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习俗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梅縣地區客家山歌初探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0期  作者:李勤科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客家山歌 客家源流 客家习俗 旋律节拍

    分析起来以上所述的历史大槪是其渊源。据说,全世界的客家人有四、五千万之多,光是毛里求斯这样的小国就有二万多梅县人。客家人的生活很有特点:(1)妇女劳动。自永嘉以来,因战乱所迫不得不逃离他鄕,从黄河流域跋山涉水来到南方,靠的是一双大脚走路,所以客家妇女从来就反对缠脚。她们很能干,不仅操持家务养育儿女,还从事农田生产,男人们则一般不屑干这些活。(2)冒险开拓精神,在旧社会,曾流传过这样的口头禅:「客家人开州府(州府即商埠的别名),广州人旺州府,福建人住州府

  • 文章中秋客家山歌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中秋节 客家习俗 山歌节 文化活动 地方特色

    中秋佳节是客家人及华侨的汇集地,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的客家山歌节。「山中山谷起山坡,山蛮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节,山上山下唱山歌」。这是客家人爱唱山歌的写照。「讲唱山歌过多,有山歌千万箩,因为那年发大水,五湖四海飘伢歌」。这首山歌说明了山歌的广泛流传。为什么客家人喜爱唱山歌呢?因为客家先民的祖居地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客家先民多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民系,许多人谙熟诗词歌赋,必然对民系的民间歌谣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客家山歌起源于

  • 文章客屬名人南越王趙佗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赵佗 习俗 方言 客家先贤

    ,背谓之背囊(囊梁也)肾曰核,小儿之阴曰朘(子回切)手足冻曰僵,臀曰矢脗,腰际曰嫌,亦曰膁肾。开颐擘颔言呵欠,鬼崇曰拉台,不循理曰蛮。妇孺不畏人曰生豺,同姓相奸曰牛,嬾惰曰嬾尸,迷人妇女曰马骝精,钜富谓之万户,和尙曰禾上,曾孙曰塞子,媳曰心舅,子女最小者曰满子,自称曰吾,称人曰若,妾曰阿姆支,妻曰辅娘,牛肚曰百叶,火笼曰火窗。由上所引述中原和嘉应州及蕉岭县的方言,可知嘉应州的客家话仍保存了不少中原音韵,而现在广东省龙川县境内不少居民的祖先,是当时随赵佗南来

  • 文章客家人的饮食习俗和生产方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陳運棟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客家食物 客家服饰 客家生产方式 客家节日习俗

    餬口的。面类计分大面、面线、面饼等,大面即面条,用作汤面或炒面的原料,待客时常与米粉作为飨客的食物。面线较面条为细,一般习俗里作为「长生」的象征,「面线卵」是生日必具的物品。面饼包晒干而成,客家米粉的丝条较闽南的粗些,炒来吃特别觉得有一种韧中带脆的味道。冬粉是绿豆粉所含面包、烧饼及一切面作的糕饼。类似的食物还有米粉和冬粉;米粉是以古米磨成粉,压成细丝煮熟作,呈半透明,「冬粉肉员」是客家人飨客的一道名菜。代用食料或副食品中,以蕃薯粉、芋头、面类为最普遍。用

  • 文章正月初七為何吃「七樣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客家 传统习俗 “七样菜” 传说

    客家人的祖先原在黄河流域,但仍保持着中原的古风,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是其中之一。按照我国天干地支的算法,“正月初七,谓之人日”。相传这一天上苍创造了人,故古代初七不用刑。按梅州客家的风俗,初七是「神下天」,也是神仙下凡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要煮「七样菜」。是从葱、芹、薤、蒜、芫、豆腐、鱼等凑成,一锅煮,一碗装,全家吃。「七样菜」寓意深刻,内在关系,沉湎著深邃的民俗心态。其谐意分别为:“葱”,是以客家话“聪明”之“聪”为谐音,芹菜之“芹”,是“勤”字的谐音

