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唐三彩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三彩·陶艺至精史博馆·典藏最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唐三彩 陶艺 造形 雕刻

    国立历史博物馆拥有的五百件古陶,一向备受世界古物博物馆羨慕。原因是,在古陶瓷文物中,陶器火度较低,易于破碎,质料粗糙,不受重视,加上年代久远,至今遗存的完整古陶(而非陶片)为数有限。而在史博馆馆藏的古陶中,艺术性最高,博得赞赏最多的,则是多达百件的唐三彩陶。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何浩天解释说,「唐三彩」这个名词,在古籍中没有记录,直到民国元年前后,北平琉璃厂忽然出现大量的唐代多彩陶俑,才引起古董商的重视。实际上,这批为数众多的三彩陶俑,是由于民国前七年兴建汴

  • 文章唐三彩的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黃崇鏗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唐三彩 造型 釉色 雕塑 绘画

    唐三彩的出土,是在淸末兴筑从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时,民国初年才渐渐成批的流传民间,由于它是陶器,容易破碎,且器形较大,搬运不便,在古墓的殉葬品中,乍看很不起眼,所以当时价値甚低,并未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在一般人眼中,它除了历史价値之外,不似铜器、瓷器、玉器等来得令人喜爱,玩赏价値不高。后来外国人士和各大博物馆闻风而来,广泛收购之后,它的价値才普遍受到重视,唐三彩遂在中国陶瓷史上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今天在国内,国立历史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唐三彩

  • 文章歷史悠久的太原琉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王劍霓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琉璃始于山西 太原琉璃 唐三彩 历史发展

    介休附近出土北朝时绿釉菩萨三躯,以灰白坩泥掐造,衣纹敷以绿釉,头脸手足则利用底胎本色,分外醒目,工艺发展到相当高度。一九五八年六月,太原南郊金胜村南之唐墓出土陶瓷器百余件,出现有唐三彩瓶、香炉、粉盒、小瓶等。唐三彩为琉璃艺术之精品,出土于太原,是山西琉璃最早显于于太原之实物,也是太原为山西琉璃早期主要产地之物证。唐之后,太原琉璃,多存实物及记载。宋熙宁二年(一〇六九年),创建于太原马庄的芳林奇,以琉璃建筑著称,存有宋建釉瓦大殿,为了安全保藏,八〇年代移于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