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婚嫁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鄕旧俗(十一)——婚嫁的繁缛与浪费兼谈我国古时婚制及有关其他种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1期  作者:曲翁  出版时间:1992-05-20
    关键字: 古时婚制 婚嫁 故乡旧俗 无锡

    從前迎親,時間總在晩上。曾記筆者小時,在宣統三年,有一家轎前女婿,隨着花轎去迎親,花轎抬到女家門前,女家循俗要把大門緊閉,花轎停在門前,一班鄰居附近的惡少,不但對新郞惡作劇椰揄,而且還用種種方法侮辱他,新郞無奈,乘機在黑暗中溜走,遍尋不得,到了天明,才在附近山脚下一座小廟裡找到,他的辮子上給人繫上一串紙綻,新衣上灑得一身糞水,後來男方請了鄕董,地保出來和女方交涉,要女方交出惡作劇的惡少來,到了那時,誰也不敢出來承認,女方祇得自己出來認錯,放炮仗,請路頭,...

  • 文章「黄毛」媳妇与「过夫」嫂——忆家乡(广济)男女婚嫁习俗之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期  作者:周錫棋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湖北武穴 婚嫁习俗

    一我在本刋上期写的有关我鄕「男婚女嫁」一文,是就一般明媒正娶的男女婚嫁方面一些习俗去写的。事后经过鄕长们的提醒,男女婚姻关系,不仅此端,还有「黄毛」媳妇与「过夫」嫂的婚姻习俗。「黄毛」媳妇,就是童养媳之称谓,所谓「黄毛」犹如「黄毛」丫头同一义也。在我们鄕裏的语音,把「黄毛」媳妇,竟叫成了「黄梅」媳妇,这完全是一种地方土语,是无法解释的。例如说:某人为他的大儿子抱了一个「黄梅」媳妇囘来了。値得注意的是一个「抱」字,既不是「接」字,也不是「迎」字,更不是一个

  • 文章千里姻緣紅線牽——基諾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作者:禹克坤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基诺族 三撮毛 婚嫁习俗

    基諾族原是彝族一支,十年前才正式成族。在清代,因其族男子頭上留有左右中三撮頭髮,稱爲「三撮毛」。清道光年間《普洱府志》云:三撮毛,即倮黑派。其俗與擺夷、棘人不甚相遠,思茅有之。男穿麻布鞋衣褲、女穿麻布衣桶裙。男以黑籐篾纏腰及手足,髮留中左右三撮。以武侯(諸葛亮)曾至其地,中爲武侯留,左爲阿爹留,右爲阿媽留。又有謂左爲阿媽留,右爲本命留者。以捕獵取野食爲食。男耕作,婦女任力。現在基諾族集中住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景洪縣。人口萬餘,分佈在基諾山(攸樂山)的四十...

  • 文章北方婚嫁趣事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北方 婚嫁 风土习俗 趣闻 婚礼

    有句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在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我国,这两句俗谚,实在是一个眞实的写照。就拿笔者家鄕——豫北来说吧,在那纯然旧社会的鄕间,婚丧嫁娶,是非常繁琐而隆重的,同时,说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当此旧历年关将届,「有钱没钱,讨个老婆好过年」的旧俗里,谈一谈北方婚嫁的趣事,一以增年景,一以增鄕思吧!在豫北那广大的平原,事起原(武)阳(武),西至济(源)孟(县)所有鄕间,对嫁娶都非常的重视,不论穷富,迎娶都要用四个人抬的大红花轿。虽然

  • 文章故鄕旧俗(十六)——婚嫁的繁缛与浪费兼谈我国古时婚制及有关其他种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6期  作者:曲公羽  出版时间:1992-10-20
    关键字: 故乡旧俗 婚嫁 习俗 古时婚制 无锡

    會親會親在結婚後第二或第三天,要由伴公喜娘陪着新女壻到女家去請的。女家到男家去會親的人,大都是新娘的兄弟、叔伯、堂兄弟、舅表、姨表、姑表兄弟等人,會親的酒筵要特別好,而且每桌都要開口席,去會親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一律坐在中間上席,兩旁由男方的親戚作陪,長輩陪長輩,平輩陪平輩,小輩陪小輩。女方去男方會親,先要見禮,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壓歲錢」,尤其對小舅子要特別優待,小輩除壓歲錢外,還要手巾包一個,中間都是糖菓之類。會親酒吃完以後,去會親的人例須到新房去參觀...

