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佩孚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哲元挽吴佩孚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德亮  出版时间:1977-12-20
    关键字: 宋哲元 吳佩孚

    蓬莱吴佩孚(子玉)将军,淸同治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生。其生平事蹟,记载甚伙,是吾鲁一位非常突出的人物。在他五十初度的那一年,康有为曾寿之一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名裁一半; 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当时玉帅的声望,可谓如日中天。及抗日军兴,身陷北平,日寇及汉奸威逼利诱,欲使之下水,玉帅曾备棺以示不作傀儡,终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四日以牙疾遇害,举国悼惜!乐陵宋哲元(明轩)将军,与玉帅交谊素笃,在川闻噩耗,极为痛悼,曾撰挽吴一联,刋于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

  • 文章山東文獻第二十卷第一期「老歌補述」補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張興峻 出版时间:1995-09-20
    关键字: 老歌补述 补正 吴佩孚

    满江红——按此词即佩孚将军驻节洛阳时之军歌,以日本为假想敌,誓雪甲午之耻。「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吴将军系山东蓬莱人,原词名为「登蓬莱阁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于吴佩孚逝世后在重庆公祭挽联「三呼渡河,宗泽壮心原未已;一歌见志,文山正气自常存」。「一歌」见志

  • 文章抗战时汪精衞组伪府赵叔雍奉命游说吴佩孚(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17期  出版时间:1986-11-01
    关键字: 汪精卫 吴佩孚 汪伪政府

    于是汪精卫再次向山下奉文要求,允许他去什景花园;山下一口拒绝,汪精卫无奈,怏怏南归,到了上海,仍不死心,亲笔写了一封信,派赵叔雍专程北上面投;信中除了仰慕恭维以外,主要的意思是两句话:「非恢复和平,无以消除共祸,外应世界大势;非组织统一有力自由独立之政府,无以奠定和平。」至于希望吴佩孚参加「政府」的意思,却不便冒昩出口;交代赵叔雍,相机试探。鉴于上次任务之未达成,赵叔雍这一囘格外小心;呈上书信以后,盛道汪精卫对于吴佩孚的忠义及用兵,倾倒备至,衷心希望有所

  • 文章吴佩孚五十寿联琐谈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延伯龍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吴佩孚 五十寿联 研究考证

    早年族翁少堂公曾攻硏农林,为人坦诚率直,学优而不仕,时与家祖聚首话旧,民国十二年笔者学生时代,每逢例假辄趋身边端立旁听,并服侍其飮食坐卧,某日,少堂翁呼余至面前恳切晓示,从阅报所得之康有为手撰祝吴佩孚的五十寿联即顺手写出,联曰:「牧野鹰扬百年勋功才半世;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并加解释,嘱笔者应留心名人的佳作,以增广智识,又云:「据传,此联为当时一般人赞口不绝,吴玉帅为表示赞美和敬重的心意,特悬寿堂正中」,迄今记忆犹新。笔者来台近年曾阅读丁中江先生的鸿

  • 文章吳稚暉先生軼事「姓吳的都是好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期  作者:伍稼靑  出版时间:1972-05-15
    关键字: 吴佩孚 追悼會 吴三桂 轶事

    民廿九年吴佩孚病逝北平,重庆各界,擧行追悼会,请稚晖先生演说。此老跑上讲台时,以袖掩面,直到在讲台上站定后,方才将手放下,其情景与演戯时某种脚色出台以袖遮面颇相似。随后说道:「我姓吴,我们姓吴的都是好人,从来没有做过坏事,不料在三百多年前,出了一个吴三桂,经他一手成全将大明的锦绣河山给送掉了。因为他有这一手,于是我们姓吴的姓氏下,就给注上了汉奸的头衔,从此便抬不起头来。因此我以前遇着陌生的朋友,他问我姓甚么,我总是含含糊糊说姓吴。从没有爽爽快快吿诉人我姓

  • 文章奉蘇之戰與無錫(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期  作者:一江  出版时间:1972-08-20
    关键字: 奉苏之战 齐卢之战 吴佩孚 孙传芳 商团公会

