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名角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觀劇偶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2期  作者:葉元章 出版时间:2001-11-10
    关键字: 京剧 戏曲文艺 越剧 戏曲名角

    我原本只爱好京剧和北方戏曲。虽是浙江人,对带有家鄕风味的越剧却一直不怎么在意。可自从看了范、傅、徐、王、袁、尹等越剧名角的演出后,观念开始有了转变,初步认识到越剧已远不是想象中那个划著小船串鄕的「的笃班」了,而是颇具有大剧种的气派和规模了。尤其是它唱腔优美,演悲剧悱恻动人。两出「哭灵」(徐玉兰的「宝玉哭灵」和傅全香的「英台哭灵」,声声泪,字字血,入耳入心,千回百折,具有撼人灵魂的艺术魅力。确是不同凡响。而尹桂芳的小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另辟蹊径,运用低音

  • 文章京劇在台發展概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郭光啓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京剧 戏馆变迁史 名角介绍 经典剧目介绍

    依據多項資料顯示,京戲進入台灣的歷史起源甚早。相傳早在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當時在任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做壽,就從內地邀請來一個皮簧戲班子,到台灣演唱堂會。在府衙內招待官府人員和地方士紳。由於唱、白均爲京腔,觀眾聽來感到陌生,這個戲班子演唱結束後,未作久留即返回大陸。台灣正式公演京戲,大約是在有了戲院之後才開始的。甲午戰爭後,台灣被日本佔據,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當時的日本總督都樺山,將東瀛書院改作是文武官員的娛樂場所,名爲淡水館。但並未普及民眾。...

  • 文章漫談家郷的梆子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李書鳴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地方戏剧 教化民众 梆子戏 名角

    走」,这种旧观念还没有破除,所以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大多不愿意叫孩子学唱戏,如果有人出钱,招收二三十个家境穷苦的小孩,请来会敎戏的师父敎唱戏,这叫「打窝班子」,早年「打窝班子」的以城西较多,刘庙有一班,卜老家有一班,徐庙有两班,城南李大楼有一班,孙洼也曾打过一班,后因财力不继只有一年就散班了。打窝班的人叫班主、窝班三年出师,三年内,班内一切费用,都由班主负责,如有收入,也归班主所有,学戏的出师后可以跳班自由发展,县里共出师五班,成绩并不理想,没有培养出来名角

  • 文章(劇談)寧波的京班戲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期  作者:賀鑄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宁波 京剧 张翼鹏 盖叫天 京剧名角

    开设戏院,并不简单,一方要能够邀得名角;一面还须应付观众中的诸色人等。在三、四、十年以前,军、警、公务员、新闻记者等,名义上虽是半票优待,实际上连半票也不愿购买的。当时在宁波「无票看戏」的,称为「漂座」。影响戏院营业,着实重大。譬如我个人,年靑时是新闻界一名小卒,不愿和戏院老板打交道,悄悄的买票就座,但被「案目」发见了,快快报告前台经理,把六毛钱包入戏单,退还票款,还陪来后台老板(做拆帐的多数以丑角为代表)到你座位上作揖打拱,说是为他们「捧场」。事后

  • 文章京劇在沭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韓杰民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沭城京剧 初始年代 两大舞台 名角演出 历史沿革

    沂水东流经沭阳,古城风雨几沧桑。市民喜爱京剧热,源溯科班历史长。淸县令,办票房,硏究昆曲唱皮黄。蜚声誉满江淮地,足踏苏南浙沪杭。——鹧鸪天沭城京剧始于淸末,盛行于民初,沭城惯称李二大人的李映庚(曾任河北省迁延县令,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首创沭城京剧票房。当时,沭城有升平、乐天两个大舞台,吸引外地名角经常来此演出,如石艳玉、石艳楼、何艳蓉、何玲童、孔富金、孔富银、许翠福、许凤楼等。由于这些名伶的纷至沓来,使得邻近鄕鎭的士绅富豪,也都慕名争相前来

  • 文章豫剧名角漫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耿昭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豫剧名角 永安戏院 永乐戏院 醒豫舞台 洛阳调 《秦雪梅吊孝》 《穆桂英征东》

    近阅十三卷七期中原文献韩宗民先生「漫谈豫剧论名角」鸿文,陡然勾起效颦念头。囘忆民国二十至二十七年间,自己在开封求学敎书一段生活里,颇难忘怀者即每周周末必看豫剧(当时则称河南梆子)。那时相国寺内有三家戏院专演—永安、永乐(后来改名豫声),民国,(当时演平剧的醒豫后来也改演豫剧,常香玉即其台柱)各院名角如云,各有招牌戏码为号召。惟以本人仅爱看爱听,不事硏究,对其发展历史,剧艺技术及音乐配合均不敢论列。不过个人却深深体会到豫剧的胡琴、呼呼、月琴等弦乐的唱腔

  • 文章毛正義(蘭花)女士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毛正义 豫剧名角 抗战演出 教授学员 抱病义演

    女士名正義,藝名蘭花,又名鳳麟,民國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八日出生於河南省長葛縣。幼年從名師周銀聚、周海水兄弟學習豫劇,因天資聰慧,且努力不懈,不數年間,卽脱穎而出,十八蘭之名,家喻户曉。時中原有俗諺云:「提起毛蘭花,兩腿不當家」,其受觀衆喜愛之程度,槪可想見。抗戰後期,河南大部地區皆為日寇侵佔,女士加入湯恩伯部所屬黃淮劇團並擔任園長,著戎裝,負行囊,千里跋涉,演出於安徽界首,蚌浦等地,慰娛與敵奮戰之前方將士,今日在台親友中,尚多有詳知其事者。勝利後,囘河南...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