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女娲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話説河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周應星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女娲 女娲 西侯度遗址 匼河遗址

    一、女娲和风陵渡晋南是「中华民族的直根」,这里先从传说说起。说到人类的根,首先想到的是女娲。据说地球原无人类,是女娲才造出或繁殖下「人」(太平御览·风俗通)说:女娲「抟土做人」,(淮南子.说林篇)说:女娲与黄帝,上骈、桑林共同造人。(淮南子)卷三说:女娲与其兄结为夫妻,繁殖了人类。各说虽有不同,但人类是女娲制造或繁殖同。另(淮南子·览冥篇)有一篇叙「女娲补天」的故事,这篇故事虽属人皆知,可人们却忽略了故事中所说发生的地区。在这篇故事中两次出现「冀州

  • 文章女娲其实是一道彩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蔡豐全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女娲 女娲补天 神话 信仰 彩虹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的疑问,一语带出了女娲神话/传说神秘的身影,给予世人无限想像空间。而从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将女娲归为「三皇」之一的推崇[1]、《淮南子·览冥训》对女娲斩妖除魔的描写[2]、《太平御览》对女娲抟土造人的生动叙述等[3],女娲的「生成」,实则汇聚了古代中国始祖传说的精华,造就让后世敬仰的形象。袁行霈指出,始祖神话反映的是「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4],即说明了始祖神话的流传,是一种飮水思源和民族自信心

  • 文章女娲资料有所思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劉北鎖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女娲资料 读后感 民间传说 赵城侯村 女娲

    一、中华之起源中华之母是女娲女娲母亲叫华胥。中国称华夏。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华人。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来这么多中华称呼?中华之源在哪里?华,古代与花不分,作动词乃开花之意。华与哗同音。哗之声来自喜悦之情。花,种子植物有性繁殖器官。有花必有果和核。果、核可食,乃早期人类生命物质保证。因此他们见到花,就发出笑声「哗!」花多之地,人多。人多了就组成了华部落。华部落是冀州之地,黄土高原上,在母系社会最早形成的一个部落。该部落女首领是华

  • 文章西華縣兩則軼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5期  作者:張樂民 出版时间:1977-05-25
    关键字: 西华县 传说 女娲 奉母城乡

    西华县在上古时代,属太昊之墟,史称包羲氏,建都于陈,画八卦、作书契,制嫁娶、作日历、敎民佃、涣畜牧,中华民族之源,实基于兹土,风尙所播西华首被其化焉。『所谓汝颍之间,天下为无』实不为过,兹将本县两则轶事,录之于后。㈠中国最早的女皇帝女娲氏及其对中华民族之影响。女娲氏亦称女希氏,她系伏羲氏的胞妺,相传后来成为伏羲之后,她建都地就在西华县城北十五里女娲城(俗称娲城,亦叫思都岗,旧墓志载,晓烟为八景之一,河南通志云,龙泉寺亦在忠都岗今存。女娲在伏羲死后继之而

  • 文章修复「女娲皇陵」工程破土开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劉北鎖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女娲皇陵 开工修复 呼吁捐款

    修复「女娲皇陵」的工程,十月初一在「中华之母——女娲」的长眠之地——山西省洪同县赵城鎭侯村正式破土开工。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话历史人物。她在远古时期「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立极」、「烟灰止水」、「制作笙簧」、「刨造婚姻」,是包括「炎、黄二帝」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硏究员孟繁仁多年来考察发现:山西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等地有众多的女娲活动遗迹,证明女娲的主要活动舞台在黄土高原山西;山西省赵城鎭侯村是这位伟大母亲的长眠

  • 文章宜兰女娲庙大福补天宫沿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晉興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女娲 历史变迁 民间传说

    山西吉县人祖山有女娲的故事,赵城(今属洪洞县)侯村有「娲皇庙」,赵城东南五里许有女娲墓。台湾省宜兰县壮围鄕大福村大福路三十号有「大福补天宫」,又称「女娲娘娘庙」,其槪况如后:清道光八年(公元一八二八年),岁次戊子,五月间大福村童数人游玩于海岸,忽见波浪间闪闪亮光,漂来一尊神像,乃现奉祀于补天宫之「大娘神像」,像底有「浙江女娲娘娘」六字,经过众议,奉祀于壮围鄕大福村十四邻一二六号附近草寮内。经过二、三年,神灵显赫,香火日盛,乃在八邻四十五号之地,兴建木造

  • 文章吉县柿子滩岩画为女娲神话的原始型态(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牛貴琥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吉县柿子滩岩画 女娲 遗址岩画 女娲形象

    山西吉县柿子滩有一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处有一方岩画,专家都认为与女娲有关。据发掘报吿摹本其形为:(注:岩画上的人物乳房硕大下垂,表示是一个生育女性。岩画上部七个点,当代表的是天上的星宿,表示天宇;画上人物右手高举一圈形物,上接苍天。画像下部周围的几个点或代表生育人类的意思。这正是女娲神话的艺术表现。吉县周边地区临汾、乡宁、洪洞、襄汾、蒲县、灵石等处也都有女娲的祀庙。这都是和生殖之神女娲的崇拜分不开的。)按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丰富的生殖崇拜

  • 文章女娲非后土浅见(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陸峰波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女娲 后土 民间传说 学者观点 研究论证

    女娲、后土,都是从上古时期的人们口耳相传而来,女娲谓之华夏民族始祖之一,而后土则是与皇天对举的土地神祇。可是,有些学者却牵强附会地硬将「女娲」和「后土」往一起拉,说什么「女娲者,后土也。」甚至否定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后土祠的「后土圣母」是大地之神祇,反而美其名曰「娲皇后土圣母」,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稽古务学,必须履眞践实,硏究须以史籍为证,以正史为据。对尙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而言,则应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遗址、遗物等文物及其所提供的资讯进行稽考,否则

  • 文章興安故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蔣正民 出版时间:1998-07-10
    关键字: 兴安故事 捕鱼 放排柴 女娲辟地工程 乡音乡情

    一、「鸟排」捕鱼「百里异性,千里殊俗。我国广西兴安县地处大陆西南边陲,与台湾千里相隔,两地人民在适应环境情形下,营生俗习,某些方面,自然存在殊异之处,鸟排捕鱼为其中之一,有足观处。鸟排渔,系利用竹排载运鸬鹚鸟至目的地,驱鸟入水,捕得鱼归之谓。其方法,伐大毛竹五根,「玄中记」载:「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今人毕长朴先生所著,民国六十八年十月十日出版之「中国上古图腾制度探颐」书中指出,蛇、鸟两个部族,古为我国两大图腾族人,蛇部族居西方,以五为所尙之数。渔者

  • 文章吉县人祖山与女娲揑人故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杜世榮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吉县人祖山 女娲揑人 神话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根据吉县县志上记载,“人祖之祖,出任吉州”(今山西省吉县),离县城西北约四十五公里的晋陕峡谷—世界第一条黄河瀑布,不远地方,有一座人祖山。传说女娲在这里用黄河水和著黄河泥巴,揑出了无数个男人与女人,从此,这世上就有了无数男人与女人。单说有一对双胞胎,男孩叫玉童,长得像神童一样聪明伶俐,白净净的身子如同无暇的宝玉一样光滑可爱,闪著宝玉一样光泽;女孩叫金女,亦生得跟仙女一般俊俏喜人,有着金丝一样的黄头发,闪著金子的光亮……春去秋来,周而复始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