内还吃不完哩。「祭灶」一过,各家各户的「年货」差不多都准备齐全,吃的方面如:年糕、酒、猪、羊、牛、鸡、鸭、鱼以各种佐料用的配件,靑菜、菓饵,……都大量的购存。其中各种肉类大部份都把它用咸汁浸起来,以便新正宴客。普通人家最低限度对这些东西也要准备吃到元宵节为止,如不如此,则会为人耻矣。还有用的方面,春联、新灶君牌,元宝、鞭炮、香、烛……也须买便。

  • 文章新年忆旧话年糕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1期  作者:程司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新年 年糕 小米黄面年糕 返乡探亲

    记得是民国三十五年正月初九日,我离开老家一东光县一晃五十八个年头了。五十八个新年,是在外地过的。过年的食物鸡鸭鱼肉,包子馒头,样样都可吃到,唯独小米黄面年糕,买不到,吃不著。过年尤其是旧历年,每每就会想起家鄕的年糕。黄黄的面,搭配着红红的金丝小枣,香喷喷的甜味,让人垂涎三尺。吃年糕是每个中国人过年少不了的应景食物,相传取其年年高升,财源增长的意思吧!不过各地制作年糕使用的材料却有些许不同。例如江南各省,多用白糯米。地处华北大平原上的我们,平日以杂粮豆、麦

  • 文章福州的:蚌湯 蠣餅 鐤邊糊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海味 豆腐 粉丝 年糕

    心白菜(福州人叫山东府白)一起煑的,味道特别好。吃时再加些醋、胡椒末,就更加开胃了。猪肉、猪头和鸭子煑过一阵后,即取出,另用酱油、五香等,做成卤肉、卤鸭,切块出售。故吃山东粉时,还可以吃到卤肉、卤鸭。同时,这种山东粉担子还兼卖鱼丸,当中有肉饀,味交鲜美。粿店福州有一种点心店,叫做「粿店」(福州人称年糕为粿),虽名为「粿」店,实则不仅卖煎熟的年糕,还卖些别的点心,如肉包、烧卖、千层糕、卤面,以及上述的元宵丸、蛎饼、鼎边糊等等,不下一二十种,但顾客多半是吃元宵

  • 文章故鄉地理風光杏桃梨棗瓜菓憶(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0期  作者:馬濤 出版时间:1983-10-30
    关键字: 水果 年糕 红枣

    忝两种,粘壳粘忝子,同糯米本质均无糖份,糯米「年糕」甜度始源于糖的功力。粟谷类中的稷子,含糖份较其他粮米为高,且浓有浑香味,次为减低粘性作用,和渗部份稷面,再以枣泥调制,粘面屯储愈久愈为好吃,二月前屯放蒸溜出来的粘面,輭溜溜的,如同一盘「糖稀」,如未冷却,当心粘可封口,甜不可支!又谷类小米中,稷子粒粗质甜,无粘性壳子,粒小质硬,可米可面,正宗非粘性忝子,精洁细腻,粮米中之上品!春节过后,延过二月中旬,屯储年饭用尽,雪溶草发,树生萌芽,万物复苏,已无年意

  • 文章歳朝憶無錫故鄕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吉人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无锡 守岁 炮竹 财神 年糕

    故鄕岁朝,每家人家的厅堂上或客厅里的花瓶,是那麽的古色古香,红的天竹子,黄的腊梅花,喷着微微的幽香,守岁烛熊熊的光芒,把厅堂或客厅渲染得格外富丽堂皇。守岁人一夜没睡,浓重的鼾声,显得很疲倦;起身得最早的是孩子们,从帽子到鞋子,一身都是换得簇新,他(她)们认为今天是最快乐的一天。乒乓乒乓的砲竹声音,使人听得很淸脆愉快。掉狮子的来了,铛铛铛,铛铛铛,跳,踪,闪,扑,掉得那麽吃力,代价仅仅给他们每人一片薄薄的年糕。网船上的说好话佬来了,声调柔和,好像在敎堂里唱

  • 文章在家鄕過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0期  作者:剡川鄥氏 出版时间:1976-01-01
    关键字: 故乡 过年 年糕 祭灶 风俗