  • 文章客家民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客家民谣 风土习俗 时令节气

    正月裏來正月正 新鞋新襪新衣衫有魚有肉又有酒 處處可聞鞭炮聲二月裏來下種期 脚頭犂耙初落地播下種子望秧長 孩童放牧把牛騎三月裏來插秧田 大大細細唔得閒彎腰躬背向後退 禾行筆直像枝箭四月裏來日子長 青黃不接餓肚腸又巫蕃薯又巫米 猴頭羹充作食糧五月裏來過端陽 賣柴買米把粽裝粟花初成黃色菓 磨粉煑羹味道香六月炎炎是夏天 收割禾稻担上肩趕把新谷礱成米 新禾米飯香又甜七月秋風漸漸涼 種了蕃薯再插秧肚飽耕稀空餘暇 男工女織始分行八月十五是中秋 有人歡喜有人愁花好月圓人不見 名人逸士...

  • 文章平遠風土—婦女的裝束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6期  作者:黎義本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平远 妇女着装 传统习俗 客家文化

    民国五十一年的六月,中华日报记者梅县同鄕谢树新先生,在苗栗创办「苗友」杂志时(后改为「中原」杂志)要我提供稿件。因为该杂志以发扬客家文化为宗旨,因此,我乃以「平远风物」一文,不分章节的陆续投送。在刊完后,五十五年适本县鄕贤朱浩怀先生编纂「平远县志续编资料」,又嘱我撰拟「风土」一篇,就将原有「平远风物」重新加以整理及分成章节后应之,完稿后,蒙予采用付梓。自「平远县志续编资料」于六十四年出版后,深受同鄕及各界的重视,尤其受到史学界学者朱介凡先生的推崇,特在

  • 文章客家人与客家民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陳建中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客家人 客家民歌 客家文化 地区民间习俗

    养成刻苦耐劳、坚忍卓绝、冒险犯难、团结立业的德性与爱国爱家、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特别重视民族传统、子弟敎育,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人才方面也代出多杰。至于客家妇女,更多特出的优良特性,像与男人共同担当生活责任,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比起男人是毫无逊色,而为一般民族学家所深知。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不但流布全国各地,海外亦甚多。据最保守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客家人的总数在五千万人以上,其中包括在台的客家人,总数约四百万

  • 文章客家人的羙德——鹹菜與骨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4期  作者:江平成  出版时间:1990-02-04
    关键字: 咸菜 骨罐 客家精神 风土习俗 方志谱乘

    民国五十六年,平成担任中国广播公司苗栗电台台长之时,曾经制作了一个综合文艺节目,名为「客家人的美德」。很荣幸的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颁发大型金钟奖。该节目的内容,系以引述我们客家地区常见的「咸菜」和「骨罐」,表现出我们客家人的美德。兹承梅县同鄕会索稿以供会刋登载,特将这项得奖节目内容的述谈部分,摘录其大要和略加补充,作为交卷,幷请鄕亲指敎。咸菜谈起我们客家人,给人第一个印象,就会联想到咸菜,也就如同讲到四川就想到榨菜一样。咸菜虽然到处都有,但是没有客家地区那麽

  • 文章漫谈「客家土楼」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5期  作者:廣春樓主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客家土楼 趣闻轶事 风土习俗 历史事件

    屋,竟历百年而屹立不坠,客家人的聪明才智,眞是不可思拟。于是中国人的建筑天才,继万里长城、都江堰之后,又一次受到国际的瞩目。他们瞩目的焦点,是在永定的「承启楼」。听说桃园「小人国」的土楼模型,就是按照承启楼的原貌,以二十五倍的比例缩小而制作的。承启楼楼高四层,楼中有楼,就像北京城,外城之中有内城,内城之中又有皇城一样。仅凭这些特色,永定的承启楼被称为土楼建筑的代表,确是当之无愧。上饶土楼数量多不过要说到土楼数量之多,当推饶平的上饶为全国之最,其他客家地区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