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发掘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邙山古物出土追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邙山 古物 发掘 销售 收藏

    一 前言學校假期來臨,得能有機會展讀一部收藏很久的圖書,名曰:「中華歷史文物」,係河洛圖書出版社出版。我對此書最先發生興趣的不是書的內容,而是這個出版社的名稱;在中國文化的淵源上,據考伏羮的八卦,算是最早的創作。易經繫辭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而有河圖洛書之說。河卽滎河,是黃河支流之一,在滎陽縣境,現在台灣客家所寫的「滎陽堂」就是此地。洛卽雒水,爲黃河八大支流之一,從陝西雒南縣冡嶺山發源,經盧氏、洛寧、宜陽,至洛陽盆地納澗、瀍、伊後入黃河。春...

  • 文章鄠縣古蹟 陳平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曹振江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鄠县 考古发掘 陈平墓

    大家都曉得,陳平是漢初一位有名氣的大政治家,足智多謀,助高祖定天下。但是,陳平死後埋在什麽地方?除非專門硏究史蹟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就連陝西鄕達,也不一定都知道陳平葬在那里?然而,早在我童年時候,卽已有了深刻印象,因爲陳平是埋在我們堡子西北方約兩三百公尺之處,其實,應該說是我們堡子在陳平墓邊建造的才對,蓋因兩千年以前埋葬陳平時,該地一片荒凉,我們祖先還未遷到那兒呢?我是鄠縣人,我家住在縣南羅什鄕曹家堡,距終南山(九華山)麓約三華里,記得長輩們說,我們先...

  • 文章跨年度的台灣行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3期  作者:田子渝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访台交流 发掘史料 乡音乡情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天)下午四時許,我與武漢市地方誌辦公室的杜福祿主任、周建華、吳明堂一行四人乘坐的波音七四七大型客機正沿著我國南海往北飛,機長用中英文廣播:本航班將於十六時三十五分抵達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周建華、吳明堂不約而同探起身,透過窗戶向下看:一片一片的白雲飄過,湛藍湛藍的大海上,一艘一艘的輪船划過的白浪成爲一條一條的長線,一個一個的小島瞬息從視線裡消失,接著就是褐色的土地,農舍和城市建築撲面而來……當我們站在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明亮的出口大...

  • 文章考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李敬齋 出版时间:1975-02-28
    关键字: 考古发掘 史料研究 考巳 毛公鼎 读音变化

    辰巳之巳,毛公鼎作或作,皆象嬰兒之形。並音四,隸變爲子,變作巳。殷墟出土之甲子表,子丑之子作。西周末年,中國大亂。戎馬倥偬,書須急就。加以周人之不文,遂惡之繁雜,乃借子爲於是子讀爲紫,不再讀爲四矣。淸末民初,許多金石大家皆爲所困惑,直到民國二十三年,甲子表出土於安陽小屯之侯家莊;始恍然大悟。殷人性子(音四),毛詩「之子于歸」,凡十六見,皆殷人嫁女之詩也。今人釋子爲男子,男子可以于歸乎?又陳風:「豈其取妻,必宋之子」。男子可以爲妻乎?古者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 文章豫省文史參考資料新記四輯(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5-03-25
    关键字: 墓志铭 考古发掘 参考资料

    (一〇)、唐程伯獻墓誌銘唐故鎭軍大將軍行右衞大將軍贈戶部尙書廣平公墓誌銘幷序」宋州刺史劉彤文 給事中褚庭誨書」伊 唐百有廿一載夏五月旣生明十二日乙酉鎭軍大將軍行右衞大將軍廣平公薨嗚呼哀」哉粤開元廿七年正月二十七日葬我公於邙山先公之塋禮也公姓程氏諱伯獻字尙賢東郡東」阿人魏安鄕肅侯昱十五代孫曾祖玉隨濟州大都督贈瀛州刺史祖知節 皇朝鎭軍大將軍右」武衞大將軍益州大都督盧國公食實封七百戶兼圖畫陵烟閣謚曰襄父處弼右金吾將軍汴州」刺史廣平公若夫保姓命氏象賢代德地開鍾鼎之...

  • 文章踩在腳下的王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葛昌永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传说 《红楼梦》 甲骨文 战国楚墓 考古发掘

    的文化底蕴该会有多么丰厚!单单是这一个土墩子下面,据媒体报道,发掘的这墓是省内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古墓,墓前的兵马坑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同类兵马坑。在这墓的旁边,还有一连串好多个山包子,当地人名曰九连墩,连绵五六公里,放眼看似成串的烽火台一般,上面长著荒草,点缀些稀稀疏疏的歪脖子松树,荒草坡上树林丛中间或又埋有许多新坟。要是把它们都铲出来,不知道还会铲出什么稀奇来,枣阳有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这般的土包子不知道有多少,这些土包子隐藏着多少被岁月的尘埃掩蔽

  • 文章魏國·魏城·魏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景昆俊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古魏国 历史变迁 古魏城 考古发掘 《魏风》

    到汾水之滨呢?古魏国存世五百余年,但由于历史记载残缺,见诸史籍的事件,只有「芮万入魏」一事。《左传·昭公四年》(前七〇九年)载,地处黄河西岸的芮国发生内乱,其国君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那时的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东黄河滩上的原朝邑县(五〇年代被黄河水库淹没)境内,其城南有南芮鄕、北芮鄕或称王城的地方,即其国都。[2]这个芮万,被母亲赶出,逃亡到邻邦魏国,魏人让他留住于今芮城县西十公里的郑村,筑城而居,作「政治避难」。到次年冬天

  • 文章生活的藝術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艺术生活 酸甜苦辣 审美发掘 审视内心

    作者羅文君現年二十二歲,爲羅啓彬鄕長之女公子,現在私立淡江大學外貿系肄業,聰明活潑成績常列前茅,爲師長賞識,同學欽佩,是吾邑不可多得之靑年。(編者註)

  • 文章華夏民族之來歷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馬千里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华夏民族 “夏”族 历史来历 尧舜禹 考古发掘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等诗句,是关于尧、舜、禹时代的『四岳』、『九洲』的最重要的历史传说。南山即关中终南山,亦即秦岭,亦即古华山,梁山即关中乾县之梁山,沣水即西安以西的沣河。这里都是禹的重要活动区域。他据此认为夏代分布区域主要为山西中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甘肃全境,而且其发展的方向还似乎是从山西南部向河南和陕甘等地移动。从考古发掘看,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便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这里有几十万年前的陕西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文化,有著名于世

  • 文章照片編年史平廬影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陳長華 出版时间:1984-03-30
    关键字: 《平庐影谱》 董作宾 殷墟发掘现场 历史照片

    陪着朋友,地里走着,这就算我,「田野工作」。是看书么?坐着发楞,身在彰德,心在北平。工作太累,不如种花,扶着花枝,还是想她。雪景眞好,岂忍独享,一纸写景,寄您欣赏。」这是民国二十三年,甲骨文权威董作宾到河南省安阳县主持第九次殷墟发掘时,寄给他太太熊海萍的「照片情书」。董作宾一生献身学术,在艰苦环境中,开拓中国上古史的领域。他是温雅的读书人,也是感情丰富的有情人。即将公开展出的「平庐影谱」,便记载了他五十年既苦也眞的岁月。「平庐影谱」是董作宾以编年史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