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师范共返回1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话梓里南通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張樂淘  出版时间:1977-08-15
    关键字: 南通 实业 师范 文风

    应善加开发利用,遂筑埧建堤,兴办农牧,顿使沧海成为阡陌良田,这正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蹟,也是人与天争的独具慧眼之秉赋。几经改进土质之后,嗣又引进美国改良种棉花,大事培植,产量丰富,收益裕厚。为运用生产资源,继又兴建纺纱厂,织布厂,染色加工,作业系统一贯,毕具规模,振兴实业之基础,亦告奠立,日渐月将,营利生息可观,乃于光緖二十八年醵资兴办通州师范学校一所,盖以敎育第一,师范为先,其眼光之远大,由此可见。这一所学校的成立,更是开全国师范敎育风气之先,历史最早

  • 文章江苏省立连云渔村师范校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毛正方  出版时间:1983-09-01
    关键字: 诗词 师范 校歌

    山环海抱,凭临地势雄,浩渺烟波远,鱼盐水利宏,切磋问难,学术资硏攻,百万渔民生计充,保持领海主权,吾侪职志同,努力生产,塞漏巵,挽颓风,前进!前进!总理遗敎誓遵从,前程万里无穷。「附记」:一、渔师原属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渔村师范科,同一校长孙洁黄先生,王珏先生为主任,民国廿二年独立为江苏省立连云渔村师范,省派王刚先生为校长,民国廿四年改为江苏省立连云水产职业学校分为师范部、水产部。二、抗战后,于江苏崇明复校,校长仍为王刚先生,易名江苏省立崇明水产学校。

  • 文章豐師瑣憶寄鄉思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丰县 师范学校 回忆 革命 思乡

    知识有限,但对于党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却受益不少,囘顾自此身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并接受三民主义的敎育,对我实有重大的影响。本县新猷,以敎育为先,因鉴于小学师资缺乏,乃决定将初中改的师范,并迁址南郊之渠楼,是处为一所庄园,四周环河,地主房舍很大,位居中央,学校便设于此,边河内沿,佃户搭居,前面有广场,辟为操场,西侧有菜园,改成校园,附近还有广大的土地,后来辟设为农场、农民敎育馆、自治实验鄕等,距城里许,夹道白杨萧萧,是一所很理想的学校环境,我从二年级便在这个新

  • 文章對遼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范占元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教育 老师 师范学校 辽宁

    我是山东省栖霞县人,由于祖父经商迁居奉天(东北易帜改名辽宁)省抚顺县(千金寨)。在初中读书时,鉴于一部分老师能够循循善诱,很得学生称赞与羡慕;还有一部分老师虽然热心敎育,却因国语说得不够标准,加上口讲指画,也是辞不达意,弄得他本人扫兴,学生望洋兴叹。所以从这时候开始誓志为人师表,还想做个模范老师。抱定入国从俗的观念,关于注音符号特别用心学习,逐「字」査找字典,改正故鄕方言腔调,所有学科都不敢忽略。初中毕业后,很幸运地考中省立二师新师(又称高中师范)理科

  • 文章悼念學弟昭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1期  作者:王廷惠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悼念学弟 师范教育 东海高级师范学校 求学回忆

    学弟昭祥,于民国八十四年元月廿七日病逝,行约将周年。就记忆所及,将其人其事,略述于次以示悼念。我丰师一至四届同学,来台者,计有一届李诚修。二届刘德熙。三届张电光王述之。四届杨宝琛、昭祥和我。目前除述之和我外,其他同学,均先后去逝。同届杨宝琛,长我二岁。昭祥小我二岁,所以称他学弟。昭祥在班上年龄小但成绩却名列前茅。昭祥先后在丰师,及江苏省立东海高级师范学校,完成师范敎育。曾出任宋楼完全小学校长,是时我调任季庄初级小学校长,两校近在咫尺,同窗好友过从甚密。昭

  • 文章我的懷念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景枢 国立茶洞师范 南京 往事 追忆

    景枢和我在抗战时期,聚首在湘西花垣,同任敎职于国立茶洞师范,校址在花垣辖境,位居川湘黔三省交界处的山城。虽在川湘公路线上,幷无定期班车,只有运输的车辆不时的经过,交通幷不便利。我们常往返于花茶两地,便步行五十里,朝发而夕至,慢步当车,沿路浏览,不惟不以为苦,且有很多乐趣。战时的学校,一般较为简陋,但茶师系新建之国立学校,设备条件,尙不太差,我们工作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敎导青年学子孜孜向学,课余种菜栽花,朝夕盘桓在花前月下,过着山野恬适的日子,回顾那段美好

  • 文章老敎育家李崇武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李崇武 教育 师范 军训

    老校长」老而弥坚假如说敎育工作是一种奉献,那麽吾师李崇武(振云)先生对国家社会和他数不淸的学生们,眞是奉献得太大太多了。崇武师是河南汝南人,民国六十六年农历元月二十五日就是他的七秩晋三华诞,但他精神攫铄,身体健壮,不弯腰不驼背,连一根白发也没有,看起来不过是五十许人,现在还在担任私立龙华工专校长,孜孜不倦的在为敎育工作而努力,竞竞业业的在为国家培植实用的科技人才。「老校长」是我们河南省立百泉鄕村师范同学对于崇武师一致的尊称,因为我们自从立雪程门,亲炙敎

  • 文章抗戰時期遷禹縣之學校對地方教育文化之影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禹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禹,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禹州知州曹广权之聘,出长禹县丹山书院,时废科擧,兴学堂,禹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

  • 文章中學讀四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中学 招生 师范 汪伪政权

    谓:「和平未至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十一月二十五日,河北省滦楡区专员殷汝耕降敌叛国,以冀东二十二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于通县宣布脱离中央。十二月二十五日通电组织伪自治政府,自任伪长官。至二十四年底止,伪满日本人官吏已达一万五千人以上。余转入昌图中学时为十八级,最高年级为中十三,其次为中十四、中十五、中十六、中十七。另有新师二级一班(即新制师范,初中或讲习科毕业考入,三年毕业),讲九级一班(小学毕业考入,肄业三年,与中

  • 文章怀我师范敎师张蕴光先生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5期  作者:葉以新 出版时间:1979-02-01
    关键字: 张蕴光 师范 个人品质

    张蕴光先生名品纯,靑田九都鹤岸人。离刘文成公故里约三华里。淸末廪生,以公费考取赴日本早稻田留学,专攻数理。囘国后(约在宣统二年)一直在处州省立第十一中师两校任数学敎员。故在台之鄕友,曾在第十一中师两校毕业或肄业者,无不知晓与敬仰。余与蕴光先生相处时间特长,先是师范五年数学老师,后是附小三年同事,他兼附小主任,余任敎员,食宿与共,朝夕相见,故认识与敬仰特深。其人其学,与其对敎育之贡献,实値得怀念。兹就囘忆所及分陈如下:一、他的敎授法,是注入与启发兼施

共147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