  • 文章故鄕旧俗(十三)——婚嫁的繁缛与浪费兼谈我国古时婚制及有关其他种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3期  作者:曲翁  出版时间:1992-07-20
    关键字: 旧俗 婚嫁 古时婚制 吃糖团圆 拜堂

    轎後跟着「前段」,「喜娘」,押着糰圓糕粽,及一切禮物,至少有十六盤。其間還有肥鵞一對(代表雁不離群永久成雙,前面已說過)另外還有蒲席一條,捲着用紙封着兩端,名爲「還娘席」,賑房裡還要派一助手跟着一同去支付各種開消。厨房、茶擔、樂隊、下人等等都要賞錢,所以到女家去迎親總是浩浩蕩蕩一大群人。吃糖團圓花轎進門時,門口有一個人立在櫈上,手持一張四、五寸濶,三、四尺長的紅紙,上面寫着「某氏門宗三代」字樣,由一人在下點火焚燒,如係續絃,還有一人在門口把一面盆水向外一...

  • 文章故鄕旧俗(十二)——婚嫁的繁缛与浪费兼谈我国古时婚制及有关其他种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2期  作者:曲翁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故乡旧俗 婚嫁 我国古时婚制 无锡

    後來西區張舍、胡埭地方常把此事作爲茶餘飯後的談助,並相戒年輕人不要太過惡作劇。花橋停在女家門前例須由媒人(女方大都爲新娘的舅表叔伯之類,男方爲原介紹人)去同女方家長請示一切,女方就開出條件來,「茶禮」要增加若干,「開門抱舅」錢要多少。「開門」就是把緊閉的大門開起來,「開門錢」是給工人的,「抱舅錢」是給新娘的兄弟小舅子的,新娘上轎,循俗由新娘的兄弟抱近轎去的。種種條件講妥了,便就開門上轎,所以,故鄕有句俗諺叫「轎子到了堂前,還要一隻牛錢」。哭上轎新娘上轎時...

  • 文章故鄕旧俗(十)——婚嫁的繁缛与浪费兼谈我国古时婚制及有关其他种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0期  作者:曲翁  出版时间:1992-04-20
    关键字: 故乡旧俗 婚嫁 古时婚制 风俗 无锡

    回門與望門新女婿囘門與望門,大都在結婚後第二或第三天,女家要準備幾桌上等筵席,由至親平輩或小輩作陪,不像現在吃喜酒,新郞新娘坐在首席,拉了幾個年長的長輩或認爲有地位的人坐在兩旁「添陪末座」,還算是客氣,眞是「豈有此禮」。新女婿囘門,還要由伴公帶着紅氈毯,提着堂名燈籠,到鄰居一家家門口去拜訪,名爲「望門」,如果不望門,今後鄰居就會對他陌生人相看,不理睬他。新女婿到每家鄰居去望門時,任何人可去同他開玩笑,鄰居的頑皮兒童,佻達少年,還要想出種種惡作劇來同他開玩...

  • 文章故鄕婚嫁礼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高宗愷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沾化 婚嫁习俗 道德功能 人物回忆

    视伦理道德,维护家声荣誉;农业社会中的家庭,男治外创业生产,女理内勤俭持家;女尊男为当家,男视女为内助;互敬、互谅、互信、互助;为子孙立规范,为后代创基业;如有夫不夫妻不妻之越规行迹,为邻里所不齿,族众所不容,以前报载一位美国学者说: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安定力量。故鄕男女,安于婚嫁之命,将是受到这一力量的影响。[1] 故鄕妇女衣领高约五公分,缀纽扣三对,着装时纽扣扣严,脖不外露。[2] 故鄕流通的货币为政府铸造发行的铜币:银币和当地殷商印行

  • 文章常州旧式婚嫁漫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期  作者:獨醒  出版时间:1968-12-15
    关键字: 婚嫁习俗 风土习俗 新嫁娘词

    常州在数十年前婚嫁风俗与现在大不相同,过去婚姻关系,祗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认为男女双方社会地位,经济情况门当户对者,将女家小姐之「八字」(生年月日时),送到男府,先经过星相家(算命先生)合婚,认为无冲尅而吉祥者,再经双方家长相亲满意,媒人则奔走双方商谈种种,定婚结婚问题,待意见协调一致时,媒算做成了,才擧行定婚(旧称定亲)男家致送聘金首饰花果给女家,女家以红蛋数十百个送达男家,男女家再转送亲友,与现在登报定婚吿知亲友同样意义。至结婚前必须请星相家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