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宛西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宛西御倭鸿忆录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諸葛信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宛西 西峡口 抗日战争

    编者按:本文为浙江诸葛信先生民国四十八年七月之旧作,对于宛西地方自治成就,有客观扼要之介绍,爰选载本刋,以作中原文献之资料。

  • 文章宛西绅治替代官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齊惠吾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别廷芳 保甲 剿匪 《宛西自治丛书》

    河南省在保甲时期,有所谓宛西自治者,应运而起,内鄕别廷芳,性慷爽,有侠气,拥中人产而幼失学,値土匪蜂起,民不聊生,思所以抗之之策,集壮丁,制枪炮,尝乘夜击匪于要隘,匪畏避,民众爱戴,乐受指挥,由近及远,范围日益扩大。鎭平彭锡田,归里御匪,与别联防办自治,相得益彰,不数年间,声誉震全国。其事迹分述如左:(甲)办保甲:别、彭二公,既以肃清匪患为职志,加之地处边陲,土匪纷扰,官厅既已束手,伊二人之倡办自卫,政府当然不能阻止。遂照保甲成规,将内鄕、鎭平、淅川三

  • 文章宛西民团抗日纪略(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1期  作者:陳舜德 出版时间:1975-11-25
    关键字: 宛西民团 抗日战争 西峡口战役 民团自治

    二、内鄕民团抗日敌纪要民国三十四年三月,日寇第一一〇师团及东京机械化竹师团,连同伪军共四万余人来犯宛西。时内鄕仅驻国军一个加强营及省保安团二团。民团乃即就要隘布防,自廿六日起,大小战役凡五六次,择其要者如后:㈠五龙庙坡之役五龙庙坡在县城东五里许,前临默河,后拱七里河,为县城前衞。迤东则无险可守。敌军到达南阳三岔口及鎭平菩提寺后,内鄕民团即奉刘主席令协同国军布防,并以四个团布防右翼江园,陈子崖,大桥,大行营,大王营,灵山头,鄂沟,师岗,卧牛山,蒿溪,灵宫殿

  • 文章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记宛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6期  作者:王撫洲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宛西 人物回忆 风气 路不拾遗

    一)宛西是指南阳以西地区之鎭平、内鄕、淅川、邓县四县。这四县位于河南的西南角,与陜南、鄂西北交界,是一个丘陵地带,物产既不丰富,交通又不便利。民国十四五年以前,是盗匪遍地,治安恶劣,民不聊生的地区。经过几位杰出的地方领导人物,本自卫之目的,在各县分别实行地方自治进而实行四县合作,联防自治,数年之间,先后变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人间乐园。到了抗战、剿匪期间,更发挥了保卫国家的威力,其实绩与成效,应当垂之史册。过去,在大陆,在台湾,曾有不少刋物介绍过

  • 文章河南人民對八年抗戰的貢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陶士君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河南抗战 抗日战争 徐州会战 宛西民团

    邓县、淅川等县仍在国军控制之下,中原战役结束后国军撤退至伏牛山,当时我随三十一集团军驻防宛西,因感家鄕沦入敌手,鄕亲遭受日军蹂躏,义愤塡膺,曾返回平顶山与高侠轩先生会合,组织游击队打击敌人,当时伪军气势嚣张,对我不利,为了消灭敌人力量,积极进行策反工作,经高侠轩先生函介暗访伪军纵队司令李智文、卢克山等分别晓以大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彼等接受我方劝导,决定仲秋节南下时起义,当时由我亲自带领伪军万余人至南召归顺中央,报请三十一集团军接受,改编为陆军第一临时补训处

  • 文章宛西各县自救奇蹟与鸡公山胜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宛西自治 鸡公山胜地

    河南大学在开封战事吃紧时,先迁往鎭平及鸡公山。这两个地区的环境和发展都有其特殊的情形,给我印象很深,値得略为敍述。鎭平是属豫省南阳专员区的一县。南阳秦为宛县,隋时改称今名。南阳专员区共辖十三县,西部有鎭平、内鄕、淅川、邓县四县,通常称为宛西。这四县接连陕鄂边区,地瘠民贫,时有土匪出没。民国六年内鄕别廷芳氏(香斋)为避匪乱,携眷附近居民百余户至一形势险要的老虎山寨,协力自衞,数年之中赖以保全。县民见其领导有方,先由其本区公推别氏为保衞团团总,后全县各区保衞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