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籍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司馬遷爲山西河津人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原馥庭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司马迁 史籍记载 纪念诗文 相关总结

    史籍纪载⒈胡春霖先生编「山西名贤辑要」云:「司马迁,字子长,父讳谈,为汉太史令,掌天官,不治民,生迁于山西龙门地方。……继其父为太史令,奈对李陵有所爱护,被处宫刑,著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述黄帝以至太初,成一家言。……从史家着眼,如龙门司马,眞不愧百代文雄。余游河津,登龙门,欲访其里居,父老每不能道其仿佛,然子长精神,固早藉史记永留人间,噫!冤抑一时,而文章足垂久远,此子长之所以为子长欤」。⒉河津县

  • 文章客家婦女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客家妇女 史籍记载 文化传统 道德品性 文化教育

    属于客家妇女」。其特点主要有四:一、勤劳俭朴,吃苦耐劳。《客家史籍》载:「壮男糊口多为江海之游,健妇持家独当门庭之务」。《清稗史美钞》中说:客家妇女「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活动自如,且无施脂粉,不挿花朶者。」家务、农务、养子、教子、尊老、敬老全集妻子于一身。有一首民谣刻划出其优秀品质:「客家妹子最勤劳,早晨做到日落坡,犁耙辘轴样样会,汗水换来谷满箩」。俗话说客家妇女「四头四尾」:「家头教尾(养儿育女,注重家教),田头地尾(耕作田地,勤劳吃苦)、灶头锅尾

  • 文章相思情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相思情歌 民间文学 《客家史籍

    由于历史和生活的沧桑,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两广、闽、赣、台后,特别是梅州市各县区的男子都不愿留家中,要出远门谋生。《客家史籍》载:「壮男糊口多为江海之游,健妇持家独当门庭之务」。丈夫为了生活,离乡背井,绑一条裤头带飘洋过海去谋生,与妻子或爱人惜别时唱出情意深切的离别歌:「一心种竹望上天,谁知紧大尾紧弯;一心同妹偕到老,无奈家贫要过番。」在分手时妻悲恋不舍,推心置腹唱:「送哥送到火船头,亚哥走哩妹就愁,家中父母年纪老,千斤石块压心头。」「三河行下系潮州,韩江

  • 文章讀佛教書籍有感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4期  作者:李勤合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佛教书籍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佛教大学 佛经翻译

    我最近读一些与佛教有关的书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佛教书籍),比如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等等,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其中有两点很想和大家分享,并要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是佛教应该办一些大学。中国佛教有办大学的,但那只是佛学院之类,专门研习佛理,培养佛门弟子,一般民众是无法进去学习的。反观基督教,他们办了不少教学大学。这些大学不论信仰,均可进入学习,学校里教学的内容,也不限于基督教义,这些教会大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有些教会色彩的世俗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