    先从齐卢交战说起江苏督军李纯被北洋派军阀谋杀后,由齐爕元出任苏督,与浙江督军卢永祥发生战争,那时军阀中最有势力的要算直系的吴佩孚;在齐虑战争时,浙督卢永祥暗中已投奔直系,因此齐卢战争发生后不久,在宜兴乌溪和昆山王渡打了不到一月,遂由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及苏社张謇等出作调停,齐爕元宣布下野,苏督由师长陈调元暂代,未几孙传芳由闽而来接任苏浙皖三省巡阅使,兼摄苏督,此为孙传芳最盛时期,不久孙又加衔为五省联军总司令;所以奉苏之战,实际就是「奉直二次战争」;惟此时

  • 文章國民革命軍北伐鄂境會戰及攻克武漢戰史摘錄(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8期  作者:何定棟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 冯玉祥 吴佩孚

    是所向披靡,十六年二月克复金陵。嗣因宁汉分裂之变,延至十七年四月才继续北伐,终至统一全国,北伐成功。其成功之速,为世界战史所罕见。政府为纪述革命忠烈可歌可泣之事蹟,由国防部史政局于民国五十六年十月编印「北伐战史」,以正史实。余读该书中第四章所载军阀顽敌吴佩孚雄踞湖南湖北,力抗革命军,于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在「鄂境会战」,及第五章之十五年九月上旬至中旬「革命军攻克武汉」诸战役经过,至为详尽。特为摘录,供我湖北文献刋载,以充实史事,谨职。鄂境会战(民国⒖年⒏月

  • 文章吴佩孚将军轶事一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王士元  出版时间:1976-06-20
    关键字: 吴佩孚 人物回忆 春秋大义 关公拒婚

    吴佩孚将军是山东蓬莱人。在国民革命军北伐以前他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尤其是他那一首「登蓬莱阁」词(附后),至今读之,犹存豪气。至于他的出身和经历以及二十八年在北平不受日寇威迫利诱,为正义而死的事迹,在吴佩孚将军传(瞿菊农著)、吴佩孚传(章君谷著)和吴佩孚先生集(吴佩孚先生集编辑委员会编)各书中已经说的很详尽了,勿庸多言。现在将我在川东白帝城所见他的「关圣拒婚东吴论」一则,略述于下:三十二年冬至三十三年春,我随九十二军开往四川万县整补。我们是由皖北徒步经

  • 文章吴佩孚与张其锽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張森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吴佩孚 张其锽 个人回忆 家庭成员

    张森遗作当民国十二三年间,国民革命军尙未北伐,北洋政府曹锟窃据总统大位,未几,而冯玉祥复倒戈逐曹,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其时吴佩孚颇负时誉,独树一帜,奉直战后,俨然为直系中坚,执北洋军人之牛耳,嗣虽屡起屡仆,而声誉弗衰,迄冯玉祥阴谋联俄,吴兴兵讨伐,传檄海内,痛诋赤化之害,实开北洋军人**之先声,虽事未竟成,然其人其志,殊有足道者。先生本蓬莱秀才,投身行伍,屡立战功,十数年间,自营团旅师长,而擢至直鲁豫三省巡阅使,煊赫一时,固属时势所造成,然其招纳贤士

  • 文章詩文欣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昭祥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范仲淹 吴佩孚 诗联选粹 单传残句 刘禹锡

    一、一字不苟中國的文字,除了字體整齊劃一,爲世界各國文字所不及外,而字義之奧妙,亦令人嘆爲觀止。即一字之更易,亦能使文字意境全非,而一字之增減,亦能使禍福迥殊,此類事例,在古今春秋中,不史實。尤以古人對一字之堅持,一字之推敲,均有其執著之風格,與秉持之立場,堅守之原則。因而即就各種事例,作一介紹,亦可供酒餘飯之談助,亦可槪見一字不苟之意義。元人薩天鍚有詩云:「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听景陽鐘。」山東一叟爲易「聞」字爲「看」字,薩天錫俯首拜爲一字師。又唐僧齊...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