    离家来台已二十六年余即将过第二十七个年。在家鄕过年已变为陈年带古烂脂麻样的事。将近三十年前的事留在脑海中的影子,逐年退色,淡得看不淸楚,想不起来。祗好像家鄕过年前撢尘一样,将过去的事像房间里的用具陈式,一件件拂一拂,揩一揩将积聚的尘埃除去,仔细看看,用手摸摸是否完整如旧。做年糕:农历十二月初,各家开始做年糕年糕的材料是米。米有糯米(粘性最大,多用于造酒做糕点)。粳米(粘性较差,日常煮来做饭吃的就是。像家鄕的早稻米——略似本省出产的在来米。晚稻米——略似

  • 文章

    来源期刊:《闽聲》 第5期  作者:南湖漁父 出版时间:1966-11-01
    关键字: 粳米 年糕 早稻 海米

    家鄕所产的米,大致可分粳米,术米(糯米),早米,黄占米,畬米等。粳米价最贵,质粘而稍硬,不作常食,以之煮粥或制作白粿(上海人叫年糕),软中带硬,极好吃。术米写作糯米,有尖术和圆术两种,质粘而软,以之酿酒,包粽,或麿浆做粿,及搓等用。以上年仅收成一次。早米,黄占是普通食米。早米就是早稻,和此间的在来米相似。黄占米是晚稻,和蓬莱米有些类似,价较早米稍贵。以上均水稻,年可收成两次。种植之法采取问揷法,不待早稻收成,便将晚稻于间隙揷进去。畬米产在北门外山地,为

  • 文章漫谈家鄕的年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1期  作者:崇安散人  出版时间:1979-01-20
    关键字: 上海年糕 倪云林 家乡 台湾年糕 糖元宝

    流栖宝岛,忽焉卅载,每逢农历过年,对家鄕的景象,思念殊深,尤其对过年时所吃的糖年糕,思之更为殷切。在台湾市上,食品店中虽然也有苏式的上海年糕可买、但外观虽然很美,可是蒸煮后,即面目全非,变成一团烂糊浆,吃在口中,叫人啼笑皆非,只好自骗自的聊慰思鄕之情罢了。苏式年糕在台湾叫上海年糕,考其发源地,就是在我们无锡故鄕梅里地区,当元末在过年时期,流寇饥民、四出抢掠粮食,遂由居住在梅里的先贤大画家倪云林发明,敎鄕人把米制成像砖块的年糕,砌成墙壁,以隐瞒流寇饥民

  • 文章續鄕先賢倪雲林軼事二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期  作者:中勳  出版时间:1972-09-20
    关键字: 倪云林 元代画家 名贤轶事 苏氏年糕 蒸制年糕

    故在立卖田文书的开首一句,就写了「这下脚耕种」四个字,因为你下脚走下田里去,所以你就要耕种下去,将田卖给你了。这是在锡东的鄕间,大家都知道这不成文习惯法「下脚耕种」四个字的来历。苏式年糕的发明人我们在大陆时,到了年底,家家户户,不论穷富,多要蒸制年糕过年,这种长方形如一块砖头的年糕、在上海一带的人,多称他为苏式年糕,因为这种形状的年糕,祗有我们无锡,苏州的城区及邻接无锡地区的鄕鎭才做,其他地区就不做这种长方砖形的年糕,又因苏州在明淸二代,是省会大都市,比较

  • 文章春节话年糕彩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李金波 出版时间:1979-02-06
    关键字: 传统民俗 春节联欢 年糕彩头

    每届农历春节,在我国习俗必须做年糕过年,这是一椿例行大事,不但为应景庆节之需,而且为民族传统的风俗。在我们家鄕浙东一带,每自腊月初起,第一项事即着手做年糕,除了穷苦人家,到街上买些年糕以应付年节外,中上人家都请工人到家里做—象征一切自家有,不需外求之意,如现代人所谓的派头大。大户人家独自请人做,年糕多至数大缸,以备吃整年,可作平日间隔的主食,或点心或请客。一般人家则联合数户一起找工人做。于是但闻大街小巷连夜一片捣臼声。家鄕年糕,不像台湾所做的,但有一种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