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理文化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賦(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自然风光 历史古迹 地理文化 人文

    美哉大埔,古邑万川。五岭之东,粤东边陲。汇三河而成韩江水系流入南海,扼三省而有水陆铁路交通咽喉。山川形胜,物华天宝。传统光荣,鲲鹏展翅,享有文化、华侨、陶瓷「四乡」美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全国公评为中国十大最美的小城,铸成一颗璀璨明珠。埔邑古老神奇,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为百越之地,秦汉属南海揭阳;东晋义熙九年(四一三)建议招县,隋大业三年改万川,其间县名几经变易,明嘉靖五年(一五二六)立大埔。永续炎黄,肇居粤东开天地;传承尧舜,问祖韩水溯本源。祖先

  • 文章崇山峻嶺與與客家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山川地理 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 地理分布

    出带有双方语言特点的方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基本定型后,客家民系便形成了。可见赣南、闽西、粤东北这种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是铸造、孕育客家民系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客家民系不会产生在沿海三角洲只能产生在赣闽粤地三角地带的地理原因。山区客家村落二、山区地理环境产生了特殊的客家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总业积,是一种具有内在稳定性和外在规范性的活动方式,是群体内部精神的一种体魂。文化是人类的群体,因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地理

  • 文章中原文化与中原水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龐儀山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中原水系 地理 风景古迹

    再南行可到永济,永济(古称蒲州)是以前同蒲铁路的终点,如今已跨过黄河直达「孟源」;如果很粗浅的去看山西,会觉得它似乎只是黄土高原上一个贫困的山脉,有的只是大片的黄土和老秃的山脉,而实际上只有仔细观察,会发觉它有细致的一面,因为地理形势的险要,山西尤其是北部,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遗迹斑斑可考,而北魏的建都大同,原使该地平添降多文化色彩,「云冈石窟」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洪洞苏三轶事」,永济莺莺塔,杏花村汾洒,太原晋祠……等,一处古蹟一则故事

  • 文章三尖峯憶往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譚惠彬 出版时间:1986-01-15
    关键字: 地理位置 思想文化 丰富矿产 往事回忆

    三尖峯在新化县境内;顾名思义是三座尖山,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的一座陡峭的山峯!它屹立在临资鄕、南屛鄕、屛南鄕三鄕之间。海拔高中央最高峯约一千二百余公尺,其左右二峯稍低于主峯约一百余公尺。全长约二点五七公里,其宽度约一点五公里,坡度陡峭气势雄伟,形如笔架上揷等三支毛笔。就其地理环境和风水而言,确有其人文护境之气势!它与桃林大乘山上的祝融峯寺院遥遥相望!距县城梅城鎭约三十公里,距湘黔铁路约十九公里,距资水约二十公里,距洋溪市约二十二点一公里。三尖峯就其

  • 文章霍州古今奇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朱泉州 楊若愚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霍州 人文地理 特产 饮食文化 古建筑

    、「东城遗址」等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地理坐标:东经111度38'—113度03',北纬36度23'—36度42'。面积七六八平方公里,辖五鎭、七鄕、一个街道办事处,二一五个行政村,人口二十六万。山河秀美:《尔雅》中赞扬:「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马。」有大小河流三十二条,直接注入汾河的有十三条,较大的有五条。州署最大: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侧之州署,占地面积一万八千七百平方米。大牌坊、谯楼、丹墀、仪门、戒石亭、甬道、月台、抱厦、大堂及后院等建筑,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

  • 文章宁都县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69-08-02
    关键字: 宁都县建制史 地方简介 地理特产 文化交通

    一、沿革:三國吳爲陽都縣,故治在白鹿營;晉改寧都,徙今縣北揚田營;劉宋徙今縣治太平里(又名徐觀);隨徙雪坪,(雪竹坪)改縣曰虔化,卽今縣治。宋復曰寧都;元升爲州,明復爲縣;淸升爲直隸州,轄瑞金、石城兩縣。民國仍改爲縣;後設江西第八區行政專員公署,先後轄瑞金、石城、雩都、會昌、廣昌等縣。抗戰時,江西省政府及其所屬各機關,曾一度遷其地,勝利後始遷返南昌。二、疆域:本縣界連九縣,東,石城,南,瑞金,西,雩都,東北,廣昌,北、宜黃、永豐、崇仁、樂安,西北,興國,...

  • 文章窺綱知著 認識隣邦——一本剖視菲律賓的好書:「菲律賓槪觀」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9期  作者:陳德規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菲律宾概观》 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 人文文化

    在东南亚一羣饱受西方殖民统治影响的新兴国家里面,菲律宾是一个较为突出,秉持东方传统,感染浓厚西方色彩,跟我国人文、地理关系密切的邻邦;尤其是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的这半个世纪,从一九四九年碧瑶会议以来,先则被视为它是我们「外交的前线、国防的后门」,一九七五年与我中止外交关系之后,实质上的联系依然存续,在菲华人依就认同自由中国,如今我们并已进而跃居对菲最大的投资国,实质关系还在持续升高;对这一个重要邻邦的进步深入认识,显已成为普遍迫切的需求。正中书局最近印行

  • 文章興化文獻叢譚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8期  作者:士希  出版时间:1969-12-30
    关键字: 建置沿革 地理沿革 交通水利 特产 语言文化

    化为良田,今则连影子亦不见矣。而北洋方面,将延寿陂之水引至北洋,与延寿陂汇合,于是北洋之水利始有充分之供应。由是观之,沧海桑田,均为先贤心血,惨淡经营,初则与海争地,筑海为田,其后为地储水,而有陂渠,文化与物质之基础,于焉奠立。莆田之有南北洋,仙游则有东西鄕。以地理言,仙游占天时地利之益,土壤肥沃,又少旱潦,以故仙游人常云:「仙游之东西鄕,胜过莆田之南北洋。」盖仙游之地势高,而莆田之地势低,每逢霪雨,山洪暴发,仙游之溪水奔流至莆田,当莆田四通八达之沟渠水量满

  • 文章塞上天府話寜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作者:易叔寒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宁夏 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 贺兰山果园 名胜古迹

    远处西北边陲的寜夏省,在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有其重要的一页。中华民族的发展,是由西北逐渐向东南,今日寜夏虽是边陲之地,古代却已开发,禹贡中所谓「黑水西河即雍州」,寜夏即属于雍州。汉代置朔方郡于此,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去病出北地二千余里,首先经营寜夏西部的居延海;后来李陵出居延至浚稽山。故垒秋风,遗蹟斑斑可考。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史,都护在燕然

  • 文章上党文化的特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李仁和 李麗君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上党文化 历史地理条件 传统伦理道德 价值观念

    环境文化创造是以人类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生产发展的水平,一定会影响文化发展的水平。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生产发展快,文化发展也较先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就以上党地区的地理环境作为讨论的起点。上党地区位于山西高原东南部,太行山脉南端,境内多为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丘陵,其间有少量盆地,东临冀南豫北,南下中原大地,西去河东平川,沿途遍布崇山峻岭,古今闻名的关隘甚多,如东阳关、天井关、上党关、绵上关等。从古至今,上党